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lorite wrote:
chih_haohung wrote:
安麗難道不想要 NSF直接丟病毒下去實際測試 整機或濾心?
...(恕刪)

廠商為甚麼會想要管NSF怎麼測試?術業有專攻,NSF規範會這樣訂一定有其道理。



寫紫外線劑量哪裡弱?我覺得挺威的!
你又怎麼知道安麗不喜歡寫劑量?搞不好他們覺得這樣很專業,你沒看到他們不僅大力宣傳通過NSF 55 Class B,更宣稱益之源的UV劑量高達80000微瓦/平方公分。


紫外線劑量 越高 殺菌/殺病毒能力越強 是沒錯; 這些都是間接證明

直接證明是最有說服力的!

那甚麼水源(裡面 細菌一大堆, 病毒一大堆 都沒在怕)都馬可以 何必限制只能用在合格的自來水源


你要劑量高的UV燈管 自己去買都馬有.... 劑量低(但前提要殺得死)的長度就拉長就好了 一樣的效果

安麗益之源 的濾心那麼短(30公分) 當然劑量要強一點 市售飲用水UV燈管組長度約在1公尺左右


chih_haohung wrote:
紫外線劑量 越高 殺菌/殺病毒能力越強 是沒錯; 這些都是間接證明

直接證明是最有說服力的! ...(恕刪)


你高興就好,但NSF的合格認證就是只講劑量合格。NSF的人覺得很有說服力,美國政府也認為很好,引用為國家標準,廠商也沒意見。

chih_haohung wrote:
那甚麼水源(裡面 細菌一大堆, 病毒一大堆 都沒在怕)都馬可以 何必限制只能用在合格的自來水源

你要用當然可以,只是人家不保證效果而已。所有的產品都有其使用條件,你要超出規格使用,後果自負。


chih_haohung wrote:
你要劑量高的UV燈管 自己去買都馬有.... 劑量低(但前提要殺得死)的長度就拉長就好了 一樣的效果
安麗益之源 的濾心那麼短(30公分) 當然劑量要強一點 市售飲用水UV燈管組長度約在1公尺左右

顯然你跟很多安麗經銷商一樣,沒弄清楚劑量和強度的定義。劑量和燈管長度沒有絕對關聯,短燈管也可以和長燈管有相同劑量,不是每個人家裡都是豪宅,都有空間可以放得下一公尺的UV燈。大部分市售家用淨水UV燈也只有約20公分左右,就可以達到足夠劑量了。

chlorite wrote:
你高興就好,但NSF的合格認證就是只講劑量合格。NSF的人覺得很有說服力,美國政府也認為很好,引用為國家標準,廠商也沒意見。


看來你也同意 NSF是認證UV光劑量 並非真的丟病毒下去實測 整機或濾心

chlorite wrote:


你要用當然可以,只是人家不保證效果而已。所有的產品都有其使用條件,你要超出規格使用,後果自負。


NSF都認證UV劑量都可以殺掉水中所有的細菌和病毒了, 還要擔心甚麼?


chih_haohung wrote:
顯然你跟很多安麗經銷商一樣,沒弄清楚劑量和強度的定義。劑量和燈管長度沒有絕對關聯,短燈管也可以和長燈管有相同劑量,不是每個人家裡都是豪宅,都有空間可以放得下一公尺的UV燈。大部分市售家用淨水UV燈也只有約20公分左右,就可以達到足夠劑量了。

劑量和燈管長度 當然有關聯, 在足夠殺細菌和病毒的劑量前提下
劑量較低 所要讓細菌和病毒的照射的時間就越長(也就是UV燈管越長, 水流的時間也越長)
劑量較高 所要讓細菌和病毒的照射的時間就越短(也就是UV燈管越短, 水流的時間也越短)
chih_haohung wrote:
看來你也同意 NSF是認證UV光劑量 並非真的丟病毒下去實測 整機或濾心


