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pilot》失誤案例-轉向偏移至匝道分隔島

fatfellow wrote:

都給你 scale.com 的資料了


哈哈哈! 代表你跟本沒跟上時代,就算不懂英文
用chrome 內建的轉中文也可以看懂 !

說實在的內容了無新意

還有我會提雷射筆,是因為是一 好例子:沒法規限制 (我知道已有些國家定為違禁品)

LiDAR有法規制定頻率了嗎 ? 如果現在沒有,不代表以後沒有 ...
當你認為很好的產品,一旦被 法規 定死,就完了
alphaelf wrote:
其實是看用在什麼地方(恕刪)


其實我大概都知道,2者各有優缺點,剛好可以互補

如 判斷 道路 不足 ,所以才會提 GNSS correction
(在國內稱 egnss , VBS-RTK ,之前我網址都有給,只是有人自大到視而不見)
+HDMAP ..... 但是 ..... 算了反正也沒人看的懂

Points Cloud Data : 國內的 1M DEM 就是這樣做的(但是因為雲的因素,資料品質並不全面) ,目前也在地面用做 3D建物塑模測製 ,而且還能測出真實顏色

純軟體opensource 雖然多,但是因為沒有人算完全成功,代表一定需要有更好的邏輯(演算法) 才能成功

我只是想知道 fatfellow $200 是做到什麼等級 .... 講的好像很厲害 C/P 值很高,又提不出文件
然後又說靠他那套,純硬體就可以解決 ... 一直在砭軟體
306XR wrote:
其實我大概都知道,2(恕刪)


其實對於自動駕駛來說

光是無法辨識交通號誌跟標示,光達就已經不可能獨立存在了。
alphaelf wrote:


其實是看用在什麼...(恕刪)


Point cloud data 本來就不是新東西
但它就是比攝像頭還來的精準
而且固態光達本身就具備有 local zoom 
這點攝像頭做不到

最重要一點
是特斯拉只單用一樣
沒有任何 redundancy 
這才是問題所在

它可以用法律來推責
但不是每家車廠願意讓駕駛來擔責任

不要用擠牙膏這種錯誤觀念
沒有一家車廠可以擔責任
尤其是在 737 max MCAS 出問題之後
沒有任何一家保險公司敢擔保安全問題
誰敢像特斯拉跟 Uber 亂衝
Uber 在撞死人之後已經收斂很多了

但就是有一家
認為用 2D 影像可以教會後面的軟體
來預測每個畫素的深度
而且還沒有第二套系統來互相驗證

它們敢這樣搞
我還不敢坐
遲早會因為它們出事
導致真正的自駕會更晚上市

這個業界的人
都把 autonomy day 當無知在看
alphaelf wrote:


其實對於自動駕駛...(恕刪)


你哪隻眼睛看到我說過光達是獨立存在的?
不要亂說話

要達到系統的 FUSA 要求
是不可能只單靠一套系統
而特斯拉的 object detection/classification 
就是有單一失誤的點
那就是一旦它的攝像頭出問題
基本上它的自駕就完了

737 max MCAS 不就是最好的例子
好好兩個 AOA sensor 不互相驗證
只要一個感應器送出錯誤訊號
就給你直接摔

不要在哪裡給我戴帽子
306XR wrote:


哈哈哈! 代表你...(恕刪)


怎麼會沒有
DOT HS 809 811 

FCC 的規範文件編號我現在想不起來

EU 要去找一下

真的不要秀下限了
alphaelf wrote:


其實對於自動駕駛...(恕刪)


還有是誰跟妳說看不到交通號誌跟 stop sign?
光從形狀就可以判定
你還真的以為需要看的到顏色跟字體?
306XR wrote:


其實我大概都知道...(恕刪)


真的等你做了五年系統開發再來說話
你連雷射跟光達的法規都不知道
還在哪裡講笑話

真的不要一直丟台灣人可以嗎?
fatfellow wrote:


Point cl...(恕刪)

特斯拉不是有搭配超音波跟雷達嗎?這篇前面有人有貼圖片出來,應該不是只依靠攝影機一項技術吧,不然的確可靠性有點令人擔憂
Bazooga wrote:

特斯拉不是有搭配超...(恕刪)


它家物件判定就只靠攝像頭給的資料
所以整個 autonomy day 一直在跳針
它們可以用 2D 影像來取代真正 3D point cloud data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