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Tesla股價衝破1000美元,超越Toyota成為全球市值最高汽車公司

小小小新手 wrote:
你知道為什麼toyota...(恕刪)


內容真的棒到不行

除此之外,全球車廠不搞電動車就是因為不可能搞得起來,主因就是電池無法突破,但馬斯克除了火箭搞起來之外,電動車也搞起來了,而那時的特斯拉沒錢研發沒產能生產,還可以搞得起來,真的是強強強到爆炸啊

看看蘋果研發電動車沒什麼東西180億美金就不見了,其他車廠也不用說了研發都是幾百億起跳,而特斯拉從一開始到現在只賠掉57億美金,然後幾年前做出來的車現在還沒敵手

那時美政府貸款給特斯拉4億多,結果特斯拉賺錢後馬上連本帶利提前8年時間還給政府,然後特斯拉又沒錢了,哈哈哈

我是覺得台灣人要兩三年比較普及後才會發現,未來世代是電動車,而且量出來後主要電池成本也會降得快,普及也會比想像來得快,所以重點還是誰在電動車取得優勢,能有碩大的獲利

所以特斯拉絕對會取代豐田龍頭是一定的,並且還附一個現實版鋼鐵人馬斯克,誰有辦法比
這個計算方式是把庫藏股計入市值的計算, Toyota 持有的庫藏股現在市值約 300 億美元.

資料來源: Bloomberg


sking17 wrote:
早上TOYOTA的市值大約2100億美元左右。
不知道有沒有算錯?
養生花茶 wrote:
是自動駕駛還沒成熟吧?

電動車非常成熟了,如果電動車價錢來到80萬NT,油車廠至少倒一半去了。 電車是趨勢~~。

目前來說還不會,充電的問題先解決才是重點
車子系統成不成熟沒什麼意見,也不是重點,但充電的問題顯然不成熟
超充站普及度要夠多,能媲美加油站、充電速度夠快,目前來講還是不夠快
簡單講就是要能顧及到家裡無法裝充電柱的人
不用擔心充電的問題
Naughty Dog wrote:
目前來說還不會,充電(恕刪)


其實台灣地小,充一次電最少跑400,這樣長途旅遊才用到超充,而v3超充站5分鐘充120公里,還可以買旅充用110充整晚的,我聽車主說其實都是沒開過的會擔心充電很麻煩,其實沒什麼問題,坦白說那時我也以為很麻煩,哈哈,但超充站要蓋多點就是

至於車位無法安裝充電樁的那就買油車就好了,何必把自己跟別人搞那麼累呢

然後美國,大陸地那麼大,特斯拉都賣得嚇嚇叫了而且越賣越多,而且更重要是特斯拉生產不出來更多,現在是交兩三年前訂的model 3,現在model y的訂單比s, x, 3加起來還多,還有cyberturk 有60幾萬訂單

至於股價漲翻天這很正常,若是等到電動車普及家裡充電樁普及,5分鐘充300公里時,那時的股價就只能幫人抬轎,所以股價可以超前部署,也可以等真的普及後再來投資,看人開心就好,現在股價就是超前部署後的結果

疑推電動車不夠快,BMW 執行長明年換人
這就是沒有超前部署的結果啊
我還是期待各大傳統車廠推出的電動車~!!
造車工藝! 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學得來的!
暴走浣熊 wrote:
我還是期待各大傳統車廠推出的電動車~!!
造車工藝! 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學得來的!



這種事情,消費者應該都是樂觀其成的,越多車廠投入電車充電網絡會更完整,

不過要注意的是,電車其實已經逐漸由以前油車講究的駕車樂趣,轉換成數位產品的使用者體驗,

而使用者體驗,越早切入越好,一旦使用者熟悉習慣了某種操作系統,之後要在轉換就困難了。這也是為何特斯拉車主的下一台車回購率會高到如此嚇人⋯⋯
現在電動車的情況對照手機的發展歷史, 就好像 Apple 推出 iPhone 熱賣, Nokia 推出 Symbian 系統迎戰, Blackberry 收購 QNX 而且仍然堅持手機要有鍵盤. 但是 Android 陣營還沒形成...


alphaelf wrote:
這種事情,消費者應該都是樂觀其成的,越多車廠投入電車充電網絡會更完整,
不過要注意的是,電車其實已經逐漸由以前油車講究的駕車樂趣,轉換成數位產品的使用者體驗,
而使用者體驗,越早切入越好,一旦使用者熟悉習慣了某種操作系統,之後要在轉換就困難了。這也是為何特斯拉車主的下一台車回購率會高到如此嚇人⋯⋯
chefwu wrote:
但是 Android 陣營還沒形成


你把 微軟的smart phone 給遺忘了啊⋯⋯⋯⋯⋯⋯⋯⋯⋯⋯⋯
沒想到還有人記得 Windows Mobile, 失敬失敬. 在下只有看過別人使用 Pocket PC, 沒有自己用過, 竟然給忘了.


alphaelf wrote:
你把 微軟的smart phone 給遺忘了啊⋯⋯⋯⋯⋯⋯⋯⋯⋯⋯⋯
暴走浣熊 wrote:
我還是期待各大傳統車(恕刪)



真的,若是特斯拉做電動車還輸人的話,當然買傳統車商的啊

只不過,我的朋友還有網路上看車友的心得,之前都是雙b1a或保時捷之類的,然後最常聽到他們的心得是回不去了

什麼組裝品質不好拉,在台尚未健全的售後服務拉,他們都吞了,因為他們就是愛特斯拉的車

再來傳統車廠的造車工藝,主要是引擎跟底盤的技術,這個才是讓後進無法切入的地方,像是大陸車廠跟那智傑等,至於其他組裝品質跟內裝我真覺得那是最簡單的,再來是特斯拉那個內裝是實木嗎?我真看不出來是塑料耶,坦白說我還滿喜歡這種內裝,不像傳統車廠塑料皮加塑料木紋,或是我不是車主才感覺不出哪裡質感不好等等

但現在就是反過來了,特斯拉先掌握了電動車跟自駕領先結合的技術,傳統車廠反過來變成很難切入電動車的利基點了,立場就像現在的大陸車廠跟那智傑一樣

所以囉以後一定是產品說話的,馬斯克說過,把廣告費用去做好車,然好的產品就不用廣告,因此特斯拉不花廣告費,也沒有經銷商,光這點就無敵了,成本就比別人少太多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