NSF是怎麼測試,我之前的發文已經簡述過了。跟你在上面和更早之前講的不同。NSF是真的有丟病毒下去實測。


chih_haohung wrote:
劑量和燈管長度 當然有關聯, 在足夠殺細菌和病毒的劑量前提下
劑量較低 所要讓細菌和病毒的照射的時間就越長(也就是UV燈管越長, 水流的時間也越長)
劑量較高 所要讓細菌和病毒的照射的時間就越短(也就是UV燈管越短, 水流的時間也越短)


照你的敘述,你講的應該是紫外光強度(單位面積能量),而不是劑量,劑量=強度*時間。若是同類型的燈管,強度跟燈管長短也無關,總功率才跟燈管長度有關。短燈管可以靠流路和流速的控制來達到和長燈管一樣的劑量。

chlorite wrote:
NSF是怎麼測試,我之前的發文已經簡述過了。跟你在上面和更早之前講的不同。NSF是真的有丟病毒下去實測。


但不是測 濾水器的 主機或是濾心

chlorite wrote:
照你的敘述,你講的應該是紫外光強度(單位面積能量),而不是劑量,劑量=強度*時間。若是同類型的燈管,強度跟燈管長短也無關,總功率才跟燈管長度有關。短燈管可以靠流路和流速的控制來達到和長燈管一樣的劑量。


以20公分UV燈管來說 安麗益之源非RO可直接生飲的濾水器 內含的UV燈管應該不只一支 否則不可能 UV劑量那麼高
目前每分鐘3.3公升的出水量的非RO可直接生飲的濾水器 是很普遍的 以三分管口徑 的流速大概是每秒0.8公尺吧
但降低流速會讓出水量降低, 一般不會這麼做, 因此只有強度增加(就是增加好幾支UV燈管)或是水路一直繞(多繞一次 就是20公分x2=40公分), 或是同時(增加UV燈管數量+水路多繞)

否則只有短短0.25秒或是0.5秒 要能完全殺死細菌和病毒 真的令人擔心
chih_haohung wrote:
但不是測 濾水器的 主機或是濾心


不太明白你要表達甚麼?濾心又不會發出UV,NSF 55的劑量認證當然不會針對濾心來測試,但UV燈是要裝在主機內測試的,不是把燈管拿出來單獨測試。


chih_haohung wrote:
以20公分UV燈管來說 安麗益之源非RO可直接生飲的濾水器 內含的UV燈管應該不只一支 否則不可能 UV劑量那麼高

安麗濾芯內部只有一個燈管,看起來像兩個,但那是類似PL燈的設計,整個燈管是相通的,也只有一組燈絲。

UV燈管長度不是其UV總能量的唯一指標,不同的設計下,同樣長度的燈管,放出的UV總能量可以差好幾倍。而且,即使是同一燈管,同一流速,流路設計好的裝置,劑量也可以是流路設計差的好幾倍。下圖是從LUMINOR網頁中擷取的資料,其中一個獲得NSF 55 Class A認證的裝置--LB6-021A,每分鐘6.1公升流速,使用的燈管只有21公分長。




chih_haohung wrote:
目前每分鐘3.3公升的出水量的非RO可直接生飲的濾水器 是很普遍的 以三分管口徑 的流速大概是每秒0.8公尺吧但降低流速會讓出水量降低, 一般不會這麼做, 因此只有強度增加(就是增加好幾支UV燈管)或是水路一直繞(多繞一次 就是20公分x2=40公分), 或是同時(增加UV燈管數量+水路多繞)
否則只有短短0.25秒或是0.5秒 要能完全殺死細菌和病毒 真的令人擔心

水在管子中流速0.8公尺/秒,不代表流經紫外燈時流速也是0.8公尺/秒。你不能以相對較窄地方的流速來代表整個系統的流速。微生物能不能被殺死,看的是劑量,不是時間。就算是照UV十分鐘,若累積劑量還是不足,仍然殺不死細菌。反之,若UV強度夠強,照0.1秒就夠了。




chlorite wrote:
不太明白你要表達甚...(恕刪)


