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油就是能量,轉換為動能跟熱能電也是能量,直接轉換為動能為主產生熱能幾乎可以忽略所以說一樣跑500公里的能量,汽油需要的能量要大很多,因為轉換過程要額外產生大量的熱,所以需要比電能更多的能量,才能跑到相同的500公里,代表能量轉換為火時,火災會更大所以火災都一樣危險,但特性不一樣罷了,一個是超級大火瘋狂燒光,一個是小火燒很久,都很危險只要消防隊有經驗後就好了,科技在進步過程都會有轉換期,除非不開車那當然安全
B類火災只要阻斷空氣,就可滅火,D類就要特殊的滅火器,但現在消防卻還沒有明確告知是哪一種,就一直推動電動車,在我看來什麼能量轉換跟環保都是虛假的,只要明確的表達該如何滅火,這才實際啊,因為這期間老是看到在說電動樁起火問題,問題不在電動樁那只算A類火災,目前停車塲都應該有規劃設計在內,問題是大電池,那在油電混合車上也是一樣。無法滅火,油車、電車混停,電車負責點火、油車送燃料助燃。目前有看到台北說要研究這問題,但中央似乎不太在意耶!
ysjl wrote:問題不在電動樁那只算A類火災,目前停車塲都應該有規劃設計在內,問題是大電池,那在油電混合車上也是一樣。無法滅火,油車、電車混停,電車負責點火、油車送燃料助燃。目前有看到台北說要研究這問題,但中央似乎不太在意耶! 不會發生的事情,是要研究什麼?如果不正視真正的起火原因,研究再多都沒意義
其實看現在各大廠幾乎都要改成電動車了,除非全世界禁燃油車的趨勢反轉,不然電動車只會越來越多然後消防對滅火的技術也會與時俱進,科技在進步當然也有人會反對,但是趨勢是擋不住的,若台灣停售電動車那我的model 3就值錢了,這樣也很爽,現在消防法規以燃油車為主,之後電動車多了消防法規當然也會慢慢改變
說的沒錯啊國外會用細水霧系統,但台灣法規還應對措施⋯台灣法規抄日本的,如果抄歐美的就會進展的比較快。德國之前禁停地下室,後來開放,但前提是大樓要有機具可以把車子夾出室外,還有自備滅火毯暫時防止延燒。消防法規改之前,建議社區還是自備防火毯吧,至少撐到消防隊來⋯也避免延燒損害到其他人的財產但防火毯擋不了電池燃燒產生的毒氣,社區可能還要備個防毒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