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lorite wrote:
不同的需求和狀況有不同的考量,所需時間當然不同。你家裡的衣服洗完後會用消毒水浸泡嗎?你會把洗好的碗筷再放入高壓滅菌釜中滅菌嗎?如果依此類推,飲用水是不是也應該要加入醫療用消毒水,也要用高壓高溫滅菌?
用UV處理醫療器具之所以需要比較久的原因,一個就是器具不平整,每個地方接受到的紫外光強度不同,微生物也有很多地方可以躲藏,有些微小凹陷處存在的微生物量大,上層的細菌幫底層的細菌擋住大部分只外線......。戰場上掩蔽良好的士兵,通常活得比在空曠處站立的士兵久,這個道理不難理解吧!
再來就是醫療器材的要求比較高,家庭用品通常消毒(disinfection)即可,醫療器材則常常需要到滅菌(sterilization),有時甚至還會用Gamma射線處理。
你不能舉一個條件不同的例子來否定一件事。難道我們會因為一個人在高山上走3公里要花半天,就說他在平地跑3000公尺花10分鐘的成績有爭議嗎?


病毒與細菌再怎麼躲 醫療器材也不需要到10幾分鐘的照射UV燈光的消毒
UV燈管強度再用強一點(好幾倍)即可, 根本不需要那麼久, 但實際上大家的作法就是要那麼久


事實上照射UV燈光用來殺死水中的細菌和病毒 短短 零點幾秒 本來一直有很大的爭議
自行去Google就有一大堆了!




chlorite wrote:
這是你個人的觀點,你要怎麼想是你的自由,但你不能用你的觀點來否定事實。加了氯的自來水可能有病毒,有時還會致病,這個是實際發生過的事實。
人家比較龜毛,想要多一點保障也不行嗎?以我個人的標準,如果是自來水,我覺得連絕對濾心都是多餘的,但我不會到處去跟別人說絕對濾心毫無作用。


這種噱頭早就被民眾看穿了, 且是撈錢的作法, 如果減少撈錢 可以 絕對濾心和UV燈組 分開, 減少民眾的反感!
目前安麗益之源的設計 就是 絕對濾心和UV燈組 綁在一起, 且使用時是UV燈組永遠恆亮
等於換濾心連UV燈管也要一起換 造成浪費, UV燈組永遠恆亮也造成浪費和UV強度的衰減
一看就知道是撈錢的UV光照射方式
chih_haohung wrote:
病毒與細菌再怎麼躲 醫療器材也不需要到10幾分鐘的照射UV燈光的消毒
UV燈管強度再用強一點(好幾倍)即可, 根本不需要那麼久, 但實際上大家的作法就是要那麼久...(恕刪)


甚麼條件都沒給,強度、距離、微生物種類、型態、消毒程度甚麼都沒講,就光講要很久。舉個有數據的例子讓大家看看為甚麼要那麼久。


chih_haohung wrote:
事實上照射UV燈光用來殺死水中的細菌和病毒 短短 零點幾秒 本來一直有很大的爭議
自行去Google就有一大堆了!

既然隨便google就一大堆,那就請你舉幾個例子啊!不是光是說說,要有實際數據的。大部分的數據都是我提的,你唯一提出的數據,又贊同我的說法,那爭議在哪裡?


chih_haohung wrote:
目前安麗益之源的設計 就是 絕對濾心和UV燈組 綁在一起, 且使用時是UV燈組永遠恆亮
等於換濾心連UV燈管也要一起換 造成浪費, UV燈組永遠恆亮也造成浪費和UV強度的衰減
一看就知道是撈錢的UV光照射方式 ...(恕刪)

廠商要撈錢你是第一天知道嗎?因為廠商要撈錢,你就可以隨口說一些跟事實不符的事嗎?

chlorite wrote:
甚麼條件都沒給,強度、距離、微生物種類、型態、消毒程度甚麼都沒講,就光講要很久。舉個有數據的例子讓大家看看為甚麼要那麼久。




既然隨便google就一大堆,那就請你舉幾個例子啊!不是光是說說,要有實際數據的。大部分的數據都是我提的,你唯一提出的數據,又贊同我的說法,那爭議在哪裡?