所以我說 安麗UV燈管的強度 很強 因此那麼短的距離 所累積的劑量還是非常高

但劑量那麼強 本來用來殺病毒的照射UV燈的步驟 卻不能用非合格的自來水 多此一舉罷了 變成噱頭與撈錢

chlorite wrote:
水在管子中流速0.8公尺/秒,不代表流經紫外燈時流速也是0.8公尺/秒。你不能以相對較窄地方的流速來代表整個系統的流速。微生物能不能被殺死,看得是劑量,不是時間。就算是照UV十分鐘,若累積劑量還是不足,仍然殺不死細菌。反之,若UV強度夠強,照0.1秒就夠了。


這種爭議很大, 國內外都是, 如果理論上只要照射0.1秒就把細菌和病毒殺光光
那麼 醫療器具上 就把 UV照射的強度調到很大 放進去 一開啟UV燈管的照射, 馬上就可以拿出來了, 根本不需要 15分鐘以上的消毒
chih_haohung wrote:
所以我說 安麗UV燈管的強度 很強 因此那麼短的距離 所累積的劑量還是非常高

安麗的看不出來有比較強,我上面舉的例子,燈管長度跟安麗的差不多,流量是安麗的快要兩倍,還不是獲得Class A認證。

chih_haohung wrote:
但劑量那麼強 本來用來殺病毒的照射UV燈的步驟 卻不能用非合格的自來水 多此一舉罷了 變成噱頭與撈錢

淨水器本來就一堆噱頭,淨水器只能使用在合格飲用水的但書,是每一家淨水器大廠都會加上去的。你可以去告他們廣告誇大不實。


chih_haohung wrote:
這種爭議很大, 國內外都是, 如果理論上只要照射0.1秒就把細菌和病毒殺光光
那麼 醫療器具上 就把 UV照射的強度調到很大 放進去 一開啟UV燈管的照射, 馬上就可以拿出來了, 根本不需要 15分鐘以上的消毒

在國內外學術界和環境衛生界都沒有爭議很大,因為已經有很多很多科學證據了。
爭議最大的是不同類型淨水器廠商,A說你的RO水是酸的,B說你的UV花而不實,C說你的活性碳不能去重金屬......,目的都是想要多拉一點客戶來買自己的產品。
以下是從這個網頁擷取的表,裡面列的是不同水中微生物在30mJ/cm²紫外光環境下的存活時間,大部分都在0.5秒內,強度更強,時間自然就更短。這只是部分的表,直接到網頁去看有更多資訊。


至於空氣中醫療器具的消毒,那是另外一個故事,考量點跟飲用水處理差異很大,我們就別節外生枝了。
chlorite wrote:
安麗的看不出來有比較強,我上面舉的例子,燈管長度跟安麗的差不多,流量是安麗的快要兩倍,還不是獲得Class A認證。


流量快2倍 表示流速也快2倍 通過時間少2倍
如果安麗 和 這一家 總UV照射劑量一樣
表示這一家的UV燈管強度要比安麗的UV燈管強度 強2倍

chlorite wrote:
以下是從這個網頁擷取的表,裡面列的是不同水中微生物在30mJ/cm²紫外光環境下的存活時間,大部分都在0.5秒內,強度更強,時間自然就更短。這只是部分的表,直接到網頁去看有更多資訊。
至於空氣中醫療器具的消毒,那是另外一個故事,考量點跟飲用水處理差異很大,我們就別節外生枝了。




我這個表(不分 空氣或是水中)
1mj/cm2=1000µWSec/cm2 => 30mj/cm2=30,000µWSec/cm2
http://www.teamye.com.tw/uv-c/uv_c_a.htm

理論上更短,
細菌類 甚至不到 23mj/cm2=23,000µWSec/cm2 劑量就可以殺死了

病毒類 甚至不到 7mj/cm2=7,000µWSec/cm2 劑量就可以殺死了
如果改用 30mj/cm2=30,000µWSec/cm2 劑量
換算成時間 甚至不到0.08秒就可以把病毒全部都殺死了!


