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視覺不靠譜?你能聽懂的特斯拉人工智能自動駕駛解密上集!全網最細緻!TESLA AI DAY EXPLAINED

空中巴士去年就完成了自動起降測試

https://www.airbus.com/newsroom/press-releases/en/2020/01/airbus-demonstrates-first-fully-automatic-visionbased-takeoff.html

圖盧茲,2020 年 1 月 16 日——空中巴士公司在圖盧茲-布拉尼亞克機場使用空中巴士家族的測試飛機成功進行了首次全自動視覺起飛。由兩名飛行員、兩名試飛工程師和一名試飛工程師組成的測試機組於 12 月 18 日上午 10 點 15 分左右首次起飛,在四個半小時內共進行了 8 次起飛。

“在這些里程碑式的測試中,飛機的表現符合預期。在跑道上完成對齊,等待空中交通管制的許可時,我們啟用了自動駕駛儀,”空中巴士試飛員機長 Yann Beaufils 說。“我們將油門桿移至起飛位置,並監控飛機。它開始自動移動和加速,保持跑道中心線,以系統輸入的精確轉速。飛機的機頭開始自動抬起以獲取預期的起飛俯仰值,幾秒鐘後我們就升空了。”

與其依賴儀表著陸系統 (ILS),這是目前世界各地機場在用的客機使用的現有地面設備技術,這種自動起飛是通過直接安裝在飛機上的圖像識別技術實現的飛機。

自動起飛是空客自主滑行、起飛和著陸(ATTOL)項目的一個重要里程碑。ATTOL 於 2018 年 6 月推出,是空中巴士公司正在測試的技術飛行演示器之一,以了解自動駕駛對飛機的影響。該項目的下一步將在 2020 年中期實現基於視覺的自動滑行和著陸序列。

空客的使命不是將自動駕駛作為目標,而是探索自動駕駛技術以及材料、電氣化和連接等領域的其他創新。通過這樣做,空中巴士能夠分析這些技術在應對未來關鍵工業挑戰方面的潛力,包括改善空中交通管理、解決飛行員短缺問題和加強未來運營。與此同時,空中巴士公司正在利用這些機會進一步提高飛機安全性,同時確保保持當今前所未有的水平。

對於改善飛行操作和整體飛機性能的自主技術,飛行員仍將是操作的核心。自主技術對於支持飛行員至關重要,使他們能夠減少對飛機操作的關注,更多地關注戰略決策和任務管理。
maya95 wrote:
純靠視覺大霧中飛機能...(恕刪)


這個影片剛好完整呈現兩家公司的基本思維完全不同之處。

Google的自駕AI發展跟發展alphago贏棋王有點像,
就是提供所有必要的訊息,然後透過不斷在一樣的環境反覆演練,偵錯,修改,最終把所有可能都考慮進去、然後產生解決方案,
就跟電腦下棋一樣,追求萬無一失。

這樣的自動駕駛跟飛機自動降落有點像,
飛機自動降落,機場必須提供非常多的參數以及降場的電子通道給飛機,
飛機電腦才能據此調整飛機速度、動力、高度,讓飛機走在設定的電子通道落地。
飛機沒有辦法自己在陌生的或簡易的機場自動降落。

Google的自駕車也是,要提供它高精度地圖,高精度GPS,再利用光達雷達建構汽車四周高精度物體距離,然後才能根據這些走在設定的道路上。
好處是跟飛機一樣:安全第一。
壞處是:沒有這些「高精度」的地方,就完全沒用!
你必須提供google的車這些東西,不然它沒辦法自己駕駛。
小心、遲疑、謹慎,發展十年了,還是只能在特定封閉的地方上路。

特斯拉剛好相反,
收集資訊在中央大腦訓練完了後,
目標是賦予汽車必要的能力,能在完全陌生的地方及情境,自己判斷駕駛,擁有初步能力後就大量放到路上收集資料,實戰訓練。

Google像英國紳士,絕不涉險,
Tesla像美國牛仔,大膽勇進。

谷歌絕不放棄雷達、光達、精密地圖,必須掌握所有的訊息,讓電腦用相同的邏輯,不斷驗證,運用在熟悉的環境。
它讓機器就是個機器,你坐在車內,就像坐電梯,沒什麼溫度情感。