我是沒有數據 因為我懶得去找

實務上 UV照射的消毒都馬10分鐘起跳的 哪有在0.0幾秒,UV照射家用飲用水 短短0.幾秒 就可以殺細菌/病毒
也根本不需要機械式的過濾方式(0.5微米以下孔徑的絕對濾心) 直接上UV光照射就好了, 水中 細菌/病毒 全部被殺光
也不需要故意 寫 本機只適用於合格的自來水  來卸責,到底在怕甚麼? 都有NSF認證了


而非用在水中的UV光來殺細菌/病毒, 只要UV強度 開強一點就好了 就可以減少時間了,如果有那麼簡單早就有人去做了

如果那麼好用 濾水器製造商 就全部都用 UV光來殺細菌/病毒 就好了 便宜又好用,
還要搞個 機械式的過濾方式(0.5微米以下孔徑的絕對濾心)+UV光照射 ? 況且這種很少很少廠商出這種的濾水器
根本是很有爭議的殺死水中所有細菌/病毒的方式, 一直以來都是


chlorite wrote:
廠商要撈錢你是第一天知道嗎?因為廠商要撈錢,你就可以隨口說一些跟事實不符的事嗎?




哪一個不是事實?






chih_haohung wrote:
我是沒有數據 因為我懶得去找

不是說隨便google就有?我之前提的那些數據是無數科學家經年累月,實際量測出來的。在紫外光暴露強度足夠的條件下,需要的時間就是那麼少,NSF在測試時,實際放入病毒,經過那短短的照射時間,病毒的活度就喪失了。這些堆積如山的實測數據你不相信,也提不出證據反駁。光憑隨口一句"有爭議",實在難以讓人信服。

chih_haohung wrote:
實務上 UV照射的消毒都馬10分鐘起跳的 哪有在0.0幾秒,UV照射家用飲用水 短短0.幾秒 就可以殺細菌/病毒

實務是哪一類的實務?用什麼強度的UV光?殺哪種微生物?微生物存在型態為何?要殺到哪種程度?甚麼條件都沒提,就只說要十分鐘起跳。我也有看過只要10秒的啊,也看過要60秒的。我隨便搜尋一下,就找到一篇文章,上面是這樣寫的
"Even at the minimum acceptable irradiance in a biosafety cabinet of 40 micro-W/cm2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et al., 2000), it takes 12.5 minutes to reach 30,000 micro-J/cm2"
至少要給出這樣的條件才有討論下去的依據啊!上面寫著,在40微瓦/平方公分的UV環境下,要累積12.5分鐘才有30000微焦耳/平方公分的劑量。
足不足以殺菌要考慮劑量,而我們用在處理飲用水的UV強度,以NSF 55 Class A為例,是40,000微瓦/平方公分,不用一秒就可以累積到相同的劑量了。
UV照射飲用水殺菌,已經長期被使用,有美國EPA認可,世界上也有許多大型的UV自來水處理廠,那個只照射短短時間的規範,也被引用為美國國家標準。你要推翻一個國家的標準,難道不用拿出一個實質的證據嗎?

chih_haohung wrote:
也不需要故意 寫 本機只適用於合格的自來水  來卸責,到底在怕甚麼? 都有NSF認證了

不只是淨水器會有這樣的但書,很多其他的商品也會有類似的但書。有很多的條件可能會影響紫外線的殺菌效率,NSF在認證時,是以合格自來水的條件來測試的。不合格的水千千萬萬種,你要廠商保證所有的水處理後都能安全飲用也太強人所難了。

chih_haohung wrote:
而非用在水中的UV光來殺細菌/病毒, 只要UV強度 開強一點就好了 就可以減少時間了,如果有那麼簡單早就有人去做了
如果那麼好用 濾水器製造商 就全部都用 UV光來殺細菌/病毒 就好了 便宜又好用,

每種方式都有其優缺點,每種方式也都有人使用,你喜歡哪個就用哪個,但沒有必要因為個人的喜好去否認一些事實。


chih_haohung wrote:
哪一個不是事實?

#22 你宣稱:NSF測試是以幾乎沒有細菌或是重金屬的自來水測試
事實:NSF測試時是用加入各種汙染物的水來測試的

#24 你宣稱:重金屬沒有敢寫濾除率
事實:很多廠商有寫濾除率

#34 你宣稱:10ppb是美國可飲用水的含重金屬上限值
事實:美國不同重金屬有不同的上限值

#46 你宣稱:病毒對氯比細菌敏感,水塔只要有一點點點氯就不會有病毒
事實:實驗數據顯示殺菌和殺病毒所需的濃度差不多

#101 你宣稱:廠商不會加但書限制要使用合格水
事實:各大廠商都有加但書

#105 你宣稱:NSF 55認證只是直接量測紫外燈強度,是在搞笑。
事實:NSF 55認證是加入病毒,實際測試殺病毒效率。

#109 你宣稱:自來水不會有病毒,照UV沒有意義。
事實:自來水可能會受汙染而有病毒,國內外都有因此致病的案例。

#131 你宣稱:市售飲用水UV燈管組長度約在1公尺左右。
事實:家庭用飲用水UV裝置長度大都在30公分左右。

#135 你宣稱:NSF 55認證不是測試主機
事實:NSF 55認證是整機測試,不是光測燈管。
chlorite wrote:
不是說隨便google就有?我之前提的那些數據是無數科學家經年累月,實際量測出來的。在紫外光暴露強度足夠的條件下,需要的時間就是那麼少,NSF在測試時,實際放入病毒,經過那短短的照射時間,病毒的活度就喪失了。這些堆積如山的實測數據你不相信,也提不出證據反駁。光憑隨口一句"有爭議",實在難以讓人信服。


