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搬進新家之前,老家用的是開飲機(客廳)+熱水瓶(房間泡奶)+快煮壺(廚房) 由於裝水補水跟繳電費的都不是我,那時候反正有水喝就好,我只負責逢年過節的內膽清潔跟濾心更換,但搬進新家就不一樣了,存款歸零還多了房貸不說,包含電費的各項雜支開始都要自己負擔,恩,開始要對電費斤斤計較了,加上不像老家人口眾多,隨時有人幫開飲機跟熱水瓶補水.....各種考量讓我開始深思何謂經濟與方便兼具的最佳飲水解決方案?

原先住老家時泡奶用的熱水瓶,為了省電特地選斷電還可以儲電出水的機種,但補水與耗電(保溫待機近100W)的問題還是一樣無解。
(當時被這張一級能耗騙了,上面寫的是"保溫"耗電量,不包含加熱,而且實際用下來遠高於229/年數倍)
三年前入住時在多方比較後,發現瞬熱式的管線機是最適合我的方案,但那個時候阮囊羞澀,只能購入最低階的石英管加熱機種:

這台確實不錯用,但購入後才發現沒有UV殺菌,這表示我除了熱水之外,常溫水還必須經過一道殺菌程序(寒舍使用儲水式RO),結果省錢省不了,只能花錢買一組UV殺菌濾心,然後DIY流量感應啟動,噴了我不少張小朋友,而且這台常溫水沒有流量控制,常常會加水加到溢出來(所以又花錢再加了一道水浸感應器+智慧控制斷水球閥)上圖的木工漆面就是被溢出來的水泡壞的。

(上圖是另一個坑,寒舍全屋智能化了...)
在出走了一堆小朋友後,終於安安穩穩的享受智慧喝水的感覺...但,凡事都有個BUT:
去年11月時內人忽然傳訊息:

回家拆開一看,恩,爆了。


由於裝了水浸感應開關,有一次前一天偵測漏水自動斷了水源,但忘了重開,隔天一早內人又習慣性地開熱水泡奶...
石英管加熱的缺點就出現了,蹦的一聲,瞬間回到以前要倒水的日子...
這次總和之前的經驗,加上後來因為推坑朋友管線機,經濟實力雄厚的他購入這台裝在他家客廳用一陣子評價很不錯,恰巧這位朋友新家的二樓買了一樣的一台還沒裝機,他PO在我們LINE群組展示(炫耀??)還要裝一台..,又剛好我家的爆了.......一切都是這麼的恰如其分.....因緣際會之下,寒舍的管線機就從樓地板升到天花板,直接封頂智能管線機!!
(先聲明我不是免費凹的.....
朋友當時跟我借測一顆Unifi AI 360鏡頭...跟一些小東西,就直接說好互相不用還了...)

舊機爆掉的隔天這台就出現在我車上了....。
簡單的開箱:
基本的配件:背架零件, 一分二接頭,大約200CM的水管,L頭,下方的托架



這張可以注意看一下機身厚度,若不是有之前的使用經驗,這輕薄真的是顛覆我對飲水機的想像。

入水口(白) 製冷水槽排水口(黑色 中) 一般水槽排水口(黑色 右)

簡易的說明書...

抱歉廢話了那麼多,這邊開始來介紹簡易的安裝:
血淚安裝:

帶回來才發現:
由於我的櫃體預留高度只有47.5CM,而機身高47CM,加上下面的入水孔一定不夠,所以最後我只能做一點小改裝,把入水口移到側邊(剛好隨附的L頭派上用場)
這邊建議有想法想做跟小弟一樣的木工飲水櫃的朋友,上下最好預留多一點空間,若有要使用製冷功能,機體散熱側也需要預留一些迴風空間。


雖然RO機器端就可以控制斷水,但這邊建議入水端加個凡耳,以備不時之需


如上圖,上機後一敗一敗,我這個位置基本上剛好卡住,背架是上不了了,只能額外尋求其他方式固定(後來我是用矽利康膠帶黏上),放上置杯架後家裡最高的用水器具(大創冰水壺)剛好可以直上...

