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破解etag重複收費鳥問題

小弟今天上高速公路也想到這個問題,在入口、出口架設感應器不是比較方便嗎?車速比較慢,又是一台一台上國道⋯⋯
遠通收錢是無條件進位的
一個人多收幾角,幾百萬件就幾百萬元入帳
利率又是自己賺,再拿這些錢 去買股票 玩玩房地產
拿別人的錢,又不用自己拿錢出來,
感覺跟用1%買豪宅的人怎麼這麼像呢?
pchome1948 wrote:
最近etag重複收費...(恕刪)
勁揚丫德哥

liscg wrote:
門架原應是要架設在交流道出入口,但各位想想,一般整個交流道有兩出兩入(北南一起算)
系統交流道更多,這樣一來要做多少門架及感應器還有小型機房?...(恕刪)


是我太久沒走高速公路了嗎?
兩出兩入,但最後匯進高速公路時,只有一個吧,一出一入,只要兩組感應器。
架在主線道上,基本上都有三個車道up,要六組感應器
哪個感應器比較少?? 哪個需要的機房比較少?

當然還是有幾個交流道比較特殊的,向新竹系統就有多個匯進去的車道,但這些數量畢竟不多吧!!!
矮呀,大家都FREE就好了阿,不就是FREE-WAY嘛。

幹嘛計費哩

pchome1948 wrote:
最近etag重複收費...(恕刪)


跟你講一個更勁爆的

雖然這個應該很多人都知道


台灣的標案

不論政黨大家都有分

要招標之前一定會有某些特定條文

通常會因為那一項的條文

只有一家廠商有

然後就得標了(價格就壟斷價~多貴就不用贅述了

遠通這個應該也是

這個落後的技術有一堆的宿命

當初立委諸公立法的時候不知道收了多少油水

我知道的太多了
設在閘道(交流道)缺點太多了,
1. 完全沒有容錯空間,感應器一旦壞掉故障,該交流道出入的車子通通收不到錢。
2. 同上,連防弊空間也沒有,惡意遮一下車牌、過站時故意貼在大車後面,或是塞車時無法保持車距、跟車很近時,甚麼車牌都拍不到。
3. 要有防弊跟容錯空間,就要跟國外一樣,設柵欄,感應正確才放行,想想除了北宜高外,台灣西部的交流道哪有那麼大腹地,讓你設多車道多柵欄通行? 直接現有雙車道柵欄設下去,交通尖峰時間所有車子回堵到平面道路,大家都不要走了...
4. 維護困難,一個門架壞了,要派移動式感應車去某交流道支援,車子到總要時間,這期間沒收到錢就算了? 還是封閉交流道? 兩個都不是很好的解法。
5. 無法彈性收費,例如某時間點進入市區高速公路的車輛需要提高收費,或是某時間點停止收費等措施。光靠交流道感應,無法精確計算車輛所在位置。
6. 門架/感應器數目太多,交流道有南下北上、有各種橫向高速公路快速道路、有休息站等等,主線門架設置費用還是比較低,在商言商,有便宜的解法不可能去選貴又不可靠的。

主線上設門架,的確感應機制上比較不可靠,
但因為感應非常多次,容錯率就高,
後端也可以用程式跑一下,就能篩掉那些誤判的東西。
台灣目前高速公路的架構,
本來設在主線上就是合理的解法。

遠通之所以搞得天怒人怨,
是那個收費扣款、查帳、儲值系統、伺服器漏洞等等所造成,
明明之前已經run了好幾年,
結果全面計程上路才一兩周,搞得好像第一天用那個系統一樣,
實在讓人難以理解...
歡迎光臨https://500px.com/ddcat
100萬個讚
日本是財團出錢由財團收錢
台灣是人民出錢由財團收錢
你們還認為是使用者付費嗎?
在台灣反而是一般大眾付最多錢(稅也一樣)
operatorm wrote:
FREE-WAY
勁揚丫德哥
怎麼還有人弄不清楚公共工程的重點在哪?
怎麼佈建其實都可以感測, 但是非工程性質的因素必須納入考量啊.


轉貼我昨天寫的:


前幾天晚上就說了, 錯帳很可能引起大風暴, 這下真的慘慘慘,
系統到現在都沒完全恢復, 又不肯當機立斷停止系統, 暫停收費,
這幾天熬得過去嗎? 春節一到, 計費方式又切換, 肯定又是一場混亂...

這東西是要全民可以查賬的,
不像電信賬單, 個人賬單灌水了民眾也沒地方申訴,
系統偵測到的訊號沒有經過分析就當成扣款操作,
感應信號本來就有可能發生誤動作,
但金流不容許失誤, 兩套系統草草綁在一起運作, 結果錯帳!

通行費屬規費性質, 而屬於公共建設的收費系統, 最基本的信賴原則必須先建立,
民眾查賬困難, 這就已經是被打槍的設計, 設在匝道一進一出, 就算無法識別車輛所屬,
總感應數量也不易出差錯, 互不認識的人, 只要上下是一樣的匝道口,
繳交的通行費是可以快速互相比對確認, 信賴感從旁被驗證, 這個系統就容易被接受,

再來就是安全, 任何有可能干擾駕駛的設計, 只要工程上能避開這設計,
就應該避開, 這不是吹毛求疵, 而是以尊重生命的立場去考量的
,
為了補光, 高低亮度的切換藍光, 這是想殺人啊!

這套系統, 根本就是為了綁標撈錢, 才造出綁標的招標規格.


----

再補充一點,
系統已經知道有可能有漏失, 錯誤率本來就有預估,
在這個錯誤率以內, 成本早就估算好, 攤給剩下的能辨識的用路人, 這是全民共同承擔的
因為自己做不到, 整條路插滿了閃藍燈的架子, 干擾駕駛, 這已經不是混帳可以形容了, 根本就是犯罪.

怕辨識失敗, 就換別的技術啊, 又不是只能用被動式RFID, 也有主動式的, 也有電子車牌,
堅持一定要門架插滿整條路的正當性理由在哪?
還不就是想要再弄別的賺錢門路, 王金土自己都寫了, 這個設計是埋伏筆的, 就是要多包工程,
多賺工程款.



ddcatt wrote:
.........
主線上設門架,的確感應機制上比較不可靠,
但因為感應非常多次,容錯率就高,
後端也可以用程式跑一下,就能篩掉那些誤判的東西。
台灣目前高速公路的架構,
本來設在主線上就是合理的解法。

遠通之所以搞得天怒人怨,
是那個收費扣款、查帳、儲值系統、伺服器漏洞等等所造成,
明明之前已經run了好幾年,
結果全面計程上路才一兩周,搞得好像第一天用那個系統一樣,
實在讓人難以理解...


遠通應該是之前的飽和測試做太差, 才現在還在做這種調校跟測試的工作.
另外之前系統調校可能只注重漏扣的問題, 忽略了多扣比漏扣問題嚴重多了!

ckweng61 wrote:
算這麼清楚怎麼賺錢, 年輕人終究是年輕人 笑


雖然是玩笑話,但我喜歡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