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洗脫烘的烘衣溫度比較

最近也是在研究洗脫烘,也是在意烘衣溫度,怕傷衣料+縮水,
因晾衣服實在是令人討厭的事,尤其雨天,想直接烘一烘完成了事。
目前抉擇 伊萊克斯EWW14113 或 Toshiba TWD-DH120X5G這兩台,
但原來烘衣溫度 一般都是在60-80度
(我原本以為伊萊克斯EWW14113的"低溫烘乾"溫度會更低)
終於瞭解了~

亮哥+ wrote:
富及第/LG/伊萊克斯/三星...等一票洗脫烘都是水冷凝式.
看過國外實測水冷凝式烘乾,棉質高溫都在80度左右.若是一般衣物低溫選項,約莫在60-70度左右.
優點是比排風式省一半電力,棉絮在烘乾過程隨著冷凝水一起透過排水幫浦排走.110V機種的烘乾速度和上述排風式差不多,但220V的伊萊克斯會快上許多.

熱泵式一般都在60度上下,最省電,烘乾速度要看所用熱泵壓縮機的功率大小,通常可以和220V冷凝式相比擬.但LG的熱泵系統較怪烘溫較其它熱泵烘乾機來得高,有時可達68度近70度.

綜觀上述,所有各式烘乾原理的烘乾溫度都在60-80度左右.
熱泵平均來說還是最低溫最省電的
水冷凝式要慎選高低溫(先確認該機種有高低溫選項?)不怕烘的材質才用高溫,用低溫模式時,其實比排風式還略低溫一些些,甚至有接近熱泵的水準.省電性不如熱泵但遠比排風式來得省電.
hwozi wrote:
最近也是在研究洗脫烘(恕刪)


實情就是....各式烘衣機大概都會縮水,縮多縮少的差異而已!尤其遇到衣標籤寫不可烘乾時,千萬不要亂嚐試!
所以對於縮水問題,我有幾個方式來應對(以伊萊克斯洗脫烘為例):
1. 第一輪永遠使用低溫烘,不選高溫"Extra Dry"全乾選項,所以第一輪烘畢時,衣物還保有一些水氣,此時幾乎全都是不縮水的.歐系滾筒乾衣機(如ASKO/BOSCH/MIELE/Electrolux...等)有別於日美韓系設計,在剛烘畢時,大部份都不會全乾,這全都是為了保護衣物的設計考量.
2. 決不挑戰烘衣物理定律極限,上述第一輪烘畢後,挑出不耐烘會縮水的衣物吊掛起來晾乾或立即熨燙,其餘比較耐烘的衣物再手動定時半小時烘到全乾.
3. 床單,腳踏巾...等不是穿在身上的全棉材質或原本不必太在意的工作服,我才會用高溫全乾模式下去烘.
4. 另一種是不烘先晾曬,如果遇到像這種潮溼的日子時,衣服也要乾不乾時,用手動低溫烘個15~30分鐘,多半不會有什麼問題,而且得到乾爽的感受.

以上是從保護衣物角度的個人乾衣機使用方式.但如果不是那麼在意,全塞進去當然也是可以一次全烘到乾.但無法保證不縮水不傷衣料.
至於市面有沒有什麼乾衣機可以各種材質一次塞進去全面烘乾,同時不傷材質,並達成完全免曬衣的地步?應該是蠻難的(不要再相信誇大式的廣告),基本上還是要搭配一些衣物分類手法並選對行程才有可能.歐系的熱泵獨立乾衣機比較有機會達成上述的目標!
亮哥+ wrote:
實情就是....各式...(恕刪)

亮哥plus 正解
亮哥+ wrote:
實情就是....各式(恕刪)


感謝各位專家精闢的分享跟講解
我自己能想到最省事的方式就是放兩個洗衣籃,衣服脫掉時就依是否能烘分兩籃,不能烘的間隔久一點再統一洗...
廣告看看就好...很多數字或是口號都是參考用,高溫烘的就容易縮,低溫會很久...
淡水布丁魚 wrote:
廣告看看就好...很(恕刪)


