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想要這個效果好,濾芯是必備耗材
因為密度的關係所以也沒有辦法變成水洗式的
當然前面有同學提到靜電式的濾心
靜電式的濾心PM10還有PM2.5以下的效果還算是可以(PM2.5以下可以靠“布朗運動”=靜電,但是有效率不高)
但是好巧不巧,重點的過敏原還有細菌跟部分病毒其實是沒有辦法依靠靜電吸附起來的
這個也就是為什麼無塵室或者是醫院沒有辦法採用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是還是要先了解一個問題
理論上,空氣清淨機機體越大,馬達越大,更能有效的吸附髒空氣,所以空氣清淨機會有所謂的換氣率
但是廠商沒有誠實說的事情是,所謂CADR(每分鐘潔淨空氣交換率)都是依照主機全力運轉的時候去測得的
這就是樓主說第二台效果沒有這麼好的原因之一
當然基本上依照法規,要叫做HEPA基本上他的過濾能力就已經具備正常標準(實驗室中測得單濾芯情況)
可是實際使用的情形要複雜很多
1. 空氣清淨機的形式-無風(基本台灣不要考慮) 側排氣/進氣(跟家中擺放位置還有裝潢有關)
上排氣/上左/上右/上正面排氣(比較不吃擺放位置,但是上面盡可能不要有遮蔽物)
2. 濾芯的厚度-如果濾芯過薄會導致CADR值飆高,會讓消費者誤認為清淨空氣的效率很好,其實只是因為
其過濾效果沒有厚的濾心捕捉效果好,原則上,厚的濾心一定會配上大機體大馬達,不然沒有辦法吸入髒空氣
相對就會有大噪音
3. 過敏的主因,很多人誤會過敏就一定是塵蟎造成的,其實不然,建議還是去檢驗會比較好,對症下藥會更保險
畢竟如果真的是塵蟎過敏,那你更需要的是除濕機跟吸塵器
4. 濾芯的材質(每家的商業機密)
5. 機體本上的材質跟密封效果
6. 家中的裝潢擺設空間大小.....等很多影響的決定因素
當然很多人就會開始說,那為什麼不安裝靜音的馬達上去,
無刷式馬達最安靜沒有問題,但是相對成本比較高,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這個不是每位消費者願意買單
要進出風量夠大可以有效捕捉過敏原風扇的葉片也是其中一個重要的關鍵
扇葉也是會有聲音的,扇葉做小把聲音壓小,一次的風就會不夠大(因為有濾心)風會沒有辦法有效吸入排出
這個裡面有很多的學問在裡面....這裡不探究這個問題
但是選購的基本邏輯不變
不要選空氣太乾淨的國家設計出來的空氣清淨機(因為設計的基本訴求不同)
不要選副廠生產的濾心,不能否認原廠貴有很多成本的考量,但是我們要認知到裡面有個成本叫做
“認證成本”真的過敏體質的人是可以用身體來告訴你正/副廠的差別的(畢竟那些知名的第三方機構是建立在名聲上面的)
身為消費者我們也是希望商品可以物美價廉效果好
但是這個是必須建立在正確的消費邏輯上才會有辦法成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