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情報】最長可用40分鐘 Dyson V8 手持無線吸塵器日本上市

已下手,等明天扛回台灣了!

Allen@TW wrote:
已下手,等明天扛回...(恕刪)



請問是買哪一款呢??
愛曼達在這裡 https://www.facebook.com/miro1827/
努力等人試用心得吧
這40分鐘還真的很吸引人
只是價位真的很不親民XD~
等著別人用後心得之類的再來決定了!!
貴到靠北~
其他大廠加油啊
一家獨大消費者就是被吃死死的

tteffuB 特肥吧 wrote:
歐系產品終於學到日式產品的精隨了,
希望德國不要跟著淪陷。


我覺得已經有了
歐洲幾個廠商這幾年手法跟"以前"日本品牌真的越來越像
舉例來說philips洗臉機
二代按摩頭就故意搞的接頭不能讓一代用
但是二代機器可以用一代頭和二代頭

BMW BENZ也是
一直搞些小改款
每年都有些小差異

我提到的DYSON改款頻度
以吸塵器來說
現在不用一年就出新款
電扇某種程度上也是半年一款

日本廠商反而不再搞這種小改款
每次改款都讓人真的感覺得到進步
DYSON每次這樣改個小地方
就像我之前說的
到底是他積極改進還是產品根本不成熟
以前還可以說DYSON最好
確實也引起了很多廠商抄那個氣旋設計
可是最近一些評比
伊萊克斯的新產品表現已經超越了V6
本人文章內容不同意未經許可之任何形式複製轉載

se3p wrote:
我覺得已經有了歐洲...(恕刪)

我倒不覺得伊萊克斯超越戴森,還不是使用四、五十年以上的紙袋吸塵器術,就一直把紙袋層數增加而已,這種吸塵器的缺點就是剛開始吸力很強,當袋子垃圾越多的時候,氣流過不去吸力就減弱了,有比較好嗎?
如果是充電的那隻,優點就是可以剪頭髮而已吧,吸力弱到爆,要來回好幾次才感覺比較乾淨,吸起來的灰塵沒hepa過濾,又噴回去空氣,又不能吸塵蹣,主機做在下方,又胖沒辦法吸床底下跟椅子底下,實在很難跟v6比。
辛巴的榮耀 wrote:
我倒不覺得伊萊克斯超越戴森,還不是使用四、五十年以上的紙袋吸塵器術,就一直把紙袋層數增加而已,這種吸塵器的缺點就是剛開始吸力很強,當袋子垃圾越多的時候,氣流過不去吸力就減弱了,有比較好嗎?
如果是充電的那隻,優點就是可以剪頭髮而已吧,吸力弱到爆,要來回好幾次才感覺比較乾淨,吸起來的灰塵沒hepa過濾,又噴回去空氣,又不能吸塵蹣,主機做在下方,又胖沒辦法吸床底下跟椅子底下,實在很難跟v6比。


現在要找到還在用集塵袋的吸塵器應該蠻難的吧
比較常見到的都是集塵盒
而且很高的比例都有hepa了
真要講這什麼越吸越弱的的問題
以我現在用的DC62來說
時間短到不管哪牌都不會有機會看到“吸力減弱”
如果是插電機種的話或許還有這個吸力減弱的問題
可是dyson裡面集塵容量其實不大
也沒有什麼好減弱不減弱的
看一堆髒東西在裡面繞圈圈就會先拿去倒了
還有就是你說的長頭髮會在電動吸頭裡面捲
在那邊把頭髮拉出來的時候還真的覺得有點嘔心

我本身就是DYSON的使用者
沒必要反DYSON
但是我還是必須要說
原來就已經很貴了
讓恆隆行再一弄
就更貴了
好幾個東西讓恆隆行代理以後
馬上貴一輪
braun電動牙刷就是個好例子

總之我說伊萊克斯的機器
是我之前看到的國內外評測
蠻多項目我都覺得伊萊克斯進步得很快
型號是ZB3114
台灣一些購物網站都有放一些簡單的比較
不過吸頭還是太粗糙
dyson的東西很好也很厲害
可是總是有些地方讓人覺得“搞啥啊”
乾手機水直接沿著機器流下來
業務跟我說原廠怎麼可能沒考慮
一切都是考慮到衛生,做個集水盒又不難
那地板的水呢?這個都不用考慮嗎?
電扇聲音很大風很小
後來雖然有改善
但是當初業務跟我講什麼
“轉小一點就不會那麼吵了啊”
我心想“我不買還連聲音都沒有了咧”

