勢必得RGF空氣清淨機DT-500 REME試用分享


jaffrry wrote:
空氣清淨機主要是用來...(恕刪)

為什麼一定只能用二分法來看?為什麼空氣清淨機不能要求除了清除空氣中的有害懸浮微粒(汽機車,工廠排放)之外,還要清除病霉菌與異味?
為什麼能清除病霉菌與異味的空氣清淨機就代表無法清除空氣中的有害懸浮微粒(汽機車,工廠排放)?

一台好的空氣清淨機兩者應該都能做到,只因為能消除異味就要質疑它主要功能有問題?這是有點奇怪的論點
歡迎加入小惡魔FB粉絲團:http://www.facebook.com/pages/Mobile01/189979853379
Android扭蛋機 wrote:
為什麼一定只能用二分...(恕刪)



不能用二分法,也就是說這一台同樣可以過濾懸浮微粒,而且不需要濾網?

jaffrry wrote:
不能用二分法,也就是...(恕刪)

原理的部份解釋起來又是大篇幅了,如果你感興趣,請看這篇介紹以及回覆討論
DT-500 REME還多了降塵技術,更能減少懸浮粒子被吸入身體的機會
有時間看看吧,裡頭也有服務人員提供相當多的實驗室數據
歡迎加入小惡魔FB粉絲團:http://www.facebook.com/pages/Mobile01/189979853379
Android扭蛋機 wrote:
原理的部份解釋起來又...(恕刪)


原理真的不用解釋,只要提供降塵技術的懸浮微粒清淨率是幾%即可。

好的空氣清淨機,0.3微米不會低於99.97%是吧,不然論點就有真的些奇怪啦。
您好:

請問一下,您指的
"0.3微米不會低於 99.97%" << 這是指 0.3微米 以上?還是指 0.3微米 以下?

另外,上一篇貼文的留言:
"有害懸浮微粒" << 指的是有毒物?還是指體積大小?
"霉菌與異味" << 霉菌測試在另一篇有貼上
Kansas State University 堪薩斯州立大學實驗室 四級病毒實驗室(P4)測試報告


異味的話,就要請您查詢官網展示點,親自去試一下了。
15號新品發佈會的現場測試照片提供您參考

烟味對比測試


魚腥味對比測試



jaffrry wrote:
原理真的不用解釋,只要提供降塵技術的懸浮微粒清淨率是幾%即可。
好的空氣清淨機,0.3微米不會低於99.97%是吧,不然論點就有真的些奇怪啦。...(恕刪)


jaffrry wrote:
空氣清淨機主要是用來清除空氣中的有害懸浮微粒(汽機車,工廠排放),還是只要清除病霉菌與異味!...(恕刪)

---------- 梦想很远,所以我们一步步靠近 梦想很近,所以我们一步步实现

jaffrry wrote:
原理真的不用解釋,只...(恕刪)

連接都貼給你了,實驗室測試的數據在該討論串裡頭也相當完整,連爬文都不願意這我也幫不了你
歡迎加入小惡魔FB粉絲團:http://www.facebook.com/pages/Mobile01/189979853379
AnChieh Tsai wrote:
您好:請問一下,您指...(恕刪)


我想,只要提供降塵技術的懸浮微粒清淨率是幾%即可, 對貴公司而言不是太難吧。至於是0.3微米以上?還是以下?這是專業公司該問消費者嗎,你要提供0.1微米的數據當然更好!

另外,"有害懸浮微粒" << 指的是有毒物?還是指體積大小?這就更無言啦,所謂降塵技術,實驗室測定的是毒物,還是體積大小,還是根本沒測,提供消費者一個數據這麼難嗎?

最後,懸浮微粒不經濾網吸附,請教一下,所謂降塵技術跟以往的臭氧清淨機造成的"黑牆壁"有何不同呢?

分解異味效果不管是除菌離子或臭氧離子的效果我都認同,但是,能否提供RGF機器產生的離子,進入肺泡之後,所反應的化學式,這也是我一直遲未採買SHARP除菌離子清淨機的考量點。
您好:

回答您的問題如下:

----------
問題一:我想,只要提供降塵技術的懸浮微粒清淨率是幾 % 即可
回覆:
懸浮微粒清淨率的確要考慮微粒體積,一般市面上有很大的比例,無 0.3 以下清除能力。而0.3 以上,對人體的危害較不大。0.25 以下則會對肺部有傷害。
依規格,RGF-inside 最小可沈降至直徑 0.01 微米的空氣懸浮顆粒物。所以,您詢問的問題在微粒體積的定義上,是非常重要的。

可清除的體積,其實這是這類淨化設備的第一步。
不論如何,關於效率資料,我們會查詢後提供您經第三單位認證的文件,再請您稍候。

----------
問題二:這就更無言啦,所謂降塵技術,實驗室測定的是毒物,還是體積大小,還是根本沒測,提供消費者一個數據這麼難嗎?

