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家兩大一小人+兩隻貓+兩台車+一家咖啡店,
一直都還在傻傻的使用傳統吸塵器與市售各式各樣的清潔器具;
每當只要一聽到要清潔或大掃除,心裡就瞬間涼了一半。
.
這是我第一次使用傳說中的Dyson,
打開看到的第一眼看到琳瑯滿目的主體與配件第一時間想:真的需要那麼多配件嗎?
實際使用後證明:我錯了!真的需要那麼多!!!

.
開始使用前先來實際來測量一下吸塵器主機與配件的重量:
【吸塵器主機】(1879g)-集塵桶容量約為540g

主機的身長(32cm)

【軟質碳纖維滾筒吸頭】地板專用(770g)

.
【高扭矩吸頭】地毯專用(777g)

.
【迷你電動吸頭】- 適用清潔床墊(301g)

.
【硬質尼龍刷毛吸頭】(44g)

.
【二合一組合吸頭】- 硬質尼龍刷毛(74g)

.
【軟質毛刷吸頭】(54g)

.
【細縫清潔吸頭】(50g)

.
【V11延長管】- 內含電線(272g)

.
延長管的身長(74cm)

.
除了主機本身之外,其餘配件沒有想像中那麼重,
對我這個勞力習慣的女生來說,其實使用上不會很吃力,在清潔與移動上反而變得輕鬆很多、很多。
在開始清潔之前,別忘了幫吸塵器充飽電源:
【液晶螢幕顯示】- 電源剩餘量

.
【液晶螢幕顯示】- 節能狀態,適用一般地板、小灰塵

.
【液晶螢幕顯示】- 強效狀態,適用毛地毯、大顆粒異物

.
【液晶螢幕顯示】- 中等狀態,適用大部份吸塵狀態

確認電源足夠後,我們來測試電源的續航力以及清掃咖啡店的實際狀況:
一、清潔客人每天踩踏的地方—地毯,使用【高扭矩吸頭】+【細縫清潔吸頭】
清潔前:大面積用高扭矩吸頭

.
垂直面的地毯吸塵起來也是輕輕鬆鬆

.
清潔前:小面積用細縫清潔吸頭

.
因為可以單手操作+無電源線阻礙,在樓梯轉角傳統吸塵器與掃把到不了的地方,
使用起來特別得心應手,這點就大大加分,深得我心。

.
地毯清潔後:(左:清潔後、右:清潔前)

垂直面、死角處,乾乾淨淨


.
二、清潔客人每天踩踏的地方—地板,
使用【軟質碳纖維滾筒吸頭】+【V11延長管】+【細縫清潔吸頭】
大面積的地板清潔起來更加輕鬆、省力,

.
坐著吸塵也可以,完全不用擔心電源線不足或是卡到動線的問題。

.
沙發後方的角落,整台伸進去吸塵也沒有問題,活動自如。

.
最難吸塵的應該就是傢俱底下了吧!有些沙發或櫃子女生一個人根本抬不起來,
更不用說要一手抬起來一手吸灰塵了(除非我是蓋兒加朵),
這次的軟質碳纖維滾筒吸頭可以多角度轉動,
適應地型微小的起伏、與多轉向的死角,
讓我可以輕鬆站在原地動手就好。

.
冰箱底下的角落、牆角的電線下方,一直是很讓人頭痛的地方,
利用【細縫清潔吸頭】再加上【強效】模式的吸力,果然馬上乾乾淨淨。

.

.
三、清潔特殊材質的牆面與擺飾,使用【硬質尼龍刷毛吸頭】
整家店一直最讓我頭痛的是這面全是二手木棧板拼接而成的主牆,
當初就是看中他不修邊幅的粗獷感,所以木頭完全沒磨砂,
沒想到清潔時就是惡夢的開始,
我用過除塵紙拖把—除塵力不夠!
我用過濕的抺布擦拭—還沒擦完不是毛料卡在木頭上、就是布勾破了!
我甚至還試過用牙刷+傳統吸塵器—相信我,你絕對不會想嚐試,
清完整一面己經虛脫,更何況我們有2.5面牆。
這次,是頭一遭使用Dyson+硬質尼龍刷毛吸頭,
硬質刷頭刷過去的時候可以把卡在木頭上,
表面的灰塵、深處縫隙中的灰塵全部同時掃下來,
只要10分鐘整個木頭主牆煥然一新。

.

.
清潔手工藤編的吧檯椅也不是問題

.
不易清潔的窗框死角,也可以用他來處理

.
四、裝飾的畫框與巢狀風琴簾,由於接觸面較軟、怕刮傷,
建議使用【軟質毛刷吸頭】或【二合一組合吸頭】。



.
五、咖啡店怎麼能少了沙發椅?這是客人最愛、最適合發懶的角落,
也是最容易藏汅納洉的地方,建議使用【細縫清潔吸頭】+【迷你電動吸頭】
細縫潔吸頭可以直接把遺落在椅背縫隙中的毛髮、雜物吸塵乾淨;
迷你電動吸頭則適用像沙發這樣小面積的狹窄空間,
還可以同時清潔頑固塵垢例如您的階梯或汽車。

.
清潔後的沙發

.
六、清掃完咖啡店怎麼能忘了自己的愛車呢!
車子的裡邊邊死角特別多,小孩吃零食+毛孩子換毛,
座椅、地毯沒有一個地方可以幸免,
以前都是用車用吸塵器在清潔,
吸力總是弱不經風還外帶一條卡動線的電源線,
清不乾淨就算了,最後還要送去洗車廠再人工洗一次。
有了Dyson V11我只要【高扭矩吸頭】+【硬質尼龍刷毛吸頭】+【細縫清潔吸頭】
就可以搞定整車內部清潔。
車內地毯:

.

.
車門邊把手:

.

.
車內座椅:

.

.
在清潔完一家咖啡店+一台車後,電源也剛剛好使用完畢,
一家咖啡店的組成,除了咖啡、人、機器設備,當然還少不了各角落的擺飾與裝潢,
Dyson V11™無線吸塵器附設這麼多配件真的是我一大福音。
由於實際邊打掃邊用手機拍攝記錄所有照片有些晃動還請多包含。
第一次的成實、不成熟開箱文,在此貢獻給大家。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0102000360/posts/2768937373119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