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間測速有個很大的盲點~

那就是只知道平均速度有沒有超速~

不知道該車最高速是多少~

E.g.:
一台車在速限90km的路段全線用100km開...那最後測出來的平均速度是100km, 超速10km

一台車在速限90km的路段一半的路程用120km開另外一半用80km開...那最後測出來的平均速度還是100km, 超速10km

但是~第二台車明明速度有到120km過...如果現行辦法被拍到是超速20km

剛好我國的法規依超速的嚴重程度也會有不同的罰金罰責...那遇到上述狀況怎麼介定?
csshvci wrote:
區間測速有個很大的盲...(恕刪)



那現行的方式盲點更大,只要在測速照相時速度低於速限,其他地方就是任你飆速....
國際間,普遍的做法,"區間測速"、與"固定測速",
是"並存"的,對"平均時速"、及"瞬間時速"都做監測。
(區間測速路段內,依然會設置固定測速相機)

過某門架後,車子會剛好出問題,需要停在路肩檢查。
然後過一陣子後,車子也那麼剛好恢復正常,這時可以合法在區段內測試0-200km/h 要多久?
是這樣嗎?


大家都把區間測速當作一般測速照相機來看
其實,區間測速主要是抓喜歡嚴重超速的違規案例

例如之前新聞上出現的超跑夜間在高速公路狂飆
但卻因為知道固定測速槍位置而能事先減速,導致沒開到半張罰單

要不是有民眾行車紀錄器檢舉,高工局改調監視器來測平均速度的方式
否則根本拿那些飆車分子沒辦法~

yy20154412 wrote:
有大大發文已有提到,...(恕刪)


這種門架取締不會有誤差值
兩個門架的距離是固定且確定
兩個的門架時間由中央伺服器統一設定

唯一的誤差大概是感應器偵測到車輛的時間
這種誤差都是0.幾秒,幾乎可以忽略
pcwheat wrote:
過某門架後,車子會剛好出問題,需要停在路肩檢查。
然後過一陣子後,車子也那麼剛好恢復正常,這時可以合法在區段內測試0-200km/h 要多久?
是這樣嗎?


真的要試,只要知道測速相機位子
不用車子出問題,現在也可以
這很好處理啦,憑現在的科技要測量門架的距離會有什麼難度,如果真的要實行也不會花太久時間,法規通過還比較費時
交流道的距離是放在APP給民眾參考旅程用的,而門架的距離拿來抓超速.龜速,其實完全沒有衝突
ETC門架抓超速不需要有測速裝備,只要能記錄車輛經過兩個門架所花費的時間就能計算區間速度
至於門架接近交流道不適合作測速設備,這點是什麼原因,可以請大大幫忙解惑嗎

PS:雖然我認為ETC要抓超速沒困難度,但是我不贊成用ETC抓超速,只贊成抓龜速


R_R wrote:
現有ETC數據裡的里程,
是"前一個交流道",到"下一個交流道"的距離,
不是"前一個門架",到"下一個門架"的距離,
現有數據,無法算出真實的平均車速。

重點是,門架與門架之間,有交流道出入口,
先天上,就不適合作為區間測速的設備。
適時的變化車速 就如你所說的減少疲勞 所以可以提高安全
但是變化車速對其他人就有一定的風險
再加上何謂"適時" 大家認定的適時都不相同 存在更大的風險
所以我認為沒有絕對安全的事情 只有相對安全
而我認為速度固定會比適時變化車速更為安全(相對安全) 然而速度固定是不可能的
再加上為了怕區間超速 速度的變化更為頻繁 也就大大了增加危險性

tamasa wrote:
我不是說超速是對的,但適時的變化車速,絕對比較安全。...(恕刪)
好多人糾結在測速系統的精確度 也不知道他們究竟懂不懂區間速度是什麼
簡單的說 國小跑百米 老師只要拿個碼表就可以算出百米區間的速度 而不是拿測速槍
因此ETC門架是完全不需要加裝測速裝備的 更別提測速的精確度
門架的距離是定數 只要能精確測得兩個門架的時間 區間速度就可以測出來 但是瞬間速度無法得知 意即如果你中間跑到200然後龜車 門架是不會知道的!!
有些人說門架的距離是交流道的距離 這更不需要擔心 因為測門架距離不需要花多少時間 絕對比法規通過還快

挨踢人 wrote:
要算區間速度時間是可以不用跟中原標準時間相同的
只要經過2處ETC感應器之間的時間差就可以算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