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h999999 wrote:
我們家也是裝了八年了...(恕刪)
目前世界追求的零碳排,不只是電力,而是包括衣食住行在內的零碳排,電動車是重要的一環,但不只是電動車,有些城市新房已經不能裝瓦斯管線了。
現在主要的問題是太陽能和風力發電不穩定,價錢已經不是問題,現在的標案,競標之後一度電大約是幾分美元,已經比煤電便宜,只是發出來的電沒辦法貯存下來,有時候發太多,電網不能承擔,還要付費給別州請別州用電,所以貯能變成一個主要問題。除了電池,加州也有幾個水庫用來貯能。
加州目前的baseline 電力是天然氣發電,大約四成多,其它的是太陽能、風力、地熱、水力、核能等,但有時候還是向別州買電,少部分是買煤電,加州的情況比台灣好,有西部電網聯盟,可以和很多州互通有無,州法律是規定在2045年零碳排,也禁止再向外州買煤電,但可以向外州買核電、水力、太陽能等等,台灣是一個島,要自給自足就很難,台灣的天然氣因為運輸成本,也比美國貴很多。新加坡是向澳洲買太陽能,用海底電纜傳到新加坡。
幾個比較大的問題,包括太陽能板、風電和鋰電池的回收,都還沒有商業化,電池的價錢也還要繼續降低,下一代小型核電廠也還沒商業化。
至於各種發電、貯能合理的配置比例和數量,美國有些學術單位的程式可以和用電數據結合,進行估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