我相信NSF自己有做很多database
但 第55項標準 的測試

我相信 安麗益之源 性能要求:UV光的劑量



chlorite wrote:
實務是哪一類的實務?用什麼強度的UV光?殺哪種微生物?微生物存在型態為何?要殺到哪種程度?甚麼條件都沒提,就只說要十分鐘起跳。我也有看過只要10秒的啊,也看過要60秒的。我隨便搜尋一下,就找到一篇文章,上面是這樣寫的
"Even at the minimum acceptable irradiance in a biosafety cabinet of 40 micro-W/cm2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et al., 2000), it takes 12.5 minutes to reach 30,000 micro-J/cm2"
至少要給出這樣的條件才有討論下去的依據啊!上面寫著,在40微瓦/平方公分的UV環境下,要累積12.5分鐘才有30000微焦耳/平方公分的劑量。
足不足以殺菌要考慮劑量,而我們用在處理飲用水的UV強度,以NSF 55 Class A為例,是40,000微瓦/平方公分,不用一秒就可以累積到相同的劑量了。
UV照射飲用水殺菌,已經長期被使用,有美國EPA認可,世界上也有許多大型的UV自來水處理廠,那個只照射短短時間的規範,也被引用為美國國家標準。你要推翻一個國家的標準,難道不用拿出一個實質的證據嗎?


這種用水的照射UV劑量的標準還真低阿, 這樣每一個人買一個超強的UV燈管來照射 貼近 透明水管 我們花個1秒鐘
絕對可以殺死透明水管內的水所有的細菌和病毒 還不需限合格的自來水



chlorite wrote:

不只是淨水器會有這樣的但書,很多其他的商品也會有類似的但書。有很多的條件可能會影響紫外線的殺菌效率,NSF在認證時,是以合格自來水的條件來測試的。不合格的水千千萬萬種,你要廠商保證所有的水處理後都能安全飲用也太強人所難了。


那NSF不是自打嘴巴嗎? 用合格的自來水的條件 當樣品水? 那合格的自來水難不成還有細菌和病毒?

要測當然模擬最糟糕的水質(但重金屬須排除掉) 水中還有各式各樣的細菌和病毒 才能考驗 UV光殺細菌和病毒的能力啊



chlorite wrote:
每種方式都有其優缺點,每種方式也都有人使用,你喜歡哪個就用哪個,但沒有必要因為個人的喜好去否認一些事實。


因為連濾水器製造商也普遍懷疑 UV光照射的實質效果和需求 當然這種產品越來越稀少了 這就是目前全世界市場上的實際狀況


-----------------------------------------------------------------------------------------------
#22 你宣稱:NSF測試是以幾乎沒有細菌或是重金屬的自來水測試
事實:NSF測試時是用加入各種汙染物的水來測試的
=>我強調我單指 NSF第55項標準, NSF並沒有實際測濾水器整機或是濾心
而是用間接證明
其他 項目 我沒有說它沒有丟實際 細菌或重金屬下去實測 濾水器整機或濾心


#24 你宣稱:重金屬沒有敢寫濾除率
事實:很多廠商有寫濾除率
=>很多? 國內有幾家 也沒有直接寫 重金屬濾除"率" 只有寫"從幾PPM降到幾PPM"

#34 你宣稱:10ppb是美國可飲用水的含重金屬上限值
事實:美國不同重金屬有不同的上限值
我說的是 假設10ppb 是某一種美國重金屬的上限值


#46 你宣稱:病毒對氯比細菌敏感,水塔只要有一點點點氯就不會有病毒
事實:實驗數據顯示殺菌和殺病毒所需的濃度差不多

病毒比細菌小很多 當然對於氯的抵抗力更差, 你拿的數據 光拿 病毒體積和細菌體積差不多大的, 當然數據會接近
全世界病毒那麼多 平均體積遠比 細菌平均體積 小很多