特斯拉絕不安於現狀,常常全部砍掉重來,從偵測的方式(雷達)到演算的方式(FSD),不斷降低偵測的複雜性,不斷改變及增加汽車電腦判斷的能力,以行駛在陌生的環境。
它讓機器像人,讓機器比較有溫度,(提供電影、語音輸入、電動玩具、放屁小玩具⋯)像成人的大玩具。

沒有人會沒事想待在google的車裡,又醜又無聊,

用sexy命名車型的特斯拉剛好相反,
沒事待特斯拉車上,又潮又好玩⋯
mimipa wrote:
沒事待特斯拉車上,又潮又好玩⋯


拿人命開玩笑?

https://www.kingautos.net/320512


依照規定,擁有「自動駕駛輔助系統」的汽車品牌製造商並須定期向車輛管理局進行公開的監督與提問。然而就在近日,根據Tesla發給加州車輛管理局(DMV)的信中發現,Tesla要價1萬美元的FSD並不是真的「全自動駕駛」,而是僅擁有Level 2的輔助系統,甚至跟過去的Autopilot在技術分級上幾乎沒有差異。

去年11月20日,Tesla針對加州車輛管理局(DMV)有關FSD的疑問進行答覆,信中寫道「FSD Beta版在識別與對於物品的警示功能方面仍有限,對於靜態的物體、緊急駛出的車輛、建築區域、較複雜的十字路口等無法進行辨別。」

===

特斯拉永遠要你把雙手準備好, 這叫自動駕駛?

谷歌車子讓你在車上可以睡覺!

谷歌車子在全美跑了數千萬公里, 叫做封閉道路?
wkh2006
google 在台北能撐過一週算合格
spacewalker
有種把方向盤、油門及煞車,都取消配置,然後上路,這才是真正的自動駕駛。
飛機在怎麼精密也會出事情, 每次死傷慘重, 但大家還是會搭飛機
自動駕駛也需要容錯率, 世界上沒有百分之百不會出錯的機器, 就看大家能接收的錯誤值到哪裡, 我相信美國會接受更大的容錯值, 這也是全世界自駕車會在美國測試的原因
hahahrhr wrote:
美國會接受更大的容錯值


我猜不是, 不然你在美國stop sign 沒停到完全靜止試看看
美國地大車少
路權清楚,責任清楚, 不像台灣有"應注意而未注意",被違規的撞了,還要三七分帳
理賠金很高, 大家不敢隨便
所以自動駕駛可以找出清楚的安全駕駛規則給電腦
google 這車台灣很快就被撞報銷了, 還要賠撞他的
因為google應注意而未注意
hahahrhr
如果你有去過洛杉磯,西雅圖,紐約或看Youtube的影片就知道美國市區的交通及道路標示不是想像的這樣, 百姓的素質也沒有那麼好, 當然也有可能人種太多
mimipa wrote:
這個影片剛好完整呈現(恕刪)


其實那些大廠,最終還是得面臨大規模公測的,

除非在未經現有車主允許下偷偷搜集資料。

要不然以現有的技術,遲早都得進行到這一階段。要不就是得買其他家的資料,當然也不排除特斯拉開源。







另外一個方式,就是metaverse建構,

創造出一個足夠擬真,足夠完整的虛擬環境,吸引足夠的使用者幫做訓練,但是這個可能10年內都還達不到。

不過現在已經有部分應用在工廠的自動化設計模擬上了。
沒興趣跟言不及義又沒禮貌的人對話,被拉黑的請自己多檢討。
特斯拉只靠八個HD鏡頭收集資料
能做到這樣已經很厲害了

至於其他車廠在自駕上研發
基本上就是搞笑
看完,講得不俗。
還是回歸到最初的問題,為什麼需要自動駕駛?是一種自帶司機的自用車?還是為了【安全】理由,認為人人自駕其實是危險的?如果喜歡自動駕駛,那和計程車、公共運輸差別是什麼?如果喜歡自己駕車,那又何需自動駕駛系統?
fame872toe857
那ACC是幹啥的? 喜歡自駕 何須自駕系統? 因為人會累
lordkon wrote:
海豚有超音波.為何還被船用螺旋槳打到.一定是腦殘海豚


海豚靈活到能衝船首浪,會被螺旋漿打到?被打到的是海牛啦!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