但醫療器具為什麼實際上還要擺上個15鐘來殺菌/病毒呢, 可見爭議很大!

在我看來 0.5微米孔徑的絕對濾心 過濾 自來水 再加 UV照射殺細菌或病毒 根本就是噱頭 多此一舉, 實際上毫無甚麼作用
0.5微米孔徑的絕對濾心 過濾 非自來水 再加 UV照射殺細菌或病毒 比較有實際效益


chih_haohung wrote:
流量快2倍 表示流速也快2倍 通過時間少2倍
如果安麗 和 這一家 總UV照射劑量一樣
表示這一家的UV燈管強度要比安麗的UV燈管強度 強2倍
...(恕刪)


影響劑量的因素不只強度一項,我不敢那麼篤定的說Luminor用的燈管強度是安麗的兩倍。我只是想表達,以現在的技術,不需要很長的燈管就可以達到NSF要求的劑量。


chih_haohung wrote:
我這個表(不分 空氣或是水中)

殺死同一種微生物所需的劑量,的確沒有分是在空氣還是水中,都是一樣的。
但是不同的條件下,紫外光被微生物吸收的效率就會不同。也就是說,即使用同樣的紫外燈,照同樣的時間,在不同條件下,微生物接受到的UV劑量不同。

chih_haohung wrote:
理論上更短,
細菌類 甚至不到 23mj/cm2=23,000µWSec/cm2 劑量就可以殺死了
病毒類 甚至不到 7mj/cm2=7,000µWSec/cm2 劑量就可以殺死了
如果改用 30mj/cm2=30,000µWSec/cm2 劑量
換算成時間 甚至不到0.08秒就可以把病毒全部都殺死了!

是啊,殺死大部分種類微生物需要的劑量並不高,所以消毒時間都不需要太長。NSF 55認證就是確保劑量足夠。
我們兩個拿出的數據都指出消毒時間不需要太長啊!爭議在哪裡?

chih_haohung wrote:
但醫療器具為什麼實際上還要擺上個15鐘來殺菌/病毒呢, 可見爭議很大!

不同的需求和狀況有不同的考量,所需時間當然不同。你家裡的衣服洗完後會用消毒水浸泡嗎?你會把洗好的碗筷再放入高壓滅菌釜中滅菌嗎?如果依此類推,飲用水是不是也應該要加入醫療用消毒水,也要用高壓高溫滅菌?
用UV處理醫療器具之所以需要比較久的原因,一個就是器具不平整,每個地方接受到的紫外光強度不同,微生物也有很多地方可以躲藏,有些微小凹陷處存在的微生物量大,上層的細菌幫底層的細菌擋住大部分只外線......。戰場上掩蔽良好的士兵,通常活得比在空曠處站立的士兵久,這個道理不難理解吧!
再來就是醫療器材的要求比較高,家庭用品通常消毒(disinfection)即可,醫療器材則常常需要到滅菌(sterilization),有時甚至還會用Gamma射線處理。
你不能舉一個條件不同的例子來否定一件事。難道我們會因為一個人在高山上走3公里要花半天,就說他在平地跑3000公尺花10分鐘的成績有爭議嗎?


chih_haohung wrote:
在我看來 0.5微米孔徑的絕對濾心 過濾 自來水 再加 UV照射殺細菌或病毒 根本就是噱頭 多此一舉, 實際上毫無甚麼作用
0.5微米孔徑的絕對濾心 過濾 非自來水 再加 UV照射殺細菌或病毒 比較有實際效益

這是你個人的觀點,你要怎麼想是你的自由,但你不能用你的觀點來否定事實。加了氯的自來水可能有病毒,有時還會致病,這個是實際發生過的事實。
人家比較龜毛,想要多一點保障也不行嗎?以我個人的標準,如果是自來水,我覺得連絕對濾心都是多餘的,但我不會到處去跟別人說絕對濾心毫無作用。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