#101 你宣稱:廠商不會加但書限制要使用合格水
事實:各大廠商都有加但書

所以 我說 這些廠商明明有獲得NSF UV照射認證 這些實測的理論上應用是不限 甚麼水的
難不成 UV光 還會分辨 這是合格的自來水 所以可以把水中細菌/病毒都殺死
但一旦遇到 非合格的自來水, UV光就無法把水中的細菌和病毒都殺死了嗎?
結果販售出來的濾水器商品 卻限制合格的自來水, 我認為是不合理的



#105 你宣稱:NSF 55認證只是直接量測紫外燈強度,是在搞笑。
事實:NSF 55認證是加入病毒,實際測試殺病毒校率。
你無法證實

#109 你宣稱:自來水不會有病毒,照UV沒有意義。
事實:自來水可能會受汙染而有病毒,國內外都有因此致病的案例。
要汙染甚麼都可以汙染, 我放毒下去, 也可以說自來水中有病毒, 以正常狀況是不會有的
美國人都直接生飲水龍頭的水, 那應該美國政府因為這個可能就禁止人民不要直接生飲自來水


#131 你宣稱:市售飲用水UV燈管組長度約在1公尺左右。
事實:家庭用影用水UV裝置長度大都在30公分左右。
這個你是對的 我是錯的
大都30公分 小部分才是1公尺


#135 你宣稱:NSF 55認證不是測試主機
事實:NSF 55認證是整機測試,不是光測燈管。

你無法證實

且安麗益之源 的 UV燈組是和絕對濾心 作在一起 且是特殊規格
根本無法單除測試 UV燈組, 除非 安麗益之源 還要做一個 治具 給 NSF, 讓NSF單獨測試 UV燈組, 這種模式想也知道不可能的事情
要測只能整機測試



chih_haohung wrote:
我相信 安麗益之源 性能要求:UV光的劑量...(恕刪)

是的,性能要求是UV劑量,但測試方法不是直接量UV光,這個講了N次了。
只要有檢測概念的人,看到劑量兩個字,就知道這不是直接量測UV光強度這麼單純,不是UV照了,就一定會被微生物吸收,有被微生物吸收才叫劑量。我兩度提出NSF相關部門的人寫的文章,文中明白寫出NSF量測劑量的方法是用生物檢測法,連使用的微生物學名都寫出來了。

chih_haohung wrote:
這種用水的照射UV劑量的標準還真低阿

那你提出有力的證據來反駁啊!來讓美國政府改變規範啊!

chih_haohung wrote:
這樣每一個人買一個超強的UV燈管來照射 貼近 透明水管 我們花個1秒鐘
絕對可以殺死透明水管內的水所有的細菌和病毒 還不需限合格的自來水

又是一個沒給參數的假設情境。我們不是廠商,討論事情不能用呼攏的,沒有真實數據怎麼討論?


chih_haohung wrote:
那NSF不是自打嘴巴嗎? 用合格的自來水的條件 當樣品水? 那合格的自來水難不成還有細菌和病毒?

水質參數不是只有微生物數量一種,還有酸鹼度、濁度、TOC......洋洋灑灑數十種,這些都有可能影響UV劑量的判別。NSF測試UV劑量時,是在符合這些條件下的水加入固定量、特定種類的微生物,然後由經UV照射後的微生物存活率來判斷UV劑量。

chih_haohung wrote:
要測當然模擬最糟糕的水質(但重金屬須排除掉) 水中還有各式各樣的細菌和病毒 才能考驗 UV光殺細菌和病毒的能力啊

沒有人這樣做認證的,甚麼是最糟糕的水質?化糞池的水嗎?認證要有一致性,所以會有標準的模擬樣品。針對飲用水的認證,測試用的模擬樣品當然就是以合格飲用水為基準,再加入適量的汙染物。就像車廠不會以設計坦克車的標準來設計小客車,家裡蓋房子也不會用核電廠圍堵體的標準。

chih_haohung wrote:
因為連濾水器製造商也普遍懷疑

沒賣UV裝置的廠商當然說他懷疑,有賣的就說UV好用。舉點中立的科學數據吧!


chih_haohung wrote:
當然這種產品越來越稀少了 這就是目前全世界市場上的實際狀況

請舉出證據證明這種產品越來越稀少?你前一陣子不是還說隨便到拍賣網站就有一堆UV燈嗎?十幾年前我要買UV的時候可沒那麼容易。


chih_haohung wrote:
我強調我單指 NSF第55項標準, NSF並沒有實際測濾水器整機或是濾心
而是用間接證明

整篇討論在那之前完全沒有講到UV。你自己也是用濾除率這個詞來形容的,表示是在講物理性過濾。就算你講的是NSF 55,它的測試方法還是有加微生物進去測,跟你講的不同。


chih_haohung wrote:
很多? 國內有幾家 也沒有直接寫 重金屬濾除"率" 只有寫"從幾PPM降到幾PPM"

