慘!500萬特斯拉「方向盤鎖死、車門關不上」…交車17天修了3次

Geoffgmail365 wrote:
嚴格來說,Tesle...(恕刪)



是呀,大家都知道特斯拉是能源公司(所以上面才故意打"車"廠)

無論國外資金注入與特斯拉公開發債融資
(2017 3月公告融資11.5億美元
2017 8月公告提高融資至15億美元
2017 11月公告再提高融資至30億美元)

,就算有了這些注入的資金,截至至今依然尚未反映在實際產能,
樂觀點,假如投資人未來願意持續丟錢下去,
回到這篇原點->妥善率沒處理好,甚至連基本產量沒拉起來,
光在美國2016-17年就已有6萬3千人退訂不是沒道理的...


(簡單講: 投資人/融資錢給你->卻沒東西給客人->退訂等於沒錢賺->未來整體營運表現?)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
十大不可靠車款,Fiat500...(恕刪)


消費者雜誌別再完全信任他們了

連奧迪都能上榜,真的還假的

他們的調查方式本來就很無言

畢竟他們並不是調查所有車主

妥善率跟問題去汽車論壇看看反而更可靠

不過,飛雅特500品質是真的不太好

機械問題沒聽說,但是隔音差跟避震上面也不太好

走在美國爛路上會真的受不了。







整天沒在做事的屁孩 wrote:



消費者雜誌別再...(恕刪)



其實若是隔音與避震,
我倒覺得還好,有解,
且不算是妥善問題。


如果說機械方面的通病,
好比變速箱等,不好解決,
那才是嚴重的問題。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
其實若是隔音與避震...(恕刪)


事實上消費者報告給一些車壞評的理由本來就很扯

碧如凱迪拉克他們沒有評價說機械結構上有什麼問題

就因為它們的當家系統CUE因為設計的很難用,就那麼一個理由

因此就不推薦他們的車子。

還有另一個案例是明明是雙胞胎雙生車掛不同排,卻是不一樣評價。

aronyang wrote:
特斯拉由於不賺錢,...(恕刪)


我的看法也差不多
特斯拉確實有獨到技術,但其他傳統車廠也不是吃素的
對車來說可靠度跟安全性一直是最重要
其他的新奇玩意兒只是錦上添花
所謂的造車是真的造車還是造一台很像車的3C產品?

apex999 wrote:
我的看法也差不多特...(恕刪)


認同 "造一台很像車的3C產品"


有信仰+有閒暇+有錢+潮,才不會去管妥善率、公司財報這種芝麻蒜皮小事,是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d3qGohp_UI
Van116 wrote:
認同 "造一台很像車...(恕刪)


股東跟單純消費者的立場完全不同吧....
j00164168 wrote:
股東跟單純消費者的...(恕刪)


您喜歡就好嚕~


只是分析財報,可以反映要你掏錢的這家公司破綻,所以財報才有其重要性
我不是汽車專家

單純以開了十幾年的賓士跟開五個月特斯拉的感想

再參考一些傳統車廠不斷放的電動車開發進度新聞消息

我真的覺得傳統車廠在電動車關鍵技術已經落後一大截了(至少三年到五年)

電池容量、動力整合、自動駕駛技術整合,其實特斯拉真的已經到達一個"初期成熟'的程度

駕駛體驗是非常愉悅跟享受的(或許這是我一個人的觀感?!)

當然特斯拉也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

但事實上特斯拉最常被提到要改進的項目,其實都是傳統車廠的強項(高檔內裝、組裝良率....)

但在電動車關鍵技術上,我只能說特斯拉是唯一有端菜上桌的,而且已經端上來七八年(十年?)了

依常理推測,傳統車廠在關鍵技術應仍在"追趕"階段

(若不須追趕已有同水準技術,加上傳統車廠既有的造車技術,早就能推出打趴特斯拉的車了,畢竟傳統車廠目前仍有品牌光環,除非傳統車廠覺得推出打趴特斯拉的車還"不夠好",所以要再等兩三年再研發更好的電動車??)

傳統車廠將來或許很快就能"追上",但沒有真的看到、摸到、買到量產車之前

一直在廣告說兩年或三年之後會推出量產、規格如何如何(規格看起來跟現在特斯拉也差不多@@).....我真的只能先笑笑

不是說不看好,而是菜先端上桌再說,口水要怎麼噴我實在沒興趣

傳統車廠我也覺得不是吃素的,兩三年後勢必有龍爭虎鬥

但是傳統車廠先前"誤判情勢"應該是很明顯的

有幾家傳統車廠會否步上諾基亞、摩托羅拉的後路

五年後應會有第一階段的淘汰賽結果

特斯拉面臨的競爭是非常激烈險峻的






剛剛看到的,找到這篇。

https://youtu.be/eprcIMcMcfg

真的每款車可能都有車王

安全最重要,品管要達到不顧路,維修後勤服務要確實。
ʎǝuɹnoſ ʎɯ ǝǝS 等待與告別: https://youtu.be/k1lf_n0Vs-I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