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次要分享的主角是AA號Tesla Model Y煥新版
一路上看著許多親朋好友陸續踏入電門,掐指不用算…毫不意外,以特斯拉為大宗
其中又有相當高的比例在最初是對電動車相當不以為然的,甚至嗤之以鼻
或許是人生階段的轉換,血氣方剛的熱血逐漸冷卻、辛烷值不再超標
車子的角色從摯愛的小老婆逐漸轉變為代步工具
恰巧在這個時間點多了種截然不同的能源特性供選擇
於是乎就有了這篇的分享
稍微細數一下老友AA過去的豐功偉業
就我個人有參與到的大概就有以下美駒(還有一台W176 A Class沒記錄到)

一路過來十餘年,除了掀背是必要元素外
帥,也是不可妥協
框跟卡鉗,能改就改、能跳色就跳色
懸吊,能離地近一點就近一點
其他就是敞開心胸、品牌不拘(好啦有點偏BMW集團)
這次在煥新Y同樣貫徹了優良的傳統,不然怎麼能稱作AA號呢?
至於為什麼是Tesla而不是其他品牌,實在很難一言以蔽之
試想,當你身處一個四人小群,認識十年以上、關係頗鐵
裡面有三人是Tesla車主,其中兩人還同時擁有兩台以上
實在很難不入群隨俗啊…(原本想說出於泥而不染XD)
總之中間的愛恨情仇就先快轉跳過了>>>
來到交車這一天,身為始作俑者兼勸敗推坑者之一,怎能推後不理?
一定要來湊個熱鬧、沾沾喜氣

回味大拜拜交車之餘
幫老友快速調整一下設定、提點一些充電相關細節
多年過去,現在Tesla交車早已不需要帶著手電筒打仗了
實在不想假裝這輩子從沒看過新Y一樣驚訝
(前前後後去展間看Y不下十次…)
但新款真的科技感拉滿,頭尾燈在路上辨識度極高
在一字眉當道的年代還是能佔有一席之地
內裝也不消多說,該補強的都補齊了、該精進的也精化了
當然老友還是很想要有抬頭顯示器,只能花時間習慣了!
對於初成Tesla車主的朋友來說
真的有太多東西需要消化了
單踏板模式、無主駕螢幕、螢幕換檔、充電等等都是人生的頭一遭
駕中學、學中覺、覺完驚覺下一台車很難決…
先到內湖展間完成人生第一次充電儀式兼教學


充個八分飽便直奔The 4 WRAP貼膜改色
施工數日結束再殺去劍潭車昕換框跟卡鉗
最後至宏岑精品找Gary哥好好的把電系改裝處理起來
顏色,是我們討論最久的一點,畢竟是AA的第一次
最安全快速的做法就是消光犀牛皮,絕對不會出錯且效果顯著
後來想挑戰看看比較冷門的英倫風,彌補之前MINI錯過的遺憾
實地走訪店家後,選用了深金屬綠,內斂中蘊含亮點與色澤變化
能參考的實車樣本非常少,要仔細端詳的機率很低,只能靠想像賭一把
最後看到成品時我們都鬆了一口氣,確實順眼獨特
全原廠的清純模樣大概就維持不到一小時
吃完全餐超級大變身,判若兩車


在深灰/深紫/深綠之間切換,呈現豐富的層次與質感
行照的部分也在第一時間就進行驗車變更
路上看到就不要浪費力氣檢舉了(誤
除了改色外,最大的亮點就是這咖極度眼熟的BC 21吋鍛造放射框了



肯定是我認識的朋友裡面唯一一位連三台車更換相同款式的框


事實也證明此設計實在百搭,不管什麼車型都能把整體氛圍進一步昇華
卡鉗也換上烤銀的P版組,為了大局著想這次不走鮮豔色

最重要的是短彈簧降下去,畫龍點睛、通體舒暢、框的視覺感再放大

沒額外選配或改裝的同型車停在AA號Model Y旁邊真的很吃虧

會顯得自己的框特別小、胎特別肥、車又特別高
因為我就是受害者…所以…沒敢實體合照…只能隔空呼應

這次真的能感覺到老友的收斂,前述勝利方程式改一改
其他如下巴…側裙…後下擾流…好像都沒看到了
預算轉為電動前箱、頂棚遮陽簾、實體換檔撥桿等過去沒改過的實用項目
好好攤提一下小電池破保的成本
不過光是改色換框降車身,就足以在茫茫人群裡快速鎖定
這次不小心中了AA的計,要我幫忙開一段路,他要用手機處理一下公事
一坐上駕駛座,那熟悉的四年四個月肌肉記憶瞬間湧現


這也是第一次開著煥新Y上路體驗
無論是轉向、軟體、單踏板模式等一切都不用再花時間適應
就這樣一路從山頂開回市區,從從容容、輕鬆寫意
深為前任老3、現任他牌電車車主,深深覺得煥新Y進步幅度相當大
紮實感、行路感、甚至是新鮮感,都已轉化為上揚的嘴角
降維打擊或越級打怪都很悠哉的感覺啊...
若這次換車前有試駕、而不是單純靠想像
應該很大機率會有不同的結果
一個人的武林聽起來有些囂張,但完全理解這並非毫無底氣的結論
Model Y倩影























Model Y在這幾年說是地表最熱賣的電車一點也不為過
沒有什麼魔法,不用捧得太飛天遁地
就是規格/價格比達到當地市場的相對甜蜜點
加上整體駕馭體驗新鮮輕鬆,話題性十足
口耳相傳可能也是關鍵
剛好現階段又是一個軟體體驗逐漸抬頭的世代,自然慢慢反應在銷量上
再更理性一點來看
在台灣買特斯拉能擁有最多充電站點的選擇、最多外廠配件相關
最多交流資訊、最多車主經驗相傳
不少人並非對Tesla有信仰狂熱
只是單純往人多的地方去
把變孤兒、爐主的機率降到最低
不管願不願意承認,甘不甘願認可,從銷售數字來看
Model Y儼然已成為現階段的一個標準
不管日後如何換車,都很難有”全面性輾壓提升”的可能性
一方面替老友開心,人生將會有許多不同的體驗
一方面也替他小小擔心,下一次換車就不是那麼好決定了
以上分享!感謝耐心閱讀至此的朋友們。

謝謝指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