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rface Book / SB 專用討論頁

gouki201 wrote:
10000以下的話, 這台就是神機了


http://24h.pchome.com.tw/prod/DHAFBJ-A9006IWU1?q=/S/DHAA3S

這是asus UX305 13.3" 的筆電產品, i5-5200/4g ram/256g ssd/無獨顯/1.3kg, 售價35000.

http://www.microsoftstore.com/store/msusa/en_US/pdp/productID.325716000?icid=en_US_SurfaceBk_cat_modG_100615

這是surface book的報價網頁. 選i5-6???/8g ram/128g ssd/無獨顯/1.5kg 售價1500美金約49000台幣.

兩者比較, 以surface book為準
貴14000 (敗)
使用新一代cpu (勝)
ram多4g (勝)
ssd少128g (敗)
多重200g (敗)
螢幕大一點解析度差不多 (平)
續航力 (勝)
可分離有平板模式 (勝)
附手寫筆 (勝)

多花14000可以換到續航力, 新一代cpu, 多一倍ram, 平板模式與筆, 不過重一點, 硬碟容量減半.
硬碟換成 256g 需要再多花200美金, 也就是6000多台幣, 整機價差拉到2w.
就看消費者買不買單了. 我覺得華碩UX305會賣的比較好...

bbchen07 wrote:
以筆電來看SB的重...(恕刪)


真要買, 本身也會直接放棄獨顯買SP4(剩下來的錢買IPHONE也好)

或者買 輕型電競筆電 + IPAD MINI or AIR 2,

六萬塊早可以做到完美的兩個夢想一次完成了.

重點SB比SP4更容易挑出缺點, SP4從製造開始完美性天生就比較強了


cuteyu wrote:
http://24h...(恕刪)


嗯.. 最終是人就逃離不了"價錢"因素阿..

學生頂多35K就是門檻, 主流始終在20K~40K裡面,
45K能承受的人就很了不起了, 還要說到6萬的獨顯版本的話,
可能去買MACBOOK PRO四核還比較好.. SB再強也沒4核

跟基本款比的話, 個人覺得也許XPS 13 I5版會比較好,
13.3重量輕400公克, 價錢差不多, 規格差一點.

日本的HZ750 13.3 750公克筆電不容易買到, 不然重量差兩倍了.
同樣13.5 vs 13.3吋卻差了800公克, 更堅固是好處, 但差太多了

說到底重量差這麼多 規格好可分離也換不到吧.
個人認為這台始終還是 "沒獨顯版本?乾脆別買"
cuteyu wrote:
http://24h...(恕刪)


看了微軟的使用影片我發現SB有一個很令人在意的缺點,他當平板模式用筆繪圖或筆記那螢幕轉軸真的不夠堅固超晃的,真的就差那背架阿,犧牲一點重量跟美觀應該是值得的
基本上到了這種設計和規格
可想而知也不會在主流的消費價位帶內

XPS13、MBP都無法變成平板
螢幕沒有觸控的功能
解析度差了一截
(顯色可能也會輸 因為XPS13和MBP從來就不是第一)
續航力小輸
外型的部分MBP輸其它兩者
潮度我認為也不及Surface Book
多個幾千塊應該還算值得

而且預算一旦到了40K 50K或更高
要他們再多加幾K換一台更令人喜愛的電腦
不成問題
compaq624 wrote:
看了微軟的使用影片我發現SB有一個很令人在意的缺點,他當平板模式用筆繪圖或筆記那螢幕轉軸真的不夠堅固超晃的


以個人使用習慣來說這不算什麼問題.

假如用鍵盤我通常會配滑鼠而非觸控筆.

若不配鍵盤, 平板會直接放在桌上或拿在手上, 用手觸碰或使用觸控筆, 這時也不會晃.

不過surface book確實不是我的菜, surface pro系列比較吸引我.

而且我覺得surface book 會叫好不叫座, 因為太貴又太重.

個人認為 Windows 生態系的強項在鍵盤滑鼠的操作介面, 多年來累積很多為鍵盤滑鼠設計的商用軟體.

Windows 筆電近年賣不好的原因是欠缺mobile, 而mobile最需要的是輕與續航力.

所以筆電不管是傳統樣式或新款2合一, 能做到mobile就賣的好, 反之則差.

你看apple mac 不就賣的嚇嚇叫, 整體筆電市場衰退但mac的銷售卻能上升, 關鍵就在mobile.

說來可悲, 明明買mac的人有很大比例灌windows, ms 卻沒努力朝mobile走, 讓這錢給apple賺.

說真的ms要不要考慮換個產品經理啊.....
cuteyu wrote:
以個人使用習慣來說...(恕刪)


同感, 買這不如買SP4或者純電競筆電(螢幕可更大, 散熱更好)
這台真的價值就在輕便的電競(尚可)模式下, 不用到那顆GPU真的買不了,
反過來就是遊戲/3D製作/影像處理類運用不用到, GPU只是"有比較好"的存在.

MACBOOK能吸引人走WIN族群很大理由是因為續航性吧.
真正跑的到十小時的永遠都是MACBOOK, 電源管理設計好.
WIN裡面最高好像也只有CARBON X1系列之類八小時多左右.

1.續航性(電源管理設計強)
2.雙系統(能灌兩種系統的可能性,多一種總是好的, 吸引盲目的人)
3.果迷(品牌迷思, 大家說好就是好了)
4.外觀先進感強(銀色加上發光的蘋果)
5.堅固性強(重量比WIN筆電重不是沒有理由的)
6.OSX乾淨簡潔, 有些較強的部分
7.品質好品管好, 高價下的代價存在(貴就是好的盲目人也多)

感覺某個程度上, 越盲目越容易去買蘋果就是了.
就是看得不夠全面, 僅用品牌印象就選擇蘋果的人很多

重量上的行動性似乎還是WIN族群強, 但續航下的行動性差太多就是問題點了.

其實光看發表會也是蘋果強, 微軟的發表會品質感沒人高又有敷衍感.
小弟最近也是在看筆電想代替桌機,但其實帶出去的機會很少,畢竟不是上班族,

Surface book 一堆人說讚,我是看不出來,有獨顯還要58000,靠我桌機20000打死,再買一台iPad mini,還有三萬可以亂買筆電,

Surface pro4還比較吸引我,在macbook中尋找平衡點,但surface pro平板模式真的沒什麼用,軟體太廢,

結果大概又只能買桌機

gouki201 wrote:
重量上的行動性似乎還是WIN族群強, 但續航下的行動性差太多就是問題點了.


重量/續航力/效能/螢幕大小 這幾者其實是取捨.
CPU效能越高耗電越大, 螢幕越大解析度越高耗電越大.
這時要撐的久就要大電池, 也就是增加重量. 此外螢幕大重量也變重.
同螢幕規