我在google搜尋第一頁就找到好幾家,有就是有,就代表你說的"沒有敢寫濾除率的"不成立,從幾ppm降到幾ppm,實質上也是講去除率。


chih_haohung wrote:
我說的是 假設10ppb 是某一種美國重金屬的上限值

原文沒有假設二字,事實上,你是用括號特別註明"(10ppb是美國可飲用水的含重金屬上限值)"



chih_haohung wrote:
病毒比細菌小很多 當然對於氯的抵抗力更差, 你拿的數據 光拿 病毒體積和細菌體積差不多大的, 當然數據會接近
全世界病毒那麼多 平均體積遠比 細菌平均體積 小很多

我拿的數據中,沒有病毒的體積大小等資訊,那個表列的是水中常見的病毒和細菌。那個表列出的病毒也沒有跟細菌體積差不多大,根本就是跟一般病毒和細菌的體積比差不多,這些都可以查證,不要沒根據亂扯,否則又可以多列一條你隨口胡謅的事蹟。老話一句,你如果不同意我提出的證據,請拿出有力的反證。


chih_haohung wrote:
要汙染甚麼都可以汙染, 我放毒下去, 也可以說自來水中有病毒, 以正常狀況是不會有的

正常情況不會有細菌,那你幹嘛要用絕對濾心?正常情況不會有病毒,但實際有發生。

chih_haohung wrote:
美國人都直接生飲水龍頭的水, 那應該美國政府因為這個可能就禁止人民不要直接生飲自來水

所以有些美國人用淨水器啊!有些人還要加UV啊!這是風險控管的問題,成本和風險要取得平衡。


chih_haohung wrote:
你無法證實
且安麗益之源 的 UV燈組是和絕對濾心 作在一起 且是特殊規格
根本無法單除測試 UV燈組, 除非 安麗益之源 還要做一個 治具 給 NSF, 讓NSF單獨測試 UV燈組, 這種模式想也知道不可能的事情
要測只能整機測試

UV劑量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其中影響比較大的是流路的設計、套管的通透率等。這些東西是光測燈管測不出來的,不整機測試怎麼有代表性?證據秀出來給你看,你每次只會忽略或用空話質疑,就算讓你到現場去看NSF測試,你搞不好也會說那是樣板特例。
chlorite wrote:
是的,性能要求是UV劑量,但測試方法不是直接量UV光,這個講了N次了。
只要有檢測概念的人,看到劑量兩個字,就知道這不是直接量測UV光強度這麼單純,不是UV照了,就一定會被微生物吸收,有被微生物吸收才叫劑量。我兩度提出NSF相關部門的人寫的文章,文中明白寫出NSF量測劑量的方法是用生物檢測法,連使用的微生物學名都寫出來了。


NSF建立一套內部的database 知道甚麼樣的參數 就會過(間接證明) 所以不需要實測

這個database的建立當然仰賴無數次的生物檢測法

chlorite wrote:
那你提出有力的證據來反駁啊!來讓美國政府改變規範啊!


我還是乖乖用 機械式過濾法比較牢靠!


chlorite wrote:
又是一個沒給參數的假設情境。我們不是廠商,討論事情不能用呼攏的,沒有真實數據怎麼討論?


外面有在賣 很多! UV燈組 專門用來 照射飲用水

UV強度:絕對超出很多
UV燈座的長度:你說30公分
照射距離:也就是 水管管徑大小
透光率:也就是 水管的透光率
水本身的透光率(由於都已經過濾完了)絕對符合標準

chlorite wrote:
水質參數不是只有微生物數量一種,還有酸鹼度、濁度、TOC......洋洋灑灑數十種,這些都有可能影響UV劑量的判別。NSF測試UV劑量時,是在符合這些條件下的水加入固定量、特定種類的微生物,然後由經UV照射後的微生物存活率來判斷UV劑量。


影響UV照射的劑量最大是的水的濁度, 只要規範水的濁度就好了, 實際上人在喝水 都會先過濾, 至少視覺和味覺 都很乾淨
才來照射UV光(做殺菌和殺病毒), 有誰會拿 像墨汁一樣的水來喝? 即使這個像墨汁的水 沒有細菌或病毒 誰會敢喝?
而且 這些濾水器用的UV照射的劑量都馬遠比NSF要求的最低規範 大上許多

chlorite wrote:
沒有人這樣做認證的,甚麼是最糟糕的水質?化糞池的水嗎?認證要有一致性,所以會有標準的模擬樣品。針對飲用水的認證,測試用的模擬樣品當然就是以合格飲用水為基準,再加入適量的汙染物。就像車廠不會以設計坦克車的標準來設計小客車,家裡蓋房子也不會用核電廠圍堵體的標準。


以合格飲用水為基準,再加入適量的汙染物=>不合格的自來水了


chlorite wrote:
沒賣UV裝置的廠商當然說他懷疑,有賣的就說UV好用。舉點中立的科學數據吧!


