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旅蕭條下的沉默路線:寫給那些正在消失的班車1839與我們看不見的地方〉

〈國旅蕭條下的沉默路線:寫給那些正在消失的班車1839與我們看不見的地方〉

〈國旅蕭條下的沉默路線:寫給那些正在消失的班車1839與我們看不見的地方〉

〈國旅蕭條下的沉默路線:寫給那些正在消失的班車1839與我們看不見的地方〉

〈國旅蕭條下的沉默路線:寫給那些正在消失的班車1839與我們看不見的地方〉
最近每逢假日,我總會搭上統聯 1839 從北部回屏東。車門關上時,常常只有我自己靜靜坐在車上,看著司機一步步完成例行檢查,空蕩的座位讓整台車的回程像是一趟獨行旅程。
這條路,我來來回回坐過無數次;但越常搭,我越能感受到「國旅蕭條」這四個字的沈重。

屏東,是我成長的地方,是許多人計畫旅行時常忽略的「遠方」。但對沒車的人、老家還在南部的人、需要跨區通勤的人、支持台灣國旅的旅客來說,每一條長途客運路線都不是冰冷的編號,而是一種「能不能回家」的選擇。
這樣的選擇正悄悄變少。

 國旅蕭條 ≠ 旅客不想出門,而是「被迫不出門」

後疫情時代,國際旅遊爆炸性成長,飛機票貴得嚇人,人潮卻依然塞滿各大機場。台灣人瘋出國,往返越南、韓國、日本的機票可以晃一晃就買,但國內旅遊卻不斷冷清。

不是大家不想旅遊,是旅遊成本結構導致「國旅比出國還貴」成為日常。

更重要的是——國旅的交通不便利,比什麼都致命。

沒有穩定交通線路的小城鎮,很容易在國旅潮中被排除在外;而當這些本就依賴大眾運輸的地方不再被看見,整個區域的經濟、觀光、返鄉人口就會一起下降。

這是惡性循環,而且正在發生。

 路線消失不是「市場自然淘汰」,而是公共資源的斷裂

這幾年,你可能也感覺到了:
好多國道路線縮班、合併、停駛,有些甚至直接「路線滅絕」。

1839 就曾面臨同樣的危機。

對運輸業者來說,載客率太低、油價又高,班車變成虧本生意。
對政府來說,要顧及全國路線,偏鄉往往排在後面。
對旅客來說,再怎麼想回家,也不會願意等三小時只為了一班車。

但是,一條路線停駛,影響的從來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座地方的命脈。

・沒有車的學生出不了門
・老人無法到大醫院看診
・北漂青年回家成本大增
・在地旅遊沒人去、店家撐不住
・偏鄉更偏、城鄉差距更大

一條路線消失,造成的是「地方被迫消失」。

而每一次我坐上只有我一個人的 1839,我都會不自覺擔心:
如果大家再不坐,這條路會不會哪天就真的不見了?

 統聯 1839 的存在,是屏東與北部連結的重要動脈

你可能不知道,1839 是許多屏東人返鄉、返工的必備交通工具,尤其是北漂青年。

這條路跨越了整座台灣的縱向,是南北往來的重要選擇。

如果你開車,當然不會感受到它的重要性。
但對沒有汽車的人、考量長途駕駛安全的人、家裡沒有第二台車的人,它是唯一能舒適、安全、合理預算地往返屏北的方式。

在我一個人坐著空蕩的車廂時,我更能感受到——大眾運輸不是奢侈品,而是基本權利。

1839 不應該成為一條靠運氣維生的路。
它應該被更多人看見、更多人支持。

 國旅不是只能靠飯店、景點,『交通』才是基礎中的基礎

在台灣,只要你離開台北、台中、高雄,想靠大眾運輸旅行幾乎是種挑戰。

但國旅要復甦,不是靠喊口號,而是靠:

1. 便捷的交通線路

讓人願意到地方。

2. 穩定的運輸班次

讓人敢規劃旅行。
3. 友善的長途交通

讓旅客不是被逼開車,而是能舒適地選擇搭車。

統聯這幾年仍然堅持維持偏遠路線,就像守著一座城市最後的橋。
但這座橋不能只靠業者單方面扛,旅客也必須成為後盾。

鼓勵中年轉職:國道大客車司機是被低估的黃金職涯

很多人不知道,統聯現在正在招聘國道大客車司機。

這不是臨時工,也不是低薪工作,而是:

