請問這套車牌辨識系統真的有嗎??


omniyeh wrote:
上個高速公路前還要先...(恕刪)


你別亂給別人亂帶帽子才是吧,
屈服是你自己說的,
鄉民本就沒把你當敵人,
我也只是問問你是不是徐東東,
哪句話給你帽子帶,

要討論,那就討論一下 明細要3天才出來,這夠簡單吧,
其它的,你能討論嗎???
還是其它的問題,你直接當做沒看見,
請繼續.....


herblee wrote:
以遠通的反彈訊號e-tag,就是要分車道,要慢慢行駛,門架才不會錯判,本來就該設於匝道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687&t=3733535&p=81

匝道車速很慢,近乎停止,日本照車牌的攝影機,就架在車道旁邊,通過收費站很慢,照得很清楚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687&t=3745522&p=5#48379263
實際證明如下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687&t=3738934&p=9#48390949
他是可以在幾秒內做車牌辨識, 還印出結果
.................................................................
.........................................................................

只要增設匝道收費站即可
...(恕刪)


整個說來, 只說明一件事, 感應系統放在匝道入口, 讓車速降低, 甚至只能一部一部車過, 不管什麼系統, 至然辨識率提到很高. 所以就不會有那些辨認錯誤的問題.

我當然相信啊. 車速慢還辨不好, 豈不笑死人. 如果當初這樣做, 我也不會反對, 會 work 就好.

但問題來了. 還是要裝車機啊. 主要還是 "時段區段, 區別收費" 的問題. 你說設匝道收費站解決, 那看起來像是用兩套硬體系統去解決幾個問題, 不像是商業公司在設計產品時, 成本考量, 會先想法只用一套硬體系統, 再運用軟體去解決多個問題.

只在原收費站增設感應系統, 還是有 resolution 的問題啊, 總是會有人抱怨或主張設多密才公平. 怎麼辦 ? 不過這算小事. I don't care.

重點還是, 不裝感應車機的的車, 你讓他上路, 匝道入口就要分車道(要用光學, 悠遊卡, 人工..隨便啦, 會 work 就好), 那中間十個收費門架要不要降速, 要不要分車道呢 ? 原有的匝道需不需要拓寬呢 ? 拓寬匝道的土建工程, 這筆錢誰要付 ? 或許有人會主張遠通買單, 但我覺得那不 fair. 遠通不付, 只好民眾納稅錢付, 還有交通黑暗期. 接受嗎 ?

還有其他問題, 這就變成大貓走大洞, 小貓走小洞, 啊 ! 不是啦 ! 是 A 貓走 A 洞, B 貓走 B 洞. A B 貓會不會上去了又走錯洞(A 貓走 A 洞上路, 路中間又錯走 B 洞). 好啦 ! 系統設計又要來偵測這種問題, 走錯洞的貓到底要不要處罰 ? 要的話又被幹譙, 不要的話系統多收少收費也要被幹譙. 怎麼做都不對.

To be honest. 既然都放在匝道口了, 我覺得就人工給牌子就好了. 下閘道付錢了事. 簡簡單單, 效率不必考慮, 大家接受就好. 不是嗎 ?

ill49 wrote:
我也只是問問你是不是徐東東,
哪句話給你帽子帶,

要討論,那就討論一下 明細要3天才出來,這夠簡單吧,...(恕刪)


與本樓題目無關

omniyeh wrote:
與本樓題目無關...(恕刪)



那還要討論啥啊???

反正你認為e-tagc好就好了,
反正E-tag感應也不是設在匝道口,
你說了就算就對了,
徐東東打死也不會把感應設在匝道吧......


liang1229 wrote:
依公共工程來講
做不到
就不要來標
無論這個標案多不合理
讓他流標
提出疑義讓業主修改標案
使整個標案合理後公平競爭
而不是得標後作不到
再來推諉卸責
若這是一般工程標案
早被解約
就是不知道為什麼還可以驗收通過...(恕刪)


是這樣講沒錯.

可是還是回到原始點, 當初談電子收費系統時, 高公局是否有在合約中要求 "無電子感應的車也可上路, 而且遠通必須能辨識出, 正確率需 xxx% 以上"

我是不知道有沒有, 有人知道請秀出來. 謝謝 !

