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la Model 3真的節能減碳嗎

AndroidHTC wrote:
政策方向來看...應該叫做「升火養綠」吧...
因為核能連同發展綠能一起被降低...提升的是火力的佔比

沒辦法,同樣的預算、時間,拿來蓋核能比離岸風力爛多了
以今天這種平地感覺沒什麼風的天氣(平地1~3級風,海上4~5級),
離岸風電的海洋竹南都有88%的發電量,如果海上持續6級風就能滿載發電
冬天每天都5級風起跳,核能這種基載觀念真的要改一改了

而且真的要以核養綠,不是像某團體只會整天喊核四重啟
該做的事情是在核一/二/三的預留空間(共有八機組空間)增建+核二/三延役
但這樣數量的基載,會讓如果未來20GW的離岸風力(相當於75%負載)難以運作
快速反應的燃氣電廠就是這樣存在的,發電碳排也只有燃煤的一半而已
AndroidHTC wrote:
馬力差太多了,硬要說(恕刪)


跑一圈就只要1分57秒的model3

怎麼可能不到2分就沒電

配合麗寶的充電柱

休息時補一下電

賽道日我想是沒什麼問題~

而且超充也很近~
ariete wrote:

沒辦法,同樣的預算...(恕刪)

說個政策性的笑話:
「風光互補」、「季節協調」,可達到比核電穩定有效率的供電。
以台灣水流湍急、陰雨天數高,又處季風帶,並且時有颱風等風災會干擾的環境,大概只有經濟部能源局能打破物理定律了。

其他的就看圖吧⋯⋯

小人物櫻木 wrote:
用一日環島的特例故意嫌電動車的言論已經看到爛了,現在連環美都來?



他這個論點的確是有趣到不行,

美國的確是流行road trip.

不過美國租車太方便 又便宜,汽油更是便宜。

要我也會選擇租車啊,

但是這種長距離的road trip,本來就是有不同的規劃,不同的玩法有不同的用車需求。

以我自己在那邊幾年的經驗是,會更多人去租RV ,因為美國地大,RV的補給站多,租金也不貴。所以蠻流行租RV做road trip。
AndroidHTC wrote:
第一次推坑別人買特斯...(恕刪)


你去問問已經買的車主誰是為了環境減碳買特斯拉?

這種問題不要一直問了啦!就算我全部加起來比油車多,我就是沒有排廢氣讓你聞到。全部的車如果都是純電頂多碳都一樣,但你騎車不用戴口罩,你開車可以外循環,走在市區聞不到廢氣,停車場空氣不熱也不臭。

我從來沒有考慮過減碳⋯

以上。
chengbin wrote:


你去問問已經買的...你去問問已經買的車主誰是為了環境減碳買特斯拉?(恕刪)


當然...是我的話一定是為了400-700hp買特斯拉。
但今天的問的人不在意性能,只在意節能跟排碳Orz
有很多車主的分享得知,電費比油錢要便宜非常多

所以最簡單的算法就是,不管是火力天然氣發電,然後扣掉傳輸到你家電能的損耗後,還能便宜這麼多,代表汽油車的能量轉換率跟發電廠相比太低太低太低太低了,所以非常不減碳

這樣算起來電動車除了減很多碳還超省荷包,但現階段車子貴滿多的,還算不上省錢就是,但是省油錢之外又省了例行保養的費用,好像也不見得不划算

再談談污染,電動車的電池污染,我倒覺得不污染,原因是那是大電池,回收業來說可說是黃金,怎可能拿去當垃圾

但是汽油車一堆機油一堆添加劑,反正超多油油水水,你如何確定完全回收呢?一定是一堆沒有回收,先進國家可能還好,落後國家根本不管你有沒有回收勒
royher wrote:
PS:各位都看到特斯拉的馬力性能,但是有記得嗎。全力輸出,好像只能持續幾分鐘,過後就要降能散熱,就是爽那幾分鐘,半個鐘頭後你就還是在別人後面要別人等你。所以 不要再腦補認為真的馬力很大可以持續,

我想請你參考一下下面的影片
時速200公里可以持續跑45分不休息 , 當然電是用噴的 , 一度電只能跑2公里.
不是你所說的那樣只能持續幾分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iuIyHORZi8

賓士的EQC最高限速才180 , 應該是才是你說的沒辦法一直高速行駛 , 所以在德國才會賣得這麼差.

一般在台灣 , 就算跑山也沒馬達過熱的問題 , 只有電噴比較快 , 你這樣真的不好 , 沒做功課這樣會誤導別人
AndroidHTC wrote:
煤礦開採、精煉、運送,石油氣開採、提煉製造、運送,都有排碳,只是以台灣的狀況都仰賴進口,所以前端的碳都在國外排(不過二氧化碳無國界就是了。)


台灣的電廠燃燒的是生煤,也就是說,挖出來不用精煉,就直接燒來發電了,所以只有開採與運送的成本,而且煤礦一般是露天開採,成本遠低於要鑽井的原油。

天然氣也是一開採出來就可以燒來發電,不用精煉,它的開採成本也比原油低多了,但儲存成本高多了。
如果是用天然氣管運輸,運輸成本就會比原油低,可惜台灣是海島,只能選擇天然氣船運輸。

比較起來,汽油多了精煉過程的排碳,在加進油箱前的總排碳還是高於生煤與天然氣。
ariete wrote:
沒辦法,同樣的預算、時間,拿來蓋核能比離岸風力爛多了
以今天這種平地感覺沒什麼風的天氣(平地1~3級風,海上4~5級),
離岸風電的海洋竹南都有88%的發電量,如果海上持續6級風就能滿載發電
冬天每天都5級風起跳,核能這種基載觀念真的要改一改了


風電跟太陽能都是靠天吃飯的發電,每天發電量都不固定,所以必須輔以相同裝置容量的燃氣電廠待命,只要風電或太陽能不如預期,馬上要開啟燃氣補足發電缺口,這樣風電或太陽能的發電與燃氣發電平均下來的碳排可能比核電還差。
核能基載的說法仍有其意義,不然瑞典就不會在停掉核能多年後又重新開始核電廠建設以降碳排。


而且真的要以核養綠,不是像某團體只會整天喊核四重啟
該做的事情是在核一/二/三的預留空間(共有八機組空間)增建+核二/三延役


其實,核四的空間夠把核一二三所有的發電機組放入還有剩,還有高放射性核廢料的儲存空間夠所有發電機組放滿全力運轉100年都,還可以將核一二三的核廢料都移過來,空間都夠。
當初核四就是用來讓核一二三可以順利除役用的,結果設備較好叫安全的核四一直不能啟用,反倒讓設備較差的核一二三一直延役...


但這樣數量的基載,會讓如果未來20GW的離岸風力(相當於75%負載)難以運作
快速反應的燃氣電廠就是這樣存在的,發電碳排也只有燃煤的一半而已


離岸風電的裝置量跟實際發電量不要混為一談,台灣能蓋離岸風電的也只有雲彰隆起地,其他不是靠海岸太近就是海水太深,更何況還有故障率的考量,所以基載還是愈多愈好。

更重要的是,台灣如果被封鎖,核能發電可以撐一年,燃煤可以撐一至三個月,天然氣只能撐七天,之前發生過,因為颱風使得天然氣船遲到,差點全台限電...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