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 Surface Pro 11 / Laptop 7 將於 6/18 在台上市,售價 35,888 元起

jjolm221 wrote:
TESTV用什麼東西...(恕刪)


這是你自己提的且推薦的頻道。

你不敢問那我就下結論了。

你推薦的頻道都不想用Surface Pro 11當工作機了

你還要用這個頻道來說Surface Pro 11好用?

順便提到顯卡性能

yuxian wrote:
這是你自己提的且推薦...(恕刪)


你是不曉得有句話說「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嗎?

那我也可以說蘋果爹很愛用三爽跟Google的東西就放棄愛鳳阿,還有喜歡AI筆電就放棄Mac,你沒證據就不要亂講好嗎?
jjolm221 wrote:
你是不曉得有句話說「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嗎?

那我也可以說蘋果爹很愛用三爽跟Google的東西就放棄愛鳳阿,你沒證據就不要亂講好嗎?


連什麼爹都可以搬出來說了

奉勸你看YT慎選頻道

以免自己買錯產品還怪罪別人推薦。

還有別亂丟影片,我不會幫忙點的。
yuxian wrote:
連什麼爹都可以搬出來...(恕刪)


蘋果爹也很愛用蘋果產品阿,起碼比彼得森還要專業很多了.......
在外面可以不用充電焦慮 ,目前想要windows系統,就是有這樣的方案~
我換掉原因 就是蘋果不值那個價格~ M4 平板 吹多好,就還只是高貴的玩具~
除了跑分 之外 ,吹很快, 還有什麼跑工業軟體的價值?
不用在那邊跟我吹 蘋果多好,我的信箱是 @ME 帳號開頭,至少都老蘋果用戶,有用一段時間了...
蠻有趣的,為了10萬以下的玩具 在那邊爭~

我用起來沒問題,是因為軟體開發商已經為 windows on arm 有專門軟體,但是蘋果平台上,他們就是不支援...
這就是差異, 生財工具,有支援軟體才好用, 要不然都是高貴電子玩具~


一堆實況主 ,隔靴子搔癢,不講未來重點:
1. 早期我也是台灣一堆人還沒用蘋果電腦時,本人就已經開始用了,因為跟其他WINDOWS 筆電的,
待機不用充電的使用時間長,外面工作真舒服~
目前WINDOWS 筆電 已經趕上 蘋果號稱的外出不用充電的優勢~
對比傳統WINDOWS 筆電只能外出用個 1~3小時內 ,對比 15小時以上.
但是 2024的重點是這個大哥, 蘋果的競爭對手 ,已經趕起來了 ,不要還懷在過去的成功~


2. 當平板也能跑WINDOWS 桌機軟體時, 蘋果平板 跟 MACBOOK 作業系統賣兩份很貴的價格 ,還有優勢嗎?
如果我在工作用的使用者 都開始注意這一點, 那一堆採購的公司戶,不會留意這問題嗎?
蘋果平板號稱 生產力 ,結果 只有跑分 ,說實在的沒有商業軟體支援~

3. 未來獨立授權結束,其他晶片廠也可以 WINDOWS ON ARM , 平板可以賣很低價格時, 價格戰開打時~

4. 若未來WINDOWS ON ARM 正式支援外接顯示卡或顯示晶片呢? 甚至開始出PC桌機套餐時, 蘋果還能有什麼優勢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dGdHjIncbk

科技業 一直很競爭 , 一個大缺失 就可能跟 INTEL的困境一樣....
反正 我這吃瓜的 ,一直看戲~
花生加牛奶 wrote:
我用起來沒問題,是因為軟體開發商已經為 windows on arm 有專門軟體,但是蘋果平台上,他們就是不支援...
這就是差異, 生財工具,有支援軟體才好用, 要不然都是高貴電子玩具~

我直接框出你這段話的重點問題所在。

不就我前面回過的,你一直都用錯OS了。就算你是多老用戶都一樣。

你只是為了可以長時間在外面使用才用Macbook,
但你要用的專門軟體根本不想在Mac OS上面開發。

是你用錯作業系統的問題。
說那麼多還不是一句,就是從頭到尾都用錯作業系統而已。

就像我最常玩的一套遊戲地平線4就是沒有Mac OS版本。
所以我為了這套我會玩的遊戲一直抱怨Mac OS有多爛會是正確的嗎?

軟體開發商就認為客群在Win上。
這軟體開發商就是微軟!