最近陰雨潮濕,使用烘衣機得小心安全,之前就有多次火警起因於烘乾機使用不慎,溫度過高,其實不同衣物烘乾前得先「分類」,像是尼龍材質得以「中溫45到68度」來烘,絲質以及純棉就得調成「低溫」,避免超過48度,免得烘壞衣物。 南投埔里的民宅竄出火苗,現場濃煙密布,火警原因就是因為一台烘衣機,烘衣機使用過後,女屋主關掉電源,但她想要用剩餘熱氣,把衣服再烘乾一點,沒想到10分鐘後,燒起來了,其實烘乾衣物必須先「分類」,不同材質、溫度,時間長度都不一樣。 像是一般的棉被套或不怕縮水的衣服,63到88度的高溫來烘,絕對不會有問題,但像是運動排汗衣等有尼龍材質的,不耐高溫,就得用中溫來烘,烘乾絲襪、絲質手帕、純棉內衣,甚至有塑膠配件的衣褲,溫度要調更低,免得拿出來後大縮水,尺寸小一號。 洗衣店老闆周先生:「塑膠衣服遇到高溫,衣服會融化。」 尤其自助洗衣店,大多用瓦斯或天然氣加熱,高溫上看80多度,記憶枕或是乳膠墊,只要溫度超過40度以上,就可能溶解燃燒。 日本也發生過多起烘乾機起火意外,帶有油漬的衣服,遇到高溫容易燃燒,NHK做實驗,把沾有精油的純棉內衣,就算已經洗乾淨,但烘乾後竟然起火,2個小時16分鐘後,整台烘乾機燒光光,最近陰雨綿綿,想要有乾爽的衣服,烘乾前先分類吧。

衣服會不會縮水應該純跟溫度有關,

就到幾度就會縮水,

跟什麼方式烘乾有差嗎?
亮哥+ wrote:
實情就是....各式烘衣機大概都會縮水,縮多縮少的差異而已!尤其遇到衣標籤寫不可烘乾時,千萬不要亂嚐試!
所以對於縮水問題,我有幾個方式來應對(以伊萊克斯洗脫烘為例):
1. 第一輪永遠使用低溫烘,不選高溫"Extra Dry"全乾選項,所以第一輪烘畢時,衣物還保有一些水氣,此時幾乎全都是不縮水的.歐系滾筒乾衣機(如ASKO/BOSCH/MIELE/Electrolux...等)有別於日美韓系設計,在剛烘畢時,大部份都不會全乾,這全都是為了保護衣物的設計考量.
2. 決不挑戰烘衣物理定律極限,上述第一輪烘畢後,挑出不耐烘會縮水的衣物吊掛起來晾乾或立即熨燙,其餘比較耐烘的衣物再手動定時半小時烘到全乾.
3. 床單,腳踏巾...等不是穿在身上的全棉材質或原本不必太在意的工作服,我才會用高溫全乾模式下去烘.
4. 另一種是不烘先晾曬,如果遇到像這種潮溼的日子時,衣服也要乾不乾時,用手動低溫烘個15~30分鐘,多半不會有什麼問題,而且得到乾爽的感受.(恕刪)


無限重生 wrote:
最近陰雨潮濕,使用烘衣機得小心安全,之前就有多次火警起因於烘乾機使用不慎,溫度過高,其實不同衣物烘乾前得先「分類」,像是尼龍材質得以「中溫45到68度」來烘,絲質以及純棉就得調成「低溫」,避免超過48度,免得烘壞衣物。 (恕刪)



這麼繁雜
富及第有一種"空氣烘"
應該算低溫
因為烘衣時觸摸機門
完全沒有升溫的感覺

以前衣物時常送洗
現在有了滾筒
只剩下很貴很貴的衣服才送乾洗
SENDOH0420 wrote:
這麼繁雜(恕刪)


我用日立 都沒管標纖的 沒在挑的(除非特別貴的衣服 但我沒有~ ~) 烘了一年多了
是沒覺得衣服縮水 但有些材質確實會變差 但可以接受
因為都是便宜的uniqlo 哈 哈
亮哥+ wrote:
實情就是....各式...(恕刪)


我也是這樣用洗烘脫的機器烘衣服,因為通常只有冬天才有烘衣需求,習慣都是先曬,如果沒有乾在拿回去烘,幾乎都只使用低溫烘乾,不用30分鐘就可以好了,因為烘乾的時間大都不久,目前還沒有碰過有縮水。 雖然麻煩一點,但保護衣服效果不錯,如果不在意縮水的衣服,才會直接一次洗烘脫。不過洗烘脫一機真的蠻省空間的,所以空間有限的人,還是蠻推薦洗烘脫,只要稍微調整使用習慣也有不錯的效果

我自己是也有實際使用洗烘脫跟獨立烘衣機兩種機器,洗烘脫的烘衣溫度確實都比單獨烘衣的機器溫度高不少,而且可以選擇的真正有低溫的機種其實非常少,且機器說有低溫,實際上跟想像中的低溫也還是有一段落差,但獨立式烘衣機真的可以烘衣的行程多非常多,且溫控能力真的強很多,有些高階的還可以烘羽絨或是毛衣

如果真的很在意烘乾時間跟縮水問題,找一台單獨烘衣而且溫度可選低溫的會是比較好的做法。

所以如果讓我在挑一次,如果空間夠並且預算可允許,我會選擇洗衣跟烘衣分開,但如果空間不夠,洗烘脫我覺得也是很棒的東西,只是烘衣習慣要比較麻煩去調整一下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