* 穩定月收入
* 有制度性的培訓
* 有完整保險
* 遠高於北部行政、服務業薪資
* 年齡門檻合理,是中年轉職的優質選項

在台灣,真正薪資能比肩技術人員、工程職,又穩定且受尊重的工作並不多,而國道司機就是其一。

未來十年,台灣將面臨司機大量退休潮,大眾運輸是否能存活,與是否有下一代願意投入這份工作息息相關。

如果你身邊有正在找第二人生方向的男性朋友,真的可以考慮推薦。

這行業穩、受尊重、有未來,比被壓榨的北部行政職好太多。

 屏東值得被看見,而不是被距離遺忘

屏東有台灣最熱情的陽光、最有人情味的鄉鎮、最原始的南島文化、最自然的步調。
但交通不便,是每個想來訪的人心中的陰影。

如果交通能讓人更願意走進屏東,那麼所有地方創生、觀光發展、返鄉青年計畫才有意義。

而讓交通線路存在最簡單的方法就是:

——使用它。

國旅復甦不是口號,而是從你願不願意選擇搭車開始。

你的一張票,不只是票價,是一條路線能不能撐下去的力量。

大眾運輸需要的不是同情,是「使用」

我寫這篇文章不是要煽情,也不是要你硬是搭車。
而是想讓大家知道,在你不知道的地方,有些路線正在慢慢消失。

你可能一句「很少人坐啊」就帶過,
但對當地居民來說,那不是路線,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

1839、或任意一條偏遠國道路線,都可能因為「載客不足」被消失。
可是真正的答案不是關掉,而是鼓勵更多人使用。

如果你:

* 想旅行
* 應該返鄉
* 應該支持地方
* 想享受不塞車不開車的舒適
* 想支持永續交通
* 想讓國旅更容易被規劃

那麼,下一次旅行,真的不妨多用大眾運輸。

你以為只是買一張票,其實是在替一個地方按下續命鍵。

我不想有一天,回家變成奢侈

每次坐上只有我一個人的 1839,我都會想:

「如果哪天這條路不見了,我還回得了家嗎?」

屏東值得存在,偏鄉值得被看見,台灣的每一條路都值得被走下去。

希望你也能在下一次的旅程中,多多利用大眾運輸。
支持一條路線,就是支持一座城市的未來。

希望下一次我在 1839 上看到的不再是空座位,而是一起前往屏東的人們。
https://ace0156.pixnet.net
沒有被迫不想出門啊,你哪來的結論?我做二休二都沒像那些人整天休假就在想出去玩。
逼自己去玩,逼自己休假就得去玩,再靠夭玩膩了,不好玩???國旅又不是必需品。

那些觀光地想吸引人潮就要自己想點子,想不到就倒閉收攤,做為一個普通人民為什麼要去擔心這些?覺得國旅沒意思就出國,錢不夠出國就會挑些還能一遊的地點去旅遊,挑不到又沒錢就會改變心態去學著欣賞那些以前覺得無聊的景點,這不就是市場機制跟人生調適嗎?

一直唉一直唉,這也要嫌那也要嫌,在家種花草看劇做家事也要嫌,在家放空和家人聊聊也要嫌,跟左右鄰居交流也要嫌,跟學校打交道也要嫌,住家周邊散步也要嫌,讓那些人嫌死好了。

回主題,客運這個真的是難解,台灣人應該除了台北人之外,學生之外的人大眾運輸比重都偏少,這是習慣問題。除了去台北我會用大眾運輸取代汽車,其它地方真的是試過就覺得累,近幾年有共享機車跟單車,我覺得很棒,也很擔心他們撐不久,不過火車公車加上共享機車單車,我倒是會想用來取代汽車,因為沒家累
我算是支持國旅的吧。

屏東我是年年都去,一年不去就覺得好像有那個地方被我遺忘了。
雖然這些年比較常出國,但從來沒忘了台灣該去的地方都要走一遍。
從北台灣、中台灣、南台灣一直到花東、宜蘭.....走過一遍又一遍。

不管走到那裏,對於這塊生長的土地,總是有一份特別濃厚的感情。
不過?我喜歡開車、騎車的自由........我曾夜宿台灣之顛、太平洋之濱。
說真的~~我還真沒坐過大眾運輸走一遍台灣。
那一天我也來體會一下鐵路、公路吧。

其實台灣並不輸國外,國旅加油了~~~






跟國旅蕭條什麼關係
以管窺天
家家戶戶都有車了
誰跟你國旅搭統聯
會因為這樣而感嘆
我看屏東青年北漂混得最差的是你
別人都開車回家了你還在搭統聯
我家長輩, 之前往返北南, 坐統聯

年齡漸長

體力無法坐統聯

升級, 兒孫開車, 往返北南

屏東是大城市, 北屏有很多交通工具 +++

偏鄉, , +++ 生命會找到出口 +++
隨著高鐵南延屏東後
統聯接手沒辦法給挽留的國光1839願能更勝任統讚
如同1635命運即便到如今統聯其他線都曾有的旅途歡樂時光
跟高速鐵路親近的關係冰冷盪到的奪去的里程勢必找回統讚青春
國旅就國旅
偏偏要寫"支持"國旅
不出門的人就"不支持"國旅嗎
情緒勒索成這樣

國旅人次少那麼多也不見飯店倒相應的比例
苦撐嗎 人家老闆新車一部一部買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