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好,我又來發表台製超高CP值膠皮的一些狀況了, 這次也把我打過的台製膠皮做一個心得分享!
台製膠皮現在已不分"代",目前是以"配方"來做區隔
目前,台製膠皮有三種配方,分別是#1,#4,#5; 我現在手裡使用的配方, 以前稱為二代膠, 已經不生產
試打底板:2002年份 Darker Spd 50 日直檜單
#1 目前搭配的#1配方海綿硬度從36度~49度均有, 我試打(39/40)的感覺是比我手裡的二代膠(39/40度)咬球感好上很多, 速度更快, 球撞進膠皮後直接透板, 反手彈推時彈出後的球呈現筆直快速的進桌, 正手拉球loop弧線低伸, 曲度大速度快, 嘗試反拉對手的loop, 不但把對手的球質還回去, 還加重旋度和一些速度, 推擋/彈擊/拉攻 進桌率大約為85%~95%之間, 再試打41/42度海綿版, 速度更快, 曲度略降, 但進桌後的弧線差不多低伸; 共同缺點是來回球速變快, 自己可能跟不上節奏, 放短球需要調整拍面角度或磨擦球的底部, 不過, 我相信這和技術有關, 每個人的技術層次不同, 技巧不同, 打出來的感覺可能就有異; 這個配方讓我聯想到bty的 bryce, 但個人感覺它比bryce更快更旋, 在控制上當然會較無法有一些精細的手感, 但個人認為它比bryce好控很多, 目前它也是走較高價位的配方, 不過也只有來到六張紅色紙鈔
#4 目前搭配是#4配方海綿,硬度也是從36~49均有, 試打(39/40)的感覺是比二代膠咬球時間明顯長非常多, 也因此速度慢了很多, 透板的感覺是差不多的, 拉loop曲度十分的大, 感覺完全就是一張歐洲皮的"軟""咬"手感,由於個人只會打日直, 沒速度是讓我很頭痛的事, 故我一口氣拉高了海綿硬度4度, 來到43/44, 我就發現, 速度回來了, 雖然仍比二代膠慢一些,但是至少速度不會太慢, 整體的感覺又變了, 變得像是內建的德國皮一般, 再試到45/46,速度又比我的二代膠更快了! 但,仍然很透板,咬球感只有差在咬球的時間減短了, 這個配方讓我聯想到許多所謂的德製內建膠皮, 目前它是以"普遍級"定位, 故它定價是五張紅色紙鈔
#5 目前搭配的海綿配方不明, 硬度已知範圍較小, 我試打的皮海綿硬度41/42, 但是; 它卻是一張讓我很迷惑的皮, 因為上膠很Q, 海綿軟彈, 整體打起來手感動如脫兔, 靜如處子; 搓短也好搓, 弧線也漂亮, 聽說當初是以甲紅球員為基本手感調整, 試打群有ITTF澳洲公開賽第三名的Mr.高,和台南桌球館裡的選手, 我無法形容它的手感, 應該是我的技術不到家! 但見到某一位甲組選手拿著它在場上把一些老教練(自由盃50歲組冠軍)電爆, 老教練跑得氣喘吁吁時, 卻又感受到它那種沛然莫能禦的POWER! 它目前使用的人也以甲組為主, 乙組球友使用得很少, 定價是六張紅紙鈔
以上就是我的試打心得了!分享給大家!如果大家有興趣要購置, 都可以私訊給我!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