接好入水管,再接上220V電,開機聽到裡面的水槽注水注滿的聲音,就算安裝完成了,這邊提醒一下,初次使用可以利用它的陳水排空功能,大約排個幾次就可以安心飲水了。
45度160ML用時21秒上下...
容量部分:總計可以選擇160ML(ikea小杯) 240ML(ikea 中瓷杯) 320ML (IKEA 玻璃杯)
泡個麵則可以選擇999ML
三種常見的IKEA 杯子:剛好對應 160ML 240ML 320ML都是八分滿的狀態
- 999ML 則剛好可以用來泡麵
來張石英管舊機對比一下(只有熱水可以選擇流量250/1~1.2L) 冷水沒有流量控制(大約四公升會停)

- 可選45度/85度/95度/常溫/冰水(需開製冷約15度)
- 選擇常溫水時,會即時顯示當下的出水口溫度(數值浮動)
這個用法內人很常用:
煮湯或是煮麵時可以按個幾下就得到定量的整鍋的熱水,可以縮短等水滾的時間...

夜深了,大約一分半就可以加滿整碗泡麵,加上等待時間,最速五分鐘內就可以開吃....

這台上機至今大約兩個月,剛好也蒐集到一些電耗數據,這邊分享一下順便做個總結:
- 45度加熱時
- 95度加熱時最高電流與瓦數
- 一月份整月用電度數
- 二月份用電瓦數
- 使用冷水時耗電與安培數
- 待機時電流
總體而言,這台機器待機的電流幾乎可忽略不計,而最高大約10安培的電流(220V)對於家用佈線而言相對安全也來的方便(2.0線徑綽綽有餘),而以寒舍的用水量(包含煮湯煮麵的加熱)一天大約2-30公升的飲用水量,一個月只花不到20度的電費,相較於以往開飲機與熱水瓶(一級能效)動輒破百度甚至數百度的能耗而言,算是省錢節電的極致了。
最後來說一下優缺點
1.可能因為要計量的關係,不管熱水冷水出水速度都稍慢(有中置水箱),但設定好水量後就可以離開,稍稍抵銷了這個缺點。(圖為999ML出水後的刻度,我試了很多次都剛剛好這個刻度,算是準確的)

2. 製冷功能可有可無,只能大約達到15度左右,由於是使用製冷晶片來製冷,所以理所當然的晶片另一端需要散熱,所以製冷會有風扇的聲音,但總體而言聲音小於壓縮機式的製冷機制,因為寒舍廚房的冰箱有自動製冰功能,加上側邊散熱空間有限,所以製冷我當成是附贈的,真的需要還是可以用一下...(我預設是關掉)

3. 需要220V...這個對於新成屋或是懂水電的DIYer通常不是問題,但若是舊房子裝潢釘死電線的,要美觀安裝可能就有難度了,不過整體而言對我來說是個優點,因為廚房時常同時使用高附載電器(例如電鍋,水波爐,烤箱),使用220V等於額外吃另一條專迴,而且只要110V一半的電流.....(如圖,只要不到10A 就可以達成近2200W的功率)

4. 沒有小燈,不過有很簡單的方法可以解決...(再裝個USB感應燈就好)
5.沒有廚下式的冷熱水龍頭美觀....剛好載這台機器的時候有去另一個朋友家坐,拍了下圖,其實各有各的優缺點,要瞬間切換各種水溫,出水端勢必不能太長,用水龍頭式的勢必要排出很多殘水(熱水也容易燙到),而要提供這麼多功能選擇,也必須要有一個大面板...

結語:
在沒有其他產品可以解決需求(220V瞬熱 直出 流量控制)下,對岸的海爾提供了完整的產品線給我選擇,雖然最後有點選擇困難,但套句朋友說的話:[不知道怎麼選的時候,直上封頂就對了!]
還好這台管線機也讓內人非常滿意,這年頭,安太座與安太歲同樣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