如果有, 哪也不用立委說了, 那遠通責無旁貸, 自己去解決, 管他用車牌辨識系統還是甚麼鬼東西解決.

沒有的話, 現在強要求這樣不怎麼合理
herblee wrote:
雖然這是Demo影片
德國Lkw-Maut,義大利TUTOR,日本都有實用的車牌識別...(恕刪)


閣下是找了很多不同國家的系統資料, 我也看了. 多謝 !

但我是認為, 遠通的做法也有其考量, 就算是較省錢, 也不能一口咬定就說人家偷工減料.

eTag 是遠通選的, 置於主線道也是遠通選的, 反正就該給出 99.99% 以上的計費正確率. 不能打折. 門架放在哪, 何必 care. 扣除門架上的感應系統之外, 整個後端的 "雲" 如果做不好, algorithm 不對, 門架放在哪都沒屁用, 系統會垮的還是會垮.

我比較看重的是後端由軟體建構出的 "雲", 感應設備只是 sensor, 有哪幾種, 未來會 upgrade, 都行. 進來的就是 data, 管他怎麼收集的, 何處收集的. data 進來後, 後面就是由網路傳輸設備, 儲存設備, 虛擬主機, 巨量資料庫, 高速平行計算, 備援系統...etc. 所構成的一朵 "監控服務雲".

這朵雲設計的好, 可以做很多的事, 遠通有長遠生意眼光的話, 當 sensor(是不是 eTag 不重要) deploy 至不僅限於高速公路後, 是可以想出很多收費服務應用. 例如: 小孩老人防走失的服務.

這朵雲設計不好, algorithm 有問題, 就會有許多 bugs. 各位要的服務 (例如, 帳單, 繳款方式...etc) 就給不出來. 後續發展也甭談了.

我認為這朵雲, 放給高公局自己做, 做的在怎麼樣, 好也也不過就是個收費系統, 沒未來.

放給商業公司來開發營運, 才有創意, 點子與未來. 今天只是剛好遠通在做.

重點是要求遠通做好的是 Service Cloud, 而非糾纏在這些 Sensor 的問題上.


omniyeh wrote:
閣下是找了很多不同國...(恕刪)


蠻有道理嘛 !!!
繞了這麼遠,
原來是雲出問題,
也是啦,
兩筆的資料,給東東搞就可以暴增數倍,
難怪要3天才能有明細帳,
佩服之至!!!


omniyeh wrote:
eTag 是遠通選的, 置於主線道也是遠通選的, 反正就該給出 99.99% 以上的計費正確率.


門架裝在主線上, 是高公局的規格要求, 不是遠通選的

另外關於合約規定的正確率不是99.99%, 可看高公局的新聞稿,


高公局新聞稿
--------------------------------------------------------------------------------
依據ETC案契約規定,計程電子收費系統查核驗證須達到之主要精確度指標為:(1)通行量正確率至少須達99.0%、(2)可收費成功率至少應達到99.8﹪(含)以上。
--------------------------------------------------------------------------------

beviswu wrote:
門架裝在主線上, 是...(恕刪)


所以問題的源頭都是來自高公局,規範太鬆評選過程不合理,造成便宜貨上線運作;一分錢一分貨搞得民怨四起。
三天才能確定繳費金額,那一個月的話也符合合約嗎?看來似乎是符合的,因為高公局訂的規範太鬆散了,費用應即時判定才實用吧。

遠通如果改用超級電腦來跑etc計費,應該可以達到即時的要求吧?
這只是新聞中看到的,
門架裝在主道,是別有他用,並非專為高公收費,是一魚多吃的考量,
有多種收費系統的方式,各有好壞,
說實話,我不反對高公局的這種,畢竟是另有所圖,
但從開始到現在,錯誤連連,惡劣的政策層出不窮,
好說歹說,亂搞一氣就上路了,
要說系統好用,大家能安心用,就算不方便,也許也沒這麼大怨氣,啊就好用啊,
但事實上,




卻不是這一回事嘛!!!
但不好用,不方便,錯誤百出,是誰該負責,
遠通是責無旁貸,別再硬撐耍賴,甚至要脅恐嚇吧!!!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