問題A:有害懸浮微粒
回覆:因為您指的是有害懸浮微粒,前述又有詢問清除率,如果您只在乎"懸浮微粒"清除率,就不用再次詢問"有害"懸浮微粒,所以才會再次詢問您,您想要了解的是 "有毒物" 還是 "懸浮微粒"?
如果回答:實驗室數據可以清除 細菌、病毒和黴菌 90%,這樣有滿足您的要求嗎?
前述測試報告,有提供很多,關於 有毒物的 部份在此就不重覆回答了。

問題B:降塵技術跟以往的臭氧清淨機造成的"黑牆壁"有何不同呢? 分解異味效果不管是除菌離子或臭氧離子的效果我都認同,但是,能否提供 RGF 機器產生的離子,進入肺泡之後,所反應的化學式,這也是我一直遲未採買 SHARP 除菌離子清淨機的考量點。

回覆:
前次討論文章,有提供 "空氣中" 化學式,不知您有看過了嗎?再請您針對其中問題詢問。
前次討論文章,有提供 "臭氧" 濃度控制相關資料, 不知您對其數據是否有那方面針對性的疑問?再請您針對其中問題詢問。

關於您詢問 淨化因子(負離子),進入肺泡之後,所反應的化學式。這點我會再查詢一下回覆您。

但小工也先行粗淺的回覆您,
關於化學反應式的形成和還原,都有其必要條件,故問題多數不會詢問反應化學式。
猜測您應是想詢問,反應化學式在反應及還原的過程中所產生的物質對人體的助益或傷害。
而在反應及還原的過程中,目前主要詢問的,都集中在二個問題。
一,臭氧 (前次已有多份關於這部分的回覆了,再請您參照。
二,自由基
自由基的老化主要是在細胞內,而空氣中所分佈的自由基並沒有能力進入人體表面。
自由基有燃燒反應,存在的時間極短,有時甚至無法測得。

PHI / REME 光氫離子化技術 淨化因子 經檢測都是比照自然環境的標準,也就是當您使用設備時,您的環境危害程度不會高於 森林中、瀑布邊。(先考慮自然界可以創造出相對安全的環境,再去模擬自然界的效果)


----------
最後,您會詢問這些問題,而且某些問題方向也很深入,也切中要點。
但依乎沒有將前次討論文章略為掃視,建議您先行掃視前次討論文章,這樣可以簡省一點時間。

RGF-inside 的設備,不可能是唯一的選擇,也不可能在每個方面都得到最佳效率。
但在很多的方面,仍然有其技術的優勢。尤其在防疫上。

部份相關的資料,可能會需要美國的協助,如果回覆的速度不夠快,再煩請您見諒。

提供以下資料給您。
----------
P.M2.5
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也稱為可入肺顆粒物。
它的直徑還不到人的頭髮絲粗細的1/20。雖然PM2.5只是地球大氣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組分,但它對空氣品質和能見度等有重要的影響。與較粗的大氣顆粒物相比,PM2.5粒徑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質且在大氣中的停留時間長、輸送距離遠,因而對人體健康和大氣環境品質的影響更大。

影響:
粒徑在2.5微米以下的細顆粒物,被吸入人體後會進入支氣管,幹擾肺部的氣體交換,引發包括哮喘、支氣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這些顆粒還可以通過支氣管和肺泡進入血液,其中的有害氣體、重金屬等溶解在血液中,對人體健康的傷害更大。在歐盟國家中,PM2.5導致人們的平均壽命減少8.6個月。而 PM2.5還可成為病毒和細菌的載體, 為呼吸道傳染病的傳播推波助瀾。

jaffrry wrote:
我想,只要提供降塵技術的懸浮微粒清淨率是幾 % 即可, 對貴公司而言不是太難吧。至於是0.3微米以上?還是以下?這是專業公司該問消費者嗎,你要提供0.1微米的數據當然更好!

另外,"有害懸浮微粒" << 指的是有毒物?還是指體積大小?這就更無言啦,所謂降塵技術,實驗室測定的是毒物,還是體積大小,還是根本沒測,提供消費者一個數據這麼難嗎?

最後,懸浮微粒不經濾網吸附,請教一下,所謂降塵技術跟以往的臭氧清淨機造成的"黑牆壁"有何不同呢?

分解異味效果不管是除菌離子或臭氧離子的效果我都認同,但是,能否提供RGF機器產生的離子,進入肺泡之後,所反應的化學式,這也是我一直遲未採買SHARP除菌離子清淨機的考量點。
...(恕刪)
---------- 梦想很远,所以我们一步步靠近 梦想很近,所以我们一步步实现
AnChieh Tsai wrote:
您好:回答您的問題如...(恕刪)


首先謝謝回覆!

