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的好幫手~威寶全自動麵包製造機BM-500

Orion wrote:
因為這裡面有一個食材很難搞定,就是...........奶油,
挖一匙奶油不是問題,但是把一匙的奶油完整的放到內鍋,這才是問題!!!!!
有依照這個食譜踏出第一步的網友應該也會遇到吧。

您可以試看看用熱水把湯匙先溫熱過..挖奶油丟到內鍋裡就沒什麼困難的了...
奶油..這項材料..量可以不用抓的那麼準..用鐵湯匙會較好挖..

我們家在diy麵包之初.就已放棄了"奶油"這項最不健康的材料
現在要DIY不就是圖個健康跟安心? 絕對不是為了圖方便跟便宜!!
麵包店就在巷子口..我家做一個麵包的成本比去麵包店買一個成本還貴!!

改以葡萄籽油取代..現在是用進口冷榨橄欖油在做麵包..再加入大量的堅果..
健康滿點!! 麵包味道跟口感也是讚的啦!!

(上週末...原來屢勸不敗的姑丈.吃過成品之後...就當場淪陷了...)
過了一夜漫長的等待,第一個『麵包』出爐了。



(沈思中........)


經過一番內心天人交戰,小弟不顧眾人的恥笑,還是決定把結果po出來,
各位麵包達人可以幫忙找出這個『麵包』之所以不是麵包的原因。
希望這些照片不會造成反勸敗的效果。































這就是依照建議的第一次食譜的『麵包』,麵包最上面中心部分還看得到酵母粉。


把裡面撥開,女皇第一眼就說某些部分很像『發粿』,果然符合樓上某網友的說法。


小弟把有可能的禍首照出來,希望大家幫幫忙。
左上是奶粉,手邊沒成人奶粉,所以拿小朋友的來用,成分差別不大。
左下是奶油,因為是新手,所以只買小盒裝的。
右下則是酵母發粉,不確定適不適用,因為超市只有這種最類似,而且包裝有很熟悉的instant Yeast字眼。


小弟直覺是沒有發酵成功,而且酵母粉也還在表皮上,
懷疑根本沒有攪拌或攪拌不完全。(小弟很肯定那個攪拌葉片有固定住,說明書上有特別註明)
這樣的結果,不知道是機器沒攪拌的問題還是成分的問題?
Orion wrote:
過了一夜漫長的等待,...(恕刪)

看到您有提到:"過了一夜漫長的等待"
在下推測您用了"預約定時功能"

購入麵包機的初夜..建議先不要使用定時功能
先讓麵包機在"眾目睽睽"的情況下製作,順便能了解一個麵糰成形的狀態

製作一個麵包才花大約3Hr,假設下班後 8點到家,第一個麵包出爐的時間差不多是11點..
發生失敗要再做第二個還有機會...才不會早上看著爛泥嘆氣哦

--------------------------回到正題----------------------------------
看起來像是和麵沒有成功..連酵母都還留在"上面"...
看起來材料也沒有什麼問題...

敢問...大大放材料的先後順序?
是先把所有的流質材料(水,牛奶,油類)丟在最下層,再依序放入奶油,麵粉,奶粉,糖,鹽,酵母的嗎?

如果是依照上述列出的材料順序放入,攪拌葉片在啟動的時候,麵粉跟上層的酵母就會開始從中央往下崩
形成像漩渦般的情況,再攪個幾下,就會成為一團泥漿..再攪..才會開始漸漸成型成一顆球

(第一階段的揉麵過程約耗時20min,建議您前幾次在旁邊觀察,能調節麵糰軟硬跟濕度的機會在這個時候最佳)

若不是依照 水 => 粉類 => 酵母 這個順序丟進去.而是把粉類先丟進去,就會造成攪拌片轉不動 (說明書有說明哦!)

故我推測,大大並未依照"正規的"材料順序放入材料

------------------------特別叮嚀------------------------------
如果要用預約定時功能,強烈建議把奶粉放在麵粉上面,以防止奶粉搶先一步把水變成牛奶
再經過一夜的放置....隔天很有可能變成酸牛奶麵包哦!! (還好天氣開始轉涼了)

以上,參考參考
沒錯,先別用預約功能

酵母粉不會有問題,因為老頭第一次使用也是用那個(興農超市買的)
可以發起來

東西放置的順序真的要留意一下,流質的先放,酵母粉最後

再試一次,先直接做吧
從透明壓克力看麵團逐漸揉成形,真的蠻有趣的




記得老頭剛發這篇文章的時候,立刻有人發文要賭老頭一星期就會把這台機器丟在一邊
一轉眼到現在,老頭還在使用
各位使用者一起分享心得到現在,沒後悔喔!
有問題請在版上直接提出大家討論,別直接PM問老頭,老頭沒跟原廠收費做客服,謝謝

URD wrote:

看到您有提到:"過...(恕刪)

keiichilee wrote:
沒錯,先別用預約功能...(恕刪)


感謝URD還有keiichilee兩位大大的說明,

小弟是依食譜列出的順序從流質先放,也就是先水,其次是奶油....最後才是酵母粉,份量如下:

水 300ml
奶油 3湯匙
鹽 1茶匙
糖 2湯匙
麵粉 3.5杯
奶粉 2湯匙
酵母粉 1.5茶匙

用建議的設定: 6A 2磅,
原本的想法是第一次作麵包,材料減半,設定用1磅就好,
不過後來覺得變因越少越好,所以材料還是乖乖照食譜建議的份量,結果是失敗了。

樓上我的第一張照片,那是把成果倒在盤子再翻轉過來,
照片中最上面的酵母部分在內鍋裡也是最上面。
底層還有四周接觸內鍋的地方是有烤過,這在照片中可以看出來。

看來晚上現場監督作一次好了,至少要看到和麵成功。
不知道上面的食譜材料份量可以減半,然後設定為1磅嗎?
萬一下次又失敗,這些食材浪費掉也是很可惜的。

ps:雖然早上第一發失敗了,可是打開房門,從廚房傳出的香味,真是不錯的感覺!
小弟我也用這一台麵包機有好一段時日,從網路上找來的二手,還是很好用,當初要買時也是被說應該一個月就收起來了......

現在,早餐、午餐都靠他,偶爾晚餐加演,買來沒多久,我就加買烤箱了,現在變成面團攪拌機,還是蠻好用的,也可以預約,現在正在研究法國麵包跟bagle.......有種越陷越深的感覺

用麵包機烤,溫度只有100多,烤的時間要拉很長,所以建議的面團都蠻濕的,一方面機器也比較沒力,太乾的面團也攪不動,最好先看著做個兩三次確定面團有成型,太乾太濕都可以隨時調整,最好也能在烤之前盯一下,因為酵母的能力未必跟食譜上的一樣。

Orion wrote:
不知道上面的食譜材料份量可以減半,然後設定為1磅嗎?
萬一下次又失敗,這些食材浪費掉也是很可惜的。


其實..個人不太建議把"份量減半"的作法,因為有一點風險

首先..在"正規的"麵包食譜上.各種材料的比例是採用"重量比" (這個之前小弟好像有分享過)
而麵包機的手冊為了減化操作.而改成以"體積比"來計算材料.

這對於初入手的玩家在改變比例上恐有造成麵糰過乾或.過濕的問題..(我剛開始有遇過)
進而會造成發不起來的"危險"
----------------------------------------------------------------------------------------------
回頭很努力的再重看"麵包"一次...
看起來還是那回事...沒有確實攪拌

突然想到一個問題!!!
敢問大大..您有確實把內鍋以"正確的方向" 壓到(安裝)在外鍋裡面. 並有讓兩側的小耳朵卡住外鍋嗎??

如果沒有確實卡住..底下的"傳動裝置"無法法把攪拌的動力傳達到攪拌片上..就無法和麵了!!!

如果..如果..如果不是材料的順序放錯..那我只能想到這個原因(理由),讓機器無法確實攪拌麵糰
--
你今天攝取乳酸菌了嗎?
keiichilee wrote:
沒有確實攪拌....不會是沒裝上攪拌刀的問題吧.....

Orion wrote:
懷疑根本沒有攪拌或攪拌不完全。(小弟很肯定那個攪拌葉片有固定住,說明書上有特別註明)

看成品又不像是沒裝上攪拌片的問題...因為還是有拌到.但是沒拌"透"
如果沒上刀的話..應該是完全不會拌
不確定Orion大指的"攪拌葉片"是指內鍋裡那片鐵弗龍的"刀",還是指內鍋底下的傳動機構

我是推測底下傳動機構沒有確實傳動 (內鍋沒有卡緊)
Orion wrote:
感謝URD與keiichilee兩位大大為小弟那"無緣成形的麵包"診斷把脈。

怎麼我直覺的想到...."夾麵包"這件事呢...祝麵包..好走...(向垃圾筒前進...)
URD wrote:
其實..個人不太建議...(恕刪)


抱歉,老頭要問一個很丁丁的問題
沒有惡意,只是看到URD大的文章突然想到

沒有確實攪拌....不會是沒裝上攪拌刀的問題吧.....
只是突然想到....下次要做請確認,呵呵
有問題請在版上直接提出大家討論,別直接PM問老頭,老頭沒跟原廠收費做客服,謝謝
感謝URD與keiichilee兩位大大為小弟那無緣成形的麵包診斷把脈。

小弟放內鍋時,只記得說明書上提到內鍋有一邊英文字要朝前再放入,這倒是沒放錯。
至於URD大大有說到一個重點,
內鍋以"正確的方向" 壓到(安裝)在外鍋裡面. 並有讓兩側的小耳朵卡住外鍋。。。。。
這.....也許就是沒確實注意到的地方,回去再注意看一下。

小弟樓上提到的"攪拌葉片",就是內鍋那個鐵弗龍"刀"。
這個小零件小弟確實有放定位。
小弟的第二發已經出爐了,



第一發失敗的原因就是內鍋兩邊沒綁好安全帶(上圖左右紅色部分),
才導致馬達無法帶動內鍋的攪拌刀。

現在就讓它繼續躺著,自然降溫,等到早上的第一口!


ps: 發現外鍋底部有不少麵粉或麵包屑,不知道要怎樣清理比較方便?
(外鍋對女生還有家裡長輩而言也不算輕喔!)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