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 TESLA P85 春節環島大塞車長途體驗心得 完結篇 3/3

樓上頗中肯
有在關注電動車都知道
不是不看好嚴董
而是她的EV車"研發"了好久好久
當初不是還買兩台model S來參考研究嗎
結果model 3都開始量產要大量鋪貨了
嚴董你睡著了嗎?

麒麟哥 wrote:
樓上頗中肯有在關注...(恕刪)


恐怕還是錢的問題
Model 3 真的是電動車的震撼彈!
這售價很有可能TESLA可以獲利,但別人卻在賠錢!
Chevy Bolt 同樣US$35000,但賣一台賠US$9000,賣越多賠越多。
Model 3也很可能是第一台,不靠補貼就可以活下去的電動車款。
US$40000 的售價,在美國就可以讓A4, 3系列 和 C-class 承受很大的壓力。
而以Tesla在台灣的訂價策略。
Model 3標準版US$35000 (6秒破百) 如果在台灣賣 140萬
加上自動輔助駕駛US$5000(秒殺所有ACC, LDW, PAS….這些ADAS配備) 如果賣 170萬
再加上優於Volvo S60的撞擊結果
很難想像嚴董的Luxgen EV 要如何訂價?
規格往model 3靠齊,會賠錢!
規格往下拉到可以獲利,恐怕會變成像是”知豆”的買菜車,這應該也不是嚴董所願。
Luxgen現在的防火牆只剩下關稅17%,除非Luxgen可以拿到很大的國產車補貼,不然真的很辛苦。
但是話說回來,國產車補貼的後果……大家都可以預見……
JL wrote:
嗯恐怕還是錢的問題M...(恕刪)


累,看這樓唯一心得。

希望三年後,電動車滿電可達1000km,隨車可配adapter,到處接110/220即可充電,到時才會考慮。

JL wrote:
嗯恐怕還是錢的問題Model...(恕刪)


JL 您說的 真是一針見血…
特別是 看到 Model 3 的訂單量 已達 50 萬張,其它車廠 想必是 正襟危坐 ; 電動車的生態將會嚴重侵蝕車廠(油車)的既得利益。所以在推電動車 會有很多不實的言論 就不足為奇了… 另若Model 3 成功量產(克服 production hell),將使 Tesla 站在 相當有利的位置了…
Geoffgmail365 wrote:
JL 您說的 真是...(恕刪)


其實TESLA自從Gigafactory蓋起來,開始量產之後,其他車廠已經追不到了。
等到Model 3產能穩定上升之後,這電動車的龍頭就幾乎已經篤定坐穩了。
大家都不是笨蛋,都知道電動車的關鍵在於電池成本和能量密度,
TESLA這樣砸錢下去大幅降低了電池的成本,基本上已經是無法動搖第一的寶座了。

目前很多車廠或是電池廠商才剛開始要建立自己的大規模電池工廠,
而更多車廠還在觀望TESLA的後市...說穿了,他們就是不想花大筆的錢來投資電動車。
不過倒也沒關係,反正潮流就是那樣,越晚開始的人就越容易掛...
至少我目前只支持TESLA,其他車廠根本沒有像樣的電動車產品可以買!
AnnM wrote:
累,看這樓唯一心得..希望三年後,電動車滿電可達1000km,隨車可配adapter,到處接110/220即可充電,到時才會考慮。.(恕刪)


如果你的要求只有這樣
那model s就已經可以辦到了啊⋯⋯
股溝一下就知道了


也不用等三年
訂單下去,三個月就有了。

souta0829 wrote:
其實TESLA自從Gigafactory...(恕刪)


Tesla 不僅在 電池成本上 有很大的突破,另一方面在 軟體上 也有很高的護城河。最近 發表的 Autopilot HW 2.5 已加入 共享的 概念,仔細研讀後發現,不得不 佩服 美國人的創新及 對未來勾畫的藍圖。

Geoffgmail365 wrote:
Tesla 不僅在...(恕刪)


是啊,150萬台幣除了TESLA Model 3之外,哪裡買得到擁有Autopilot的汽車?
而且當今車市中,有哪家的自動駕駛功能比TESLA來得強悍的?
更重要的是,有哪家的自動駕駛可以像TESLA這樣用OTA就可以更新軟體?
然後自動駕駛能力還可以在買了車之後一直進步的呢?

我年紀大了,對於開車這種事情已經越來越沒興趣,開長途更只覺得疲累。
所以我真的是滿期待TESLA的Autopilot功能,
雖然目前還是做不到全自動駕駛,但至少讓我在高速公路可以輕鬆很多就值得了!
Geoffgmail365 wrote:
Tesla 不僅在 ...(恕刪)


電池成本有大突破可能不再是Tesla獨享的事,因為Thunder Power目前開放預購的電動車里程價錢比,比Model S優秀。

Thunder Power也是採用松下的電池...要松下單方面優惠Tesla很難,搞不好其他純電車廠開的出多少量採購,松下給他們的電池價格不見得比給Tesla高吧?

而且前陣子Tesla發行的垃圾債券,現在真的大爆炸了....死的死逃的逃。

j00164168 wrote:
電池成本有大突破可能不再是Tesla獨享的事,因為Thunder Power目前開放預購的電動車里程價錢比,比Model S優秀。

Thunder Power也是採用松下的電池...要松下單方面優惠Tesla很難,搞不好其他純電車廠開的出多少量採購,松下給他們的電池價格不見得比給Tesla高吧?

而且前陣子Tesla發行的垃圾債券,現在真的大爆炸了....死的死逃的逃。

我覺得Thunder Power目前是在壓低價格打知名度,
它拿到的電池價格,不可能比Tesla低。

Tesla的新超級電池廠 Gigafactory就是跟Panasonic合資設立的,
Tesla自己掌控的電池,價格會比外購貴嗎?
而且Thunder Power根本就還沒有銷售實績,
不像Tesla已經有數個車款在路上跑很久了,
還在畫大餅的新客戶會比已經有穩定銷量的龍頭老客戶拿到更好的價格?
那真是天方夜譚了。

Tesla發行的股、債向來就是這樣,也沒什麼好意外,
每次都有人唱衰,Tesla卻又一步步往上爬。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