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lorite wrote:

是你堅持自來水中不可能有病毒,堅持100%滅菌才能喝。無限上綱這句話還是留給你自己吧!


濾過 當然就有可能有細菌或病毒了

放在空氣下都會生細菌或病毒的

chlorite wrote:
如果因為水質使透光率降到10%,就要提高10倍的強度,提升UV強度不像打電動那麼容易,打怪升級就可以提升攻擊力。


我不是說要規範 水的透光率, 水流, UV燈管和水的距離 三大條件為前提 嗎?

以水的透光率 可以規範到99%為前提

chlorite wrote:
這跟NSF怎麼測試UV劑量有什麼關聯?

有限制住這三大主要因素 即可精算出 UV的劑量, 進而推算 需要多少強度的UV燈管組

NSF不是很愛搞 間接證明嗎?

chih_haohung wrote:
我不是說要規範 水的透光率, 水流, UV燈管和水的距離 三大條件為前提 嗎?
以水的透光率 可以規範到99%為前提


硬度高、鐵錳含量高的水,穿透率還是可以很好。但用一段時間以後,碳酸鈣、鎂會在UV套管上沉澱,鐵錳氧化物也會在UV套管上沉澱,這會嚴重影響UV的透光率。即使UV在水中穿透率很好,但UV光的強度會因為透光率變差而變少。這是為什麼UV對水質,不只要求濁度,還要規範硬度和鐵錳含量、總有機碳等,不是隨便什麼水放進UV燈,微生物接收到的劑量都會一樣。


chih_haohung wrote:
有限制住這三大主要因素 即可精算出 UV的劑量, 進而推算 需要多少強度的UV燈管組
NSF不是很愛搞 間接證明嗎?

水在UV裝置裡面流動時,會因為空間形狀、不同材質間摩擦力的差異等因素,會有紊流(亂流),不是每個地方都是等速率,同方向移動;而UV光也會因為折射、散射、繞射等因素,使得每個位置的UV強度差別很大。不同水團的滯留時間不同,不同位置的UV強度又一直在改變。這些都讓UV劑量的計算複雜化,不是像你所說的那麼簡單。你所謂三大主要因素中,UV透光率會因水質的差異而隨時間有非線性變化(不可預估),水離UV燈源的平均距離會因為紊流而難以估算,整體水分子的平均流速也無法得知。三個因素都無法簡單估計,你要怎麼靠它們來推算劑量?

估計劑量最可行的方法,就是在水裡均勻的放一大堆微型劑量計,讓它們在UV裝置裡實際跑一次,然後統計這些"劑量計"接收到的劑量。這些劑量計就是病毒,用病毒存活率推算劑量就是所謂生物檢測法。這是最可行,得到的結果也最有代表性的測試方法。這也是為什麼NSF、ANSI使用這個方法來測UV劑量。

不是說不能挑戰權威,但要挑戰之前,先深入了解比較妥當。拿沒根據的理由來打一件不存在的事,就好像拿狗血灑一個想像中的鬼,狗血能不能驅鬼不知道,有沒有鬼也不知道,只有滿地狗血是確定的。

chlorite wrote:
硬度高、鐵錳含量高的水,穿透率還是可以很好。但用一段時間以後,碳酸鈣、鎂會在UV套管上沉澱,鐵錳氧化物也會在UV套管上沉澱,這會嚴重影響UV的透光率。即使UV在水中穿透率很好,但UV光的強度會因為透光率變差而變少。這是為什麼UV對水質,不只要求濁度,還要規範硬度和鐵錳含量、總有機碳等,不是隨便什麼水放進UV燈,微生物接收到的劑量都會一樣。

前面 都說所有人飲用水 除了 沒有細菌 沒有病毒, 的要求
視覺和味覺 也要達到無色無味的標準 才敢當作家庭飲用水

有一點點顏色或味道的水 你在家敢當作飲用水來喝嗎?

100%的使用者當然都會先透過 0.6微米以上的濾心(N支) 和 活性碳濾心 先行 濾過了
然後再交給 照射UV來殺菌和殺病毒


chlorite wrote:
水在UV裝置裡面流動時,會因為空間形狀、不同材質間摩擦力的差異等因素,會有紊流(亂流),不是每個地方都是等速率,同方向移動;而UV光也會因為折射、散射、繞射等因素,使得每個位置的UV強度差別很大。不同水團的滯留時間不同,不同位置的UV強度又一直在改變。這些都讓UV劑量的計算複雜化,不是像你所說的那麼簡單。你所謂三大主要因素中,UV透光率會因水質的差異而隨時間有非線性變化(不可預估),水離UV燈源的平均距離會因為紊流而難以估算,整體水分子的平均流速也無法得知。三個因素都無法簡單估計,你要怎麼靠它們來推算劑量?

估計劑量最可行的方法,就是在水裡均勻的放一大堆微型劑量計,讓它們在UV裝置裡實際跑一次,然後統計這些"劑量計"接收到的劑量。這些劑量計就是病毒,用病毒存活率推算劑量就是所謂生物檢測法。這是最可行,得到的結果也最有代表性的測試方法。這也是為什麼NSF、ANSI使用這個方法來測UV劑量。

不是說不能挑戰權威,但要挑戰之前,先深入了解比較妥當。拿沒根據的理由來打一件不存在的事,就好像拿狗血灑一個想像中的鬼,狗血能不能驅鬼不知道,有沒有鬼也不知道,只有滿地狗血是確定的。



1.這些都可以用強一倍以上的UV強度來cover

2.我相信NSF自己有建立很完整的database, 但NSF也沒說他們針對第55項標準 是真的用整機來測試的, 反而 安麗益之源官方網站自己寫, NSF第55項標準的性能要求是 UV照射劑量
chih_haohung wrote:
視覺和味覺 也要達到無色無味的標準 才敢當作家庭飲用水
有一點點顏色或味道的水 你在家敢當作飲用水來喝嗎?

