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ag~只要是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


VPL wrote:
國外已施行例子這麼多,
很多都是一張卡片往儀錶板上一放,通過後再收起來。
我們的卻只能貼在特定位置?
難道是連改成RFID後,都是用比較差的設備?
...(恕刪)


國外的月亮沒有比較圓.....好大的一張卡阿~~~~~
不知道您有沒有出過國?






圖片出處:
維基百科 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

維基百科 電子道路收費系統

2005年才剛發展的東西要馬上應用在ETC上面是有困難的
維基百科 RFID 無線射頻辨識

遠通電收


為何一開始不選RF Tag?
答:
1.因RFID2005年起開始運用在物流醫療等貨物與設備管理,2008年因技術成熟後,才開始運用在ETC領域,遠通開台前此技術尚不成熟。
2隨著ETC扣款技術日益成熟。遠通電收這幾年也同時在符合契約各項嚴苛的KPI之下,引進更新之收費技術。目前市場上RFID的應用成熟,遠通電收也因此決定以RFID扣款技術來經營台灣ETC。

e-tag整個系統不是只有那張RFID而已,還有好幾道辨識程序,貼在固定位置也是辨識的條件之一
ETC辨識扣款程序
人要有夢想.心才不會老~~要勇於實現夢想.你才會知道 其實自己好棒!~~http://www.facebook.com/p55cktx
其實講到這裡我也提出來討論

我們參加路跑, "eTag" 不用黏在鞋子上
雖然也是規定把 tag 穿進鞋帶內, 而且是右腳, 還要要求踏步的時候 請確保是右腳壓過踏墊...

OK, 重點來了...我參加路跑 當然不能直接起跑後跑五分鐘直接向後回到終點...他在路跑路線的中間也設有檢查點, 確保你是通過最遠處才跑回來的....

不管是起點, 中間點, 至少有兩三個踏墊, 可以避免感應失敗...



我覺得, 看他們的扣款程序示意圖可說 天線確實是安裝在車道右側...與其遠通硬凹說貼天窗絕對不是正常交易(或許是基隆試辦的經驗?), 我覺得應該跟路跑一樣, 多架感應器, 確保收訊無死角才是遠通的責任!

遠通的態度就好像 告訴你 一次只有一個人可以踩踏墊 否則會沒成績
裝在不適當的位置,就算是架十個感應器也感應不到....
有人異想天開說要放在置物箱中或是遮陽板上,到要過站時再拿出來....如果沒拿出來是不是又要揮說是機器感應不到扣款失敗呢?


另外會不會有人把tag沒裝在右腳鞋帶而拿在手上,掛在腰上,戴在帽子上,放在口袋中,然後用右腳踩過感應墊,到最後再揮說他都有確實做,但是沒感應到,今天的冠軍其實是他,應該要把獎牌還給他才對....
人要有夢想.心才不會老~~要勇於實現夢想.你才會知道 其實自己好棒!~~http://www.facebook.com/p55cktx
Mighty wrote:
相信01很多不聽話的...(恕刪)


請問你過的是基隆汐止那一段嗎?
印象中目前即使是 ETC 車道, eTAG 雖然可以過, 但是用車牌辨識的喔
所以...

不過也許是我搞錯了

alunan wrote:
造你的牌用你的錢過站??
是那個白癡會替偽造自己車牌的人付過路費?
再說...
AB牌超速.....假設你是被照車牌車主你會乖乖認帳??
監理站這張紅單它敢跟你要嗎??...(恕刪)


.. 問題是現在遠通沒有說 帳務問題會提供影像作證據
所以她認為你有過站, 但實際當天沒上高速
這個爭議只能調閱影像紀錄喔
alunan wrote:
造你的牌用你的錢過站...(恕刪)
水果日報也有寫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20520/34241832

屬不正常交易
隨著用戶數急速增加,網路上出現不少有實驗精神的民眾,有人把eTag貼在汽車天窗上,也有人把eTag做成像停車證的樣式,要用時再放到右前方的擋風玻璃下,還有人把eTag放在儀表板上,且這些網友都說就算亂貼eTag,走高速公路電子收費車道一樣可成功扣款,並享通行費9.5折優惠。
遠通電收表示,確實發現有「個位數」的用路人,走電子收費車道沒把eTag黏貼在正確位置,雖用路人事後查詢交易狀況均顯示「交易成功」,但實際上這類用路人並非透過eTag扣款,而是以全民體驗方案採行的車牌辨識與人工作業完成扣款,屬不正常交易。
想請問住基隆先前有裝eTag的朋友,當初遠通電收是不是幫基隆的朋友將eTag黏貼在後視鏡後方的擋風玻璃上. 後續有沒有通知各位更換黏貼位置於副駕駛座前方前擋玻璃? 如果沒有. 那表示目前有三種黏貼方式都可以感應扣款成功的.
(1)後視鏡後方的擋風玻璃上
(2)副駕駛座前方前擋玻璃上
(3)副駕駛座前方車燈的正中央處

p55cktx wrote:
國外的月亮沒有比較圓...(恕刪)

我有沒有出過國喔?糟糕,我只待過美國跟日本!
其他地方都只是沾醬油耶。
我在美東的E-ZPass卡都是收在車上的中央扶手內,
要過橋時再拿到儀錶板上隨便一放,
有時甚至是直接拿在手上,通過後才收起來。
那時候是2007年吧!

那您呢?您分享一下國外經驗吧!

另外,多年前國外已經都知道趨勢何在而選定目標前進,
我們的大財團偏要逆流而行,找個快被淘汰卻獨規的IR,
等使用率極差時才幫自己搬個樓梯下。
還好意思扯到什麼技術成不成熟,是瞧不起臺灣人、好騙嗎?

max0129 wrote:
現在的E-tag申裝...(恕刪)

其實現行的餘額查詢也是夠方便的啦!
不過若能多個餘額顯示,那就更方便了。

VPL wrote:
其實現行的餘額查詢也...(恕刪)


功能越多當然越方便
不知道將來的匣道會如何設計,
如果是單雙車道又是直線的我覺得應該可以設計像小紅綠燈大小的
但如果在彎道上,安全就會是個問題
或有多車道如基隆交流道,就會複雜多了
而且台灣守法觀念差,塞車時在匣道中也常有路肩插隊車
到時顯示的是誰的又是一番爭議

悠遊卡是人帶卡有匣門控制,E-tag是車帶卡似乎有些不同
也許是我想太多,沒手持資訊工具的人,7-11應該可以多多利用

現在我比較在意遠通要我們裝的那個位置,實在太糟了
有些箱式車種或貨車,他們比較高,所以感應範圍應該上下有較大的空間 !
也就是如果房車在前檔右上方距離二個邊邊留個6.5CM左右,沒道理感應不到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