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台灣適合發展電動車嗎? (先說答案:不是適合問題,而是應該發展)

發展之前 薪水才是重點!!

電動車一台不便宜 換電池也不便宜

如果電動車能便宜一些

需求出來了再談發展吧!!

ecoboost256 wrote:
火力發電污染可以靠綠能一步一步改進污染問題!

核能事故一次, 台灣就差不多不能住人了!...(恕刪)


結果對於因空汙造成呼吸道或肺部疾病而死亡的人, 都還沒等到核能有事故, 就因為火力發電汙染掛了
一步一步改進汙染對他們來說已經來不及了
^^A 請多多指教~
小弟在中國全新的電動車公司擔任產品開發,目前中國已經存在跟即將出現的電動車製造商超過10家。會百花齊放的關鍵點就是2個,一個是中國政府想透過電動車發展自己的電動車供應鏈,另外一個就是電動車的門檻很低。

明年開始,中國會不斷出現NEDC續航里程超過300公里的電動車,而且這些車的性能都會很好,比現在這些低價的中國自主品牌電動車要好很多,最重要的是,售價都會在20萬-30萬人民幣左右,也就是150萬台幣以內,這個價格指的是補貼前,目前中國政府補貼的力道很強,以上海為例,除了給你塊價值9萬人民幣的牌照以外,還有地方補貼跟中央補貼,2者相加大約6萬人民幣,所以消費者實際付出的金額也就100萬台幣左右就可以開上一台續航里程300公里的SUV。

在這個產業裡才知道電池密度提升的速度之快,每年大約是10%的密度增加,意味著同樣電池容量的電池,可以有每年10%的成本下降,以此推算到2020年,成本就可以比今年少掉近40%,這個數字非常誇張,但已經是個事實了,2022年左右,一組70度的電池組可能比一台4缸的2.0L自然進氣引擎還要便宜,還不算變速箱的高成本跟處理排放的排放設備,意味著汽油車將正式進到退坡路線,而電動車所帶來的汽車架構上的變化,也將為這個產業帶來根本性的變化,舉例來說,現在車上的空調、以及各種幫浦都是靠引擎帶動,但以後全用電,這樣的架構也讓自動駕駛更容易在電動車上面實現而不是汽油車。

台灣其實是非常適合電動車,因為小,所以一個200-300公里的續航里程其實對於大部分的消費者都足夠,尤其在南部多數都是透天的房子來說,安裝一個充電樁其實很簡單,在家充電可以在晚上波谷的時候充,電費比波峰要低,更比汽油低。以一台1600kg左右的SUV來說,現在一度電大概可以開7公里左右,跟一公升汽油其實很接近,但一度電是多少錢?一公升汽油是多少錢?

台灣已經在這個產業裡嚴重落後了,未來的電動車肯定是中國市場所引領,除了市場規模太大(2022年3000萬台),就是中國政府全力扶持相關供應鏈,現在電池這個最重要的部分,中國廠商的能耐已經跟全世界接近平手,美國現在回頭想去用石油,歐洲還不敢全面放棄內燃機的情形下,這些地區的車廠被中國超越只是時間問題。
世界潮流不可擋,十年前的iPhone 橫空出世,引領了手機產業大進步,滅亡了當時的世界前三手機公司(NOKIA,Motorola ,黑莓)。往后十年,歷史即將重演,大家拭目以待
PM2.5誰排放最多?
依照環保署的資料,工業生產及車輛是空氣污染最大的元兇
若是採用內燃機集中化(即發展電動車輛),理論上應可減少汽機車排放廢氣量
但是工業生產的污染還是無解
至於臺灣最仰賴的火力發電,燒油燒煤環不環保就很難說了
畢竟綠能發電相當不穩定,儲電設備及技術也是很高的門檻,要替代火力發電不太可能
在把核能這個選項刪掉之後,就只有火力發電啦!

還有目前發展電動車的最大阻礙,個人覺得倒不是電力的不足
而是汽油車商及販售燃油業者為了維持利益,以保護國內汽車產業為名,遊說政府不要降低電動車稅率,不要廣設充電站,不然大家都買進口車,國產車沒人買國內就有一堆人失業造成經濟衝擊選票流失bra bra bra...
SO電動車是個國際趨勢,目前在臺灣卻仍被無視,政府沒什麼想要推,
僅靠電動車商的資源來推廣很困難,畢竟我們市場小,車商願意投入基礎設施(充電站)的成本也有限
加油阿!EV!


等充能站普及還有5分鐘快充不然都是假的業障重
這種議題就當刷刷存在感也不會比較有名氣啦
就像tesla一樣有些人聽都沒聽過,還自駕?
pabo0113 wrote:
連吹冷氣都不行了 ...(恕刪)


你就慢慢笑嘿

5年後你會閉嘴

10年後你只有買下去而己

我在和你說未來趨勢

你來和我說抄短線?

眼光放遠點吧。。。
電動車----> 夜間離峰充電 ⋯⋯>換裝智慧電錶⋯⋯>容易掌控離峰尖峰用電分配⋯⋯>實質達到節能環保
潮流是很難阻擋的. 電腦, 手機, 汽車, 這些都是一開始很昂貴, 一旦進入大量生產, 普及的速度令人瞠目結舌. 中國大量的工業發展, 造成難以處理的空污問題. 未來電動車應該是以中國為首.
內容已經刪除了所以不要再看了謝謝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