非RO可直接生飲的濾水器 有幾款是有加裝UV照射的?
非RO可直接生飲的濾水器 有幾款是沒有加裝UV照射的?



chlorite wrote:
請舉出證據證明這種產品越來越稀少?你前一陣子不是還說隨便到拍賣網站就有一堆UV燈嗎?十幾年前我要買UV的時候可沒那麼容易。

我又沒說 UV燈組

我是指 非RO可直接生飲的濾水器 有幾款是有加裝UV照射 成套在賣的 市面上有幾款
除了 安麗益之源?




chlorite wrote:
整篇討論在那之前完全沒有講到UV。你自己也是用濾除率這個詞來形容的,表示是在講物理性過濾。就算你講的是NSF 55,它的測試方法還是有加微生物進去測,跟你講的不同。


安麗益之源自己說 NSF第55項標準 要求性能 就是 "UV的劑量", 如果是有細菌或病毒實測, 它會直接寫 "細菌或病毒零檢出"



chlorite wrote:
我在google搜尋第一頁就找到好幾家,有就是有,就代表你說的"沒有敢寫濾除率的"不成立,從幾ppm降到幾ppm,實質上也是講去除率。


直接 寫 百分比就好了 難不成還要讓消費者算百分比嗎?


chlorite wrote:
原文沒有假設二字,事實上,你是用括號特別註明"(10ppb是美國可飲用水的含重金屬上限值)"
我只是沒有寫得很精準而已, 我並沒有說 全部的重金屬的上限




chlorite wrote:
我拿的數據中,沒有病毒的體積大小等資訊,那個表列的是水中常見的病毒和細菌。那個表列出的病毒也沒有跟細菌體積差不多大,根本就是跟一般病毒和細菌的體積比差不多,這些都可以查證,不要沒根據亂扯,否則又可以多列一條你隨口胡謅的事蹟。老話一句,你如果不同意我提出的證據,請拿出有力的反證。


你表列的細菌有列出世界上所有在水中可以生存的細菌嗎?
你表列的病毒有列出世界上所有在水中可以生存的病毒嗎?



chlorite wrote:
所以有些美國人用淨水器啊!有些人還要加UV啊!這是風險控管的問題,成本和風險要取得平衡。

這種事沒有在妥協的, 只有0和1,
如果美國人有安裝 濾水器
1.沒有用絕對濾心這種機械式過濾而直接照射UV 來殺細菌和病毒也是極少數,
2.機械式過濾加裝UV照射 來殺細菌和病毒也是極少數!

絕大多數美國人都是只用機械式過濾 例如絕對濾心(0.021微米~0.5微米)或是RO逆滲透膜(0.0001微米)


chlorite wrote:
UV劑量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其中影響比較大的是流路的設計、套管的通透率等。這些東西是光測燈管測不出來的,不整機測試怎麼有代表性?證據秀出來給你看,你每次只會忽略或用空話質疑,就算讓你到現場去看NSF測試,你搞不好也會說那是樣板特例。

1.流路設計 只要知道流速是多少就好了 就可以計算出 在UV照射範圍內的時間有多少秒了
NSF一定可以測試的出來
2.破壞性檢測 把安麗益之源 UV燈組拆開, 並檢測透明水管的光透率 即可
以上可以做到完全不需要整機檢測 即可得知這些數據
也可以知道UV燈組距離 透明水管多近 透明水管的口徑多大, 透過這些也可以計算出 UV光所照射的劑量
chih_haohung wrote:
NSF建立一套內部的database 知道甚麼樣的參數 就會過(間接證明) 所以不需要實測

這個database的建立當然仰賴無數次的生物檢測法
...(恕刪)


你講這些東西的根據為何?我前面提出的內容是根據我看過的NSF規範書,也提出NSF人員寫的文章當佐證,你是由那些資料判斷NSF是像你說的那樣認證的?

chih_haohung wrote:
我還是乖乖用 機械式過濾法比較牢靠!