PM2.5以下(2.5 μm) 即對人體健康產生的影響,台灣有很多論述與資訊(粒徑在1.1∼2.1微米的,易沉積在末梢支氣管中。小於1.1微米的,則易沉積在肺泡組織中。)。
至於回文所稱0.3μm 以上,對人體的危害較不大。0.25 μm以下則會對肺部有傷害。不知資訊source為何?

懸浮粒子愈小沉降時間愈長,0.1-1 微米之間的粒子。平均沉降生命期約一週。不帶電粒子(沉降技術)的沉降時間能否迅速縮短(數小時),不受行動時的空氣擾動影響,甚至小於空氣對流所造成的新汙染呢?

回文所提之離子反應式,恕我表達不清楚,應該說還未反應之離子,進入人體後之反應式,是否會於人體內產生不好的影響.

最後,仍期待RGF懸浮微粒清淨效率數據。


提供以下資料參考。
----------
懸浮微粒(particulate matter, PM):又稱浮游塵,主要來源包括道路揚塵、車輛 排放廢氣、露天燃燒、工廠排放、由空氣污染轉化成的二次污染物...由於粒徑小,較能深入人體肺部,對呼吸系統的危害也較大。

PM2.5:
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也稱為可入肺顆粒物。
粒徑在2.5微米以下的細顆粒物,被吸入人體後會進入支氣管,幹擾肺部的氣體交換,引發包括哮喘、支氣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這些顆粒還可以通過支氣管和肺泡進入血液,其中的有害氣體、重金屬等溶解在血液中,對人體健康的傷害更大。在歐盟國家中,PM2.5導致人們的平均壽命減少8.6個月。而 PM2.5還可成為病毒和細菌的載體, 為呼吸道傳染病的傳播推波助瀾。
您好:

回覆您的詢問如下。

詢問:所稱 0.3μm 以上,對人體的危害較不大。0.25μm以下則會對肺部有傷害。不知資訊 Source 為何?

回答:只能說是一種表達習慣。
0.25 μm 以下 稱為入肺顆粒物,多數資料均以此為劃分,其實並非絕對界線。
目前常見的名詞: PM2.5 空氣品質標準 / PM2.5 目標 / PM2.5 基礎研究 / PM2.5 指數

您所指出的小於 1.1 μm 的,則易沉積在肺泡組織中,這部份我們會再了解一下。
我們查到的相關資料多指出 0.25 μm 以下能夠直接進入肺泡。

很多的誤導也 PM2.5 產生,比如最常見的 "消除 PM2.5" 的廣告文宣,很多指的都是 0.25μm 以上。
而大家會討論 PM2.5 這個名詞,其實主要的焦點是放在 0.25μm 以下。這也是上述討論時,為何會詢問 0.25μm 以上?或以下?的原因。(目前多數技術,一般也以 0.3μm 為分界,奈米級可達 0.1μm 以下密度)

詢問:懸浮粒子愈小沉降時間愈長,0.1-1 微米之間的粒子。平均沉降生命期約一週。不帶電粒子(沉降技術)的沉降時間能否迅速縮短(數小時),不受行動時的空氣擾動影響,甚至小於空氣對流所造成的新汙染呢?

回答:不知下面這二份測試報告能不能足夠回答您?
(REME 和 PHI 的不同,最主要就是使用帶電粒子吸附懸浮粒子,增加其重量以加速沉降)
(實驗數據的測試環境是在固定空間大小密閉空間中,空氣的對流變數會對實驗結果有影响)
(在空間小於效率面積的前提下,少許的空氣對流有助於散發出的負離子均勻分佈於空氣中)
(RGF-inside PHI/REME 家用機型的原始設計,是假設在具有空調空氣對流室內環境中)
(測試報告為相同技術之系列型號,除效率面積不同外,效果相同)






詢問:應該說還未反應之離子,進入人體後之反應式,是否會於人體內產生不好的影響.
回答:
所有反應的物質均取之於大自然,轉化後的物質亦不高於大自然的自然產生量,
也就是反應前後所產生的危害,不超出自然環境對人體的危害。

最後:
隨著您的詢問愈來愈專業,回覆速度會隨著您詢問的問題專業程度而下降。如果未能及時回覆,再請您耐心等候。

jaffrry wrote:
PM2.5以下(2.5 μm) 即對人體健康產生的影響,台灣有很多論述與資訊(粒徑在1.1∼2.1微米的,易沉積在末梢支氣管中。小於1.1微米的,則易沉積在肺泡組織中。)。
至於回文所稱0.3μm 以上,對人體的危害較不大。0.25 μm以下則會對肺部有傷害。不知資訊source為何?

回文所提之離子反應式,恕我表達不清楚,應該說還未反應之離子,進入人體後之反應式,是否會於人體內產生不好的影響.

最後,仍期待RGF懸浮微粒清淨效率數據。...(恕刪)

---------- 梦想很远,所以我们一步步靠近 梦想很近,所以我们一步步实现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