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好Electrolux吸塵器整台掛掉, 我連修都懶得修, 直接物色一台新的比較快
過去的家電經驗值來看, 大品牌雖然貴一點, 在品質和耐用度還是略勝一籌
我不想花太多時間一直在爬文做比較, 況且每個人的使用習慣和在意的點都不太一樣
既然要換新, 那就直捣黃龍買Dyson吧

原本以為吸地拖地可以同時進行, 在專櫃試用V12s後發現還是得分開始用, 也就是更換吸頭, 先
用吸塵器吸一遍, 再換洗地滾桶吸頭拖地; 比起之前自己手動作業, 覺得V12s拖地功能不如想像
中的強大,擼過去有點不痛不癢, 當下有點猶豫, 但吸塵器壞了很痛苦而且有急迫性, 心裡一直有
個聲音:不要怕給它刷下去, 按自己的使用習慣選了洗地+光學偵測吸頭組合, 就帶回家了

新鮮感使人興奮, 馬上拿出來直接上戰場。
不得不說, 那個智慧光學偵測吸頭, 完勝!驚覺得之前用過的歷屆吸塵器都很廢…
投射出來的光源把地板上的灰塵照得無所遁形, 就是學照妖鏡的技術, 我最喜歡晚上把燈全關了用它吸地, 吸頭走過的地方立馬淨空, before & after很明顯, 相當過癮。

不過副作用就是, 眼睛裡容不下一粒沙! 有潔癖的人請再三斟酌並小心使用, 用了幾次會有強迫症, 看到Dyson就會想信手拈來吸個地。
普魯士藍

我家是卡扣式木地板, 洗地功能用完後確實是有乾淨啦, 只是沒有吸地那般驚心動魄。光腳走有摩擦力, 不會沙沙的或有灰塵感, 這樣講好像我家平時很髒, 應該說, 好用又有效果的清潔家電的確會激發人想打掃的動力。洗完後有淺淺的水痕, 就像一般溼抹布摖完地一樣, 不用開電扇吹, 等一會兒就乾了, 不會留水漬。
開箱使用後, 我都沒有看說明書, 就是憑直覺換吸頭, 直到要清潔才掃QR code登入註冊, 看影片教學; 布質沙發, 床舖, 床底, 層架對應到適合的吸頭或轉接頭, 就是拔下換上另一顆; 整支重量滿輕的, 用左手操作也很輕鬆, 聲音也沒有之前的大, 這要比對一下舊款看吸力是不是有差, 不過不影響結果, 因為清潔效果很好。Dyson app也順手好用, 速度快且每段示範影片時間不長, 會有耐心看完 😆, 大概瞄了下紙本, 沒什麼重要訊息就拿去資源回收。
V12s 使用HEPA(High-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過濾系統, 能捕捉99.97%小至PM0.1的微粒, 簡言之就是能把灰塵, 毛髮, 絨毛, 塵蟎, 黴菌孢子, 過敏原, 皮屑這類的髒東西吸得透徹, 吸地板在集塵盒出現的就是一坨坨灰塵/頭髮/指甲屑, 吸完布沙發就會有米色很細的粉塵, 真的有差耶~


家裡25坪上下, 充飽的電力可使用38分鐘左右, 每晚整間屋子只吸地板可以持續5天左右, 若加上沙發, 大約3天會需要充電。洗地功能每週用一次, 家裡沒養寵物, 也沒有小孩, 比較多的就是灰塵, 有朋友家養中型犬, Dyson拿來吸狗毛很快就掛了, 那叫一個心痛啊~~~

每個吸頭有各自的功能, 即使換了吸頭, 接口處多少有點沙沙髒髒的, 床舖我還是用傳統的黏膠滾輪黏頭髮或IRIS塵蟎機分開清潔, 畢竟是和皮膚直接接觸, 不要共用。
機器才買一個多月, 現在頂多只需要清潔集塵盒, 還不到大清洗的階段, 以往用其它品牌的吸塵器, 最想逃避的就是機身清潔, 希望Dyson是懶人的救贖, 之後再把清潔體驗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