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的ETC規格標是 "多車道自由流",
也就是不要收費站,車輛維持原車速,車道,不需減速的通過。
在這樣的規格下,每單線車道寬度可能是要維持四米寬,
車道上方的感應裝置,以紅外線來說,需要10到15個才足夠。
這樣的規格,紅外線因為成本大,一定會輸給微波
要改變這樣情形,方法很簡單,
只要買通主辦單位以及評審,改變規格就好了。
(所以各評審,人手收到一個仿骨董,你如果不懂仿骨董的用處,可以請教貴公司採購)
ETC去掉多車道自由流的結過,就是車輛依樣通過收費站收費,
在目前狹窄收費道上方,只有六個感應裝置,
紅外線感應裝置理論上應該是200過都沒問題,但是因為狹窄收費道的安全考量,
所以最初的設計是限速40,每小時車流量約1500輛,
(人工收費的車流是1000輛/小時,你會很驚訝地發現,花了一堆錢和一堆不便利後,
原來差別這麼小。)
當然後來很難看,在死道友不死貧道的情形下,管他去死的,開放到70。
最好還要有一堆不怕死,冒險犯難的車友,120或150的衝過,
大大的宣傳是最好了。
對了,以上我說的,聽說是非洲某黑暗國家,不要誤會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