水中溶解少量鈣、鎂、鐵、錳是無色無味的。但卻足以在UV套管上產生我上面說的沉澱,阻擋UV。


chih_haohung wrote:
100%的使用者當然都會先透過 0.6微米以上的濾心(N支) 和 活性碳濾心 先行 濾過了
然後再交給 照射UV來殺菌和殺病毒

這些無法有效過濾鈣、鎂、鐵、錳

chih_haohung wrote:
1.這些都可以用強一倍以上的UV強度來cover

我相信可以用我現在一倍以上的薪水來解決我所有的經濟問題。問題是一倍以上的薪水要怎麼來?要幾倍才夠?

chih_haohung wrote:
2.我相信NSF自己有建立很完整的database, 但NSF也沒說他們針對第55項標準 是真的用整機來測試的, 反而 安麗益之源官方網站自己寫, NSF第55項標準的性能要求是 UV照射劑量


這些我之前都回應過了。你沒看到不代表NSF沒說,我之前給的連結裡面都有講NSF是怎麼進行NSF/ANSI 55認證的。給你資訊你忽略,給你數據你無視,只會一直重複講一樣的東西。

chlorite wrote:
水中溶解少量鈣、鎂、鐵、錳是無色無味的。但卻足以在UV套管上產生我上面說的沉澱,阻擋UV。


NSF認證都是拿全新的零配件 並不會有這種問題


chlorite wrote:
這些無法有效過濾鈣、鎂、鐵、錳


安麗益之源 絕對濾心也只是0.2微米孔徑 也無法有效過濾鈣、鎂、鐵、錳, 為什麼NSF還可以給第55項標準認證?


chlorite wrote:
我相信可以用我現在一倍以上的薪水來解決我所有的經濟問題。問題是一倍以上的薪水要怎麼來?要幾倍才夠?

交給專業人士去處理, 不保險的話 可以多幾倍UV強度也行


chlorite wrote:
這些我之前都回應過了。你沒看到不代表NSF沒說,我之前給的連結裡面都有講NSF是怎麼進行NSF/ANSI 55認證的。給你資訊你忽略,給你數據你無視,只會一直重複講一樣的東西。


沒有提到丟 病毒到整機下去測試
chih_haohung wrote:
NSF認證都是拿全新的零配件 並不會有這種問題

是NSF測試時用的水不會造成這個問題,NSF是要測完廠商宣稱的可處理水量,如果測試用水的水質不符條件,測試一段時間後就會出現問題。

chih_haohung wrote:
安麗益之源 絕對濾心也只是0.2微米孔徑 也無法有效過濾鈣、鎂、鐵、錳, 為什麼NSF還可以給第55項標準認證?

因為NSF測試時用的水符合UV水處理的規範,這也是為甚麼淨水器廠商要加但書,不是隨便拿一種水都可以處理的。

chih_haohung wrote:
交給專業人士去處理, 不保險的話 可以多幾倍UV強度也行

專業人士根據理論、實驗數據、實際使用經驗告訴你,用UV處理飲用水,對水質有一定的條件要求,不是像你說的,只要加UV強度就好。專業人士也根據理論、實驗數據、實務經驗制定了NSF 55規範,不是像你說的,只要量UV強度、流速、透光率就好。


chih_haohung wrote:
沒有提到丟 病毒到整機下去測試

沒有提到,還是沒有看?點連結進去看。

chlorite wrote:
是NSF測試時用的水不會造成這個問題,NSF是要測完廠商宣稱的可處理水量,如果測試用水的水質不符條件,測試一段時間後就會出現問題。


安麗益之源 有說UV光可以處理的水量嗎? 他只有說他的絕對濾心可以處理的水量

NSF又把絕對濾心可以處理的水量 和 UV光可以處理的水量混在一起嗎?
兩者是不同的意義


可處理水量?
以實驗室來測, 24小時放水流, 但時間並沒有很長 絕對濾心號稱可以處理的水量 一下就到了(可能10天不到)
實際上內管還沒有髒污 也不會有多大的影響透光率? 這樣準嗎?

chih_haohung wrote:
安麗益之源 有說UV光可以處理的水量嗎? 他只有說他的絕對濾心可以處理的水量

你自己也說安麗的UV是整合進濾心裡的,不能單獨更換,廠商宣稱的濾水量,自然是包括UV。


chih_haohung wrote:
可處理水量?
以實驗室來測, 24小時放水流, 但時間並沒有很長 絕對濾心號稱可以處理的水量 一下就到了(可能10天不到)
實際上內管還沒有髒污 也不會有多大的影響透光率? 這樣準嗎?


這不是更強化了廠商針對水質加但書的合理性?

NSF有考慮到這些,他們測試時,在水中還加入了UV吸收劑,讓水中UV的穿透率降到70%或更低,以比較嚴格的條件測試。而且NSF本來就沒有打算要測試UV套管髒污的影響,因為這個效應的大小難以評估,所以他們使用不會讓套管變髒的水來測試,廠商自然也會限制水的品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