你怎麼在用Mac OS之前不先考慮一下你要用的專業軟體根本沒考慮到Mac的用戶?
這從頭到尾跟蘋果轉型到ARM根本壓根沒關係吧。

你自己都可以說出生財工具有支援軟體才好用,
那你怎麼不去看彼得森的影片看看Win On ARM的軟體相容性有多爛。
那是你的生財工具不是我的生財工具,也不是代表是所有人的生財工具。


你拿一套根本不在Mac OS開發的軟體商說明蘋果有多爛這什麼詭異邏輯。

所以簡單而言這就是簡單邏輯問題,
誰在跟你為了十萬的東西爭執。莫名其妙!

邏輯上這麼多詭辯,簡單一句就是你用一套你自己在用卻根本不會在Mac OS開發的專業軟件,用這軟體一竿子打翻一條船。
卻沒看見更多桿子正在揮向Win On ARM這條船。

要嘴軟體相容性,先去看看Win ON ARM有多糟糕吧。
糟糕到我寧可買7840U的筆電我也不願買Win ON ARM

對,我去日本帶的筆電就是7840U Win筆電,
在跟你回覆的我自始自終就是一個Win筆電用戶。
我跟你不同,Macbook M才是我買來玩票用的。我現在就是用我是Win老用戶來跟你回的。

我是以我Win用戶的立場去批判Win ON ARM有多糟糕讓我不想選他帶去日本。

我在日本飯店用的就是新買的7840U “Win”筆電。
剛買好就直接帶出國了。
但我從來沒後悔選擇買他。
我就是為了相容性問題才不買Surface Pro 11的。

就算Surface Pro 11比我的7840U win筆電有多省電都沒用。
我可不想出國遇到軟體不相容問題在煩惱。
軟體都是我在日本直接下載安裝的。遇到任何相容問題我都會想摔筆電。
7840U X86筆電就是沒這種煩惱。

而你也根本沒看到目前Win On ARM在外面要使用專業軟件全速跑效能的時候。
使用時間會縮短多少。

來源





綜合以上,那是你的生財工具軟體自始至終根本就不會在Mac OS上開發。
自己用錯系統的要怪誰?

自己為了在外面的使用時間去拋棄WinOS,那是你的問題不是我的問題。
你用錯那麼多年作業系統現在總算才發現自己用錯作業系統了。真難得。

我以Win用戶的立場恭喜你來Win了。歡迎歡迎。

我的玩票Macbook筆電也是從X86玩到ARM,(Macbook我一直都是玩票性質)
所以我才會清楚蘋果轉換平台花了十年研發一次到位有多成功。

Mac on ARM有多成功,Win On ARM就有多失敗。

很多人的生財工具軟體Mac上面本來就有開發版本,包含那些影音創作者,
這時候Win ON ARM就根本不是最佳選擇。

影音創作者外出剪輯影片要全效能去跑。
原來電池模式下的Surface Pro 11的長時間使用是用降頻達成的
蘋果可是實打實的全開效能下去跑還有這麼長的使用時間。
vincent700523
外出使用全效能跑且只看電池模式,那就要參考Cinebench2024多核跑分,或者要用編輯/影像轉檔來實測時間,你被這篇測試給誤導了,因為我相信你也沒那麼不專業,建議可多看一些實測的效能比對。[微笑]
vincent700523
正確比較邏輯要換成MacBook Air M3 vs. Surface Laptop 7(X Elite) vs. Surface Laptop 6(MTL-H),才可在同樣基準下比較而得出結論。
蘋果好棒棒,自己高興使用就好,
你講的那些優點,對於我最近把蘋果設備出清, 根本沒差~
我當初選用蘋果只在意方便帶出門長期有電可用就行,當時絕對領先.
而且對我而言,工作上,一直都是WINDOWS可用軟體比蘋果平台多~
既然WINDOWS 出了可用很久的筆電,就換回去了~

您講的那些,在我投資眼光中,蘋果對於一般筆電,已沒有多大先行者優勢~
就跟特斯拉 在其他車廠跟進電動車之後, 領先優勢慢慢消失....
花生加牛奶 wrote:
蘋果好棒棒,自己高興使用就好,
你講的那些優點,對於我最近把蘋果設備出清, 根本沒差~
我當初選用只在意方便帶出門長期有電可用就行,
而且對我而言,工作上,一直都是WINDOWS可用軟體比蘋果平台多~
既然WINDOWS 出了可用很久的筆電,就換回去了~

您講的那些,在我投資眼光中,蘋果對於一般筆電,已沒有多大先行者優勢~
就跟特斯拉 在其他車廠跟進電動車之後, 領先優勢慢慢消失....


