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yota 近日於官方網站上表示,已經與中國 BYD 比亞迪汽車簽訂合約,雙方將就電動車及電動車電池等方面展開合作,攜手共同開發純電房車與低底盤的純電 SUV 運動休旅,共同為降低 CO2 排放量及減緩全球暖化速度努力。未來雙方合作所開發的電動車將會掛上 Toyota 品牌名,並預計在 2020 年至 2025 年間陸續於中國推出。節錄 U-Car是1+1>2或是兩強互相勾心鬥角Time will tell~
ECOTEC wrote:日本人機電系統很強的,哪天會賺了。豐田就來了 真的,日本對機電馬達都非常強,幾乎這方面相關的家電或空調或車子都是日本企業的天下,台灣汽車只能靠組裝賺錢,雖然也可以賺不少,台灣這邊應該是半導體上下游比較強!! 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強項
ECOTEC wrote:給你一個提示,燒股東(恕刪) 其實他們都停止研發了,那就是失敗了不是?再者是一直說他們沒有失敗,再一直討論這話題有何意義呢??再來是豐田的油電領先,後進包含特斯拉要切入就不是容易的事,特斯拉次世代的電動車領先,豐田要卡位我也覺得不容易,但這不是我或你說了算,特斯拉還沒完整獲利年度,股價就快追上豐田,代表大家是比較看好特斯拉的但是投資者看法也不一定對,搞不好是豐田被低估了,也搞不好電動車換特斯拉大放光彩,這要時間才能印證吧,但最近知道豐田還是不放棄氫燃料電池,馬斯克的看法是氫燃料需要大量電力產生燃料,還要每台車背一台發電機所以總轉換率只有百分之50 實在是#$%,那我們就慢慢看之後變化吧
koblongata wrote:就股價來說的話,馬斯克自己有時候都說太高了 就董事會的目標,馬斯克沒有薪水,只有特斯拉市直到6500億時,馬斯克才能領取所有獎勵,所以馬斯克是不可能覺得特斯拉股價太高的但是要領第一次認股權獎勵,馬斯克要付出近6億美金,但他錢都花在特斯拉,所以他沒錢了然後他賣光所有豪宅,所有推文抱怨特斯拉股價太高,要賣光所有資產,他女友在生氣但他可以賣股票然後去認獎勵的股票便宜很多,但他沒有他選擇賣光所有房子,由此可見他多看重特斯拉,一般有錢人很少這樣做,然後特斯拉股東也習慣了,因為特斯拉不想花錢廣告,所以馬斯克常常有瘋狂言論,然後就上新聞了
fabulous2600 wrote:他的超前部屬真的好前(恕刪) 講到這我真的不得不佩服,你知道space x火箭公司不上市,是因為這公司並不是要賺錢而是要上火星,沒上市就沒資金,所以要接nasa的單賺錢,開發星鍊計畫,是要有經費繼續研發,谷歌也有投資space x其目的也不是為了賺錢,沒會不會成功我不知道,但這精神我真佩服
股價多少不重要,各公司的股價都是跟自己比的。產品要有商業化才算是商品,要不然都只是夢想。其他車廠也許有他獨特的技術,但是目前為止,台灣能買得到的且具有參考價值的只有 i3 , leaf,Tesla Mx Ms M3, 其他的數量都不夠大到足以做為電池衰退與續航力的數據。各廠的電車都有自己的賣點,挑對切入點找到適合自己的就好。
t9996455 wrote:其實他們都停止研...(恕刪) 戴森的新聞稿是停止上市計劃,因為每台車要有15萬英鎊的利潤,他們才能賺錢。換句話說它賣電池就好不用賣整車。但原型車已經出來了,固態電池也出來了,規格是完全超越特斯拉,這樣叫做研發失敗,這是你的邏輯的話。那就當做失敗吧,我沒意見。要是特斯拉百萬英哩電池研發落後被超越。那它就淪落成組車廠。電池才是關鍵,不是整台車。車身的話傳統車廠做的更好。
ECOTEC wrote:戴森的新聞稿是停止上市計劃 這樣不叫失敗,那什麼叫失敗??這樣說來每個研發電動車,但沒上市計劃的都成功了如果當初吸塵器停止上市計劃,戴森就更成功了?真無聊這話題可以別繼續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