沒有問題啊!你愛怎麼用都沒有問題。

chih_haohung wrote:
外面有在賣 很多! UV燈組 專門用來 照射飲用水
UV強度:絕對超出很多
UV燈座的長度:你說30公分
照射距離:也就是 水管管徑大小
透光率:也就是 水管的透光率
水本身的透光率(由於都已經過濾完了)絕對符合標準

有說跟沒有說差不多,只有燈座長度一個數據。

chih_haohung wrote:
以合格飲用水為基準,再加入適量的汙染物=>不合格的自來水了
...(恕刪)


這個叫做基質匹配標準樣品(matrix matched standard),是精確定性定量的重要條件。


chih_haohung wrote:
影響UV照射的劑量最大是的水的濁度, 只要規範水的濁度就好了, 實際上人在喝水 都會先過濾, 至少視覺和味覺 都很乾淨
才來照射UV光(做殺菌和殺病毒), 有誰會拿 像墨汁一樣的水來喝? 即使這個像墨汁的水 沒有細菌或病毒 誰會敢喝?
而且 這些濾水器用的UV照射的劑量都馬遠比NSF要求的最低規範 大上許多

濁度主要是影響UV的穿透率。但影響劑量的不只這項,還有其他水質參數會影響,如有機物也會吸收UV;水中鐵錳含量過高會使套管變色,影響透光率;硬度過高,水垢沉澱在套管上,也會只UV光穿透率變低。
UV不是無敵,但也不是全然無用,每種淨水裝置都一樣,都有其侷限,也有其合用的地方。

chih_haohung wrote:
我又沒說 UV燈組
我是指 非RO可直接生飲的濾水器 有幾款是有加裝UV照射 成套在賣的 市面上有幾款
除了 安麗益之源?

你是說廠商認為UV無用,所以很少廠商用,既然無用,幹嘛又賣UV燈組?
我隨便搜尋一下,知名廠商裡,3M有,Panasonic有,飛利浦有。其他小廠就不用提了,數不完。

chih_haohung wrote:
安麗益之源自己說 NSF第55項標準 要求性能 就是 "UV的劑量", 如果是有細菌或病毒實測, 它會直接寫 "細菌或病毒零檢出"

誰規定的?汽車安全條件也是只寫它通過了ooxx認證,會寫"撞車不會死"嗎?

chih_haohung wrote:
直接 寫 百分比就好了 難不成還要讓消費者算百分比嗎?

100ppb濾到5ppb,濾除率95%,小學生就會算。你說的是廠商不敢寫濾除率,不敢寫濾除率,那廠商怎麼敢寫實測數據?難道廠商的廣告只針對小學程度以下的人嗎?況且,「100ppb濾到5ppb」和「100ppm濾到5ppm」,兩者濾除率都是95%,但這在水處理上,可是代表截然不同的兩件事,光寫濾除率提供的資訊內容其實比較少,廠商提供比較多內容你還嫌。

chih_haohung wrote:
你表列的細菌有列出世界上所有在水中可以生存的細菌嗎?
你表列的病毒有列出世界上所有在水中可以生存的病毒嗎?

當然沒有,裡面列的是水中常見的微生物。但這又跟我們討論的主題有什麼關係?事實上,那個表裡面,列出的細菌和病毒,並不是像你說的,體積大小相近;也不是像你說的,只要一點點氯就可以殺死病毒,殺那些水中常見病毒所需要的氯濃度,跟殺水中常見細菌所需要的氯濃度差不多。這些事情,不需要把所有細菌和病毒列出來就可以說明。


chih_haohung wrote:
這種事沒有在妥協的, 只有0和1,
如果美國人有安裝 濾水器
1.沒有用絕對濾心這種機械式過濾而直接照射UV 來殺細菌和病毒也是極少數,
2.機械式過濾加裝UV照射 來殺細菌和病毒也是極少數!
絕大多數美國人都是只用機械式過濾 例如絕對濾心(0.021微米~0.5微米)或是RO逆滲透膜(0.0001微米)

美國各種濾水器都有人用,也有很多人沒濾就直接喝。濾水器這種東西當然有妥協,不然沒裝濾水器直接喝的全都是找死嗎?
況且,就算如你說的,沒有在妥協的,只有0和1。那也應該是根據實際證據來選擇淨水器的種類;而不是先選了淨水器種類以後,拿該淨水器的侷限來否定事實。

chih_haohung wrote:
1.流路設計 只要知道流速是多少就好了 就可以計算出 在UV照射範圍內的時間有多少秒了
NSF一定可以測試的出來

所以UV廠商用有限元素分析法來模擬水的流徑,計算水的平均滯留時間(residence time),估計無效空間(dead volume)等等,都是在沒事找事做?