我不是跟你說過我自始自終就是Win用戶嗎 ?

請隨意謾罵蘋果,跟我無關
我只是在分析一樣產品而已,而且同時我也決定不用surface pro 11當白老鼠.

另外一點,特斯拉是把電動車專利直接分享給其他廠商使用。
並不是其他廠商厲害。
其他廠商只是在享用特斯拉的專利而已。

特斯拉為什麼不怕開放專利?因為他們要翻轉整個產業

馬斯克也的確達到目的了,這十年直接扭轉電動車的市佔率。

你想得很狹隘,以為特斯拉輸了,但這只是在馬斯克計畫之中必定會發生的事情而已。
上面文章寫得很清楚
“ 特斯拉對他來說不只是電動車,他在想的是如何用科技,設計解決人類過度使用地球資源的方法,電動車是工具而不是目的。”
而這是2014年的事情了。

就跟你判斷蘋果跟微軟轉換ARM上的問題一樣,始終在錯誤的點上做誤判。
花生加牛奶
也不用再跟我講多少 xdd 我投資累積資產目前有10位數,還要您指導嗎? 到此為止~
yuxian
原來你缺十萬所以賣掉手上的Macbook跟ipad ,我瞭解了。難怪我認識那些投資理財很成功的朋友,基本上都是3C白痴。只要可以操盤,根本不用瞭解3C
有很多影音生產力的專業用戶,Win不管有沒有走ARM根本達不到要求,

Win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色管超級爛,我修出來的照片跟看到的照片或影片,
調色完在別人電腦看又是不同色調。

另外開啟HEIF超級慢,支援性超低。

Mac著重的生產力都在影音方面,系統層級的色管不用管用什麼軟體,通通一次校色就搞定。
而在影音處理方面都有獨立的加速器,
我在Mac上面整理HEIF照片遠遠快過於在Win整理HEIF照片。

在MAC上我還沒遇過開啟不了的HEIF照片,結果在WIN碰到了。
諸如此類的影像管理問題在Win上不斷出現問題,這就難免對於色彩要求特別高的生產力用戶都在Mac當釘子戶了。

Win到現在還做不好。我在Mac上色調統一的照片,
在Win上卻是看到不同色調表現,用不同軟體有不同色調。
就算支援色管都會入校色檔也一樣糟糕,更不要說軟體對於HEIF的支援性超爛。

我副機用Macbook也是因為影像處理跟管理的問題而選擇MAC

而Macbook很簡單,就是從X86轉換到ARM時代的時候,把原本在MAC上所有生產力專業用戶顧好就好。
MAC一直以來本來就不是什麼生產力通吃的系統,著重的生產力用戶也是特定族群。

但第一時間蘋果就是有辦法把這些專業用戶全部馬上投往ARM的機器上面。

但微軟呢 ?
在Win ON ARM的軟體支援其差無比,我光是查找我自己平日需求的Win軟體就有人分享不支援了。
轉譯也沒辦法執行。

這在我Mac的轉換過程裡面,是完全沒發生過的。
我從X86轉到ARM時,我在MAC用的軟體沒有任何一套轉換不了,同時也都執行的很順暢。
而且這是第一代M1就直接辦到的事情。
所以我買到現在都還是不用繼續換機,M1繼續用下去。
反正這是影像管理跟處理專用的機子。

反觀Win ON ARM呢 ?
還在搞笑中。我本質是Win用戶使用者,看了相容性也完全不敢轉過去。

甚至最重要的Prism轉譯軟體還是高通主導提供的,我就問問看微軟這些年到底在幹什麼了 ?
yuxian wrote:
有很多影音生產力的專...(恕刪)


但你用蘋果設備就會遇到相容問題啊

不然為何最新AI都不支援舊哀鳳呢,連i15也都不支援真的笑死,還有Apple Pencil Pro也都不支援舊款iPad Pro跟Air,根本就是逼你買到最新款阿,被庫克弄成賺錢形狀的蘋果吃相很難看,更不用說還有擠牙膏,起碼賈伯斯還有未來的說


難怪i15系列在中國賣不動就降價,台灣都沒降價的份,畢竟台灣一堆盤子阿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