說回吸塵器
剛買時真的覺得很滿意
但是用一段時間以後
就會開始覺得小問題很多
像是集塵筒
用一陣子以後就會被灰塵刮花掉
而且某幾個部位就是會卡灰塵
要整個拆下來清
還有永遠買不完的新吸頭
我家裡面現在大概有十種不同吸頭了
其中好幾個就是舊型的改良版
就像我前面說的
“都不知道要說這產品不斷改進還是不夠成熟”
東西是做得很炫很精品
但是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改進

另外說到椅子下的問題
目前我在講的都是手持式
我並不覺得DYSON可以做到
光下面那個集塵筒機器就伸不進去了
而且很多地方稍微粗用就會掉漆
我機器上面已經好幾個地方不小心碰到結果就掉漆了
基本上我的用法是椅子下或是一般地板清潔交給機器人
手持吸塵器用在沙發、床或是櫃子等等其他機器人無法清潔的地方
另外就是車上的清潔

我只是一般消費者
哪家東西好我就買哪一家
我不會單向的擁護某個廠商
以我用到現在的感覺來說DYSON一開始真的品質是業界第一
價格也是第一貴
現在除了價格還是第一貴以外
價格還越來越高
伊萊克斯新機器我沒用過我也不敢說絕對是超越
但是那些網頁上的評比
最少最少讓我感覺上是品質和別牌的差距越來越小
只有價格越差越大
現在V8以後又要把吸頭全都重買一遍?
dyson如果不多考慮一下客戶權益
歷史上已經有很多企業先例可以參考了
本人文章內容不同意未經許可之任何形式複製轉載

辛巴的榮耀 wrote:
我倒不覺得伊萊克斯...(恕刪)


原來德國凱馳與米勒現在用的都是吸力會減弱的技術

se3p wrote:
現在要找到還在用集...(恕刪)


不把吸頭重買一遍
DYSON怎麼賺錢呢!!!
政 wrote:
不把吸頭重買一遍
DYSON怎麼賺錢呢!!!


如果dyson真的這樣想的話
那只證明這個企業不值得信賴
WMF的鍋子號稱用不壞
忘了哪邊曾經看過
WMF的理念就是讓你用不壞然後更願意買
因為這個世界的市場很大
沒必要跟日本廠商一樣做一些用一兩年就會壞掉的東西
而事實上日本鍋具的塗層
真的很不耐用
再貴再名牌
尤其是中菜的高溫烹調
用一年大概就極限了
因此我家裡面的日本鍋具只要壞了我就買WMF
商人當然是要賺錢
但是我希望我花的錢是因為欣賞他們的產品
而不是不得不拿出來
十多個吸頭都要重買一遍的話
那舊的不管是賣掉送人總有一天有廢棄的命運
那dyson也是沒有善盡企業責任
十個吸頭沒多少錢
但是就讓人覺得只顧賺錢不考慮使用者以及不考慮產品責任
如果你這套論述合情合理
歐洲就不會制訂手機充電器規格統一為micro USB了
另一方面我把dyson廣招年輕員工視為盡社會責任
那也可以因為你這個“不把吸頭重買一遍 DYSON怎麼賺錢呢”
而解讀為dyson只是想要一些新鮮的肝
dyson曾經提到過
當初舊有吸塵器廠商
為了龐大的集塵袋利益不願意接受這樣新的設計
他說他每次賣不出專利
他就更加確信自己的成功機會提高了
如果dyson今天是為了得到更多利益
在這種吸頭上面做這手腳而非必要之改變
就跟飛利浦的洗臉機一樣只是想要促使消費者去買新機種
現在我手上這台機器有一天壞掉也無法維修的話
我絕對不買這家公司的產品來替換


推薦你看這部影片
The Story of Stuff(東西的故事)
或是這本書
失控的進步


我們消費者本來就該監督企業善盡責任
本人文章內容不同意未經許可之任何形式複製轉載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