chih_haohung wrote:
2.破壞性檢測 把安麗益之源 UV燈組拆開, 並檢測透明水管的光透率 即可
以上可以做到完全不需要整機檢測 即可得知這些數據
也可以知道UV燈組距離 透明水管多近 透明水管的口徑多大, 透過這些也可以計算出 UV光所照射的劑量

你之前說NSF不會為安麗專門做一個治具,所以是整機測試,現在又說,可以把安麗濾心拆開來測試。那為甚麼就是不能放病毒進去,讓UV照射後看存活率?這樣比較簡單啊!難道只因為你「個人認為」NSF是直接測試UV強度,所以其他的證據都不算數了。
chlorite wrote:
濁度主要是影響UV的穿透率。但影響劑量的不只這項,還有其他水質參數會影響,如有機物也會吸收UV;水中鐵錳含量過高會使套管變色,影響透光率;硬度過高,水垢沉澱在套管上,也會只UV光穿透率變低。
UV不是無敵,但也不是全然無用,每種淨水裝置都一樣,都有其侷限,也有其合用的地方。


真正最大的影響 是透光率
只要透光率規定要達到多少即可
其他變數都可以用 增加UV強度好幾倍來cover, 這些變數都是小事情



事實上 很多民眾都看破了 自來水 加裝 絕對濾心(0.021微米~0.5微米)+用UV照射 的濾水器
後面的 用UV照射 這一道根本是多餘的噱頭和沒有實質效益
廠商也知道這一點, 因此市面上 絕對濾心(0.021微米~0.5微米)+用UV照射 的濾水器 才會越來越稀少


chlorite wrote:
你之前說NSF不會為安麗專門做一個治具,所以是整機測試,現在又說,可以把安麗濾心拆開來測試。那為甚麼就是不能放病毒進去,讓UV照射後看存活率?這樣比較簡單啊!難道只因為你「個人認為」NSF是直接測試UV強度,所以其他的證據都不算數了。


那要問安麗益之源為什麼當初故意要把 UV光和絕對濾心 整合在一起的設計
如果安麗益之源當初把 UV光和絕對濾心 分開設計, 也就是UV光可以單獨買, 單獨裝上去, 絕對濾心可以單獨買, 單獨裝上去
這樣的設計大部分是商業利益考量, UV光沒有壞也要 隨著絕對濾心被換掉(這樣對於消費者合理嗎?)

現在安麗益之源的設計就是 UV光和絕對濾心 整合在一起的設計, 你叫NSF如何單獨測試UV光呢? NSF不得已當然只能拿整機做測試了


chih_haohung wrote:
真正最大的影響 是透光率
只要透光率規定要達到多少即可
其他變數都可以用 增加UV強度好幾倍來cover, 這些變數都是小事情
...(恕刪)


不是說只要規範水的濁度就好?現在又變成只要規定透光率?
增加UV強度沒問題啊!但確認水中微生物有接收到足夠劑量,就是NSF55認證主要的目的。

chih_haohung wrote:
事實上 很多民眾都看破了 自來水 加裝 絕對濾心(0.021微米~0.5微米)+用UV照射 的濾水器
後面的 用UV照射 這一道根本是多餘的噱頭和沒有實質效益

也有民眾認知到絕對濾心無法過濾病毒的事實,選用有UV的淨水器。否則怎麼益之源怎麼會有幾百萬台的銷售量?


chih_haohung wrote:
廠商也知道這一點, 因此市面上 絕對濾心(0.021微米~0.5微米)+用UV照射 的濾水器 才會越來越稀少

如果安麗沒說謊,1992年安麗是第一個把UV整合入淨水器的廠商。現在,除了安麗,還有我之前提到的3M、Panasonic、飛利浦和其他數十間小廠商有,看起來你的越來越稀少的定義和別人不同。

chih_haohung wrote:
這樣的設計大部分是商業利益考量, UV光沒有壞也要 隨著絕對濾心被換掉(這樣對於消費者合理嗎?)

商業利益考量是每個廠商的會做的,這不是我想討論的範圍,不需要用這個來轉移焦點。
我討論的重點在於淨水機制和認證方法,我盡可能提出佐證資料來支持我的說法,你的佐證資料我還沒有看到。



chih_haohung wrote:
現在安麗益之源的設計就是 UV光和絕對濾心 整合在一起的設計, 你叫NSF如何單獨測試UV光呢? NSF不得已當然只能拿整機做測試了

一開始說NSF測益之源不是整機測試,只測UV;後來說是破壞性檢測;現在又說是整機測試,你一個人就有三種說法,哪一種是真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