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就是這一台iClebo Arte,花了老弟一個月的薪水入手孝敬老爸,這台機器只有8.9公分的厚度,是目前小弟看過最薄的機種,所以連沙發、裙底(大誤


▲ 這就是頭頂的大眼睛,可以進行視覺空間辨識,透過導航系統演算法可透過攝影機繪製環境地圖,然後運算出最佳的清潔路徑

▲ 集塵盒從正前方就可以打開,容量還不小,不過很好清理就是了!

▲ 把iClebo Arte翻過來,一個正圓形,體積大約是40*40公分的磁磚大小,共有三個輪子,而正中間的長條刷子是主要清潔的利器,旋轉的主吸塵刷可將灰塵從地面帶動吸入集塵盒

▲ 驗明正身,原裝韓國製造進口,運作功率22W

▲ 左右兩側像坦克車的輪胎一樣,可別小看這輪胎,就是它讓這台機器人可以翻山越嶺,開啟爬升模式後,可以自己爬過兩公分高的門檻哩!


▲ 機器人四周很多這種小小的洞,看了說明書才知道,原來他有紅外線偵測的功能,透過這紅外線、四周的緩衝器以及攝影機的資料,一併傳送至掃地機器人的中央處理器,然後就會計算該怎麼掃啦!

▲ 後面可以裝上兩個毛刷,掃地機器人說沒有死角是騙人的,所以透過兩邊側刷,就會沿著牆壁清潔,並盡可能地清潔角落及家具周圍,雖然小弟玩過的掃地機不多、但夯不啷噹加起來也快十台,這台實際使用感覺起來,算是數一數二徹底清掃乾淨的機種

▲ 先放一張掃地的畫面,因為毛刷真的…轉很快,超難拍…


▲ 這機器人可是全自動的,所以家裡要找個地方當作它的基地,掃到沒電就自己回家充電、充完之後自己再出來繼續清潔,這些都是我們可以設定的排程

▲ 遙控器很好難,下面還有一個類似飛梭的方向控制,話說…可以當遙控車來玩…

▲ 正上方的面板有三個隱藏按鈕可以按,分別是總開關、清潔模式與啟動暫停,四個模式的方塊分別代表自動模式、隨機模式、拖把模式與爬升模式,同時間是可以設定多種模式一併使用的

▲ 小弟讓它試跑了一個多小時,發現一個很有趣的地方,基本上家裡的東西它都不太會撞到,大概是因為全機有20個偵測點的關係!

▲ 遇到軟墊也沒問題,開了爬升模式之後,它會先計算一下,然後…


▲ 然後一鼓作氣衝上去,繼續掃地…

▲ 掃完之後會自己回基地,或者按下遙控器,機器人就會出現BASE的字樣,然後就自動食神歸位、回家充電睡覺啦!小弟很無聊的試了幾次,發現它返航充電的方式是直接衝回家,無論多遠的距離都可以成功返航充電,相當厲害!

▲ 吸了半小時,拆開一看…我家地板表面上的乾淨還真是假的!裡面的棉絮、灰塵與頭髮還真多,話說這台集塵盒上還有加裝一片過敏原濾網,除了掃乾淨之外,還可以幫忙過濾細菌塵螨,這點對家裡有小鬼頭的來說不賴喔!

▲ 接下來換上拖把頭上陣,原廠有附兩個超細纖維抹布,清潔後可重複使用

▲ 裝好後開機,自動切換成拖地模式

▲ 這張我盡量拍了…如果你眼睛好,應該可以看出它擦過去還沒乾的水痕…


▲ 小弟家客廳不大,拖了大概五分鐘就結束了,翻過來跟新的抹布比一下,還真的有點髒勒…
大概的體驗就是這樣嚕,地跟掃地的噪音的部分其實很小,大概跟吹風機的微風差不多;至於充滿電可以跑多久呢?小弟家扣掉傢俱面積應該還有個15坪左右、它大約40分鐘內掃完,電量耗損大約一半。另外,值得一提的好處,是它可以設定自動清掃的時間,被我A回來玩的這個星期,小弟都設定半夜自己掃地,早上起來家裡就很乾淨,如果掃一半沒電、它也會自己回家充電,超方便的!
其他心得嘛…等小弟多用兩天之後再跟大家分享吧!


▲ 不用動手、半夜自己掃乾淨、每天早上起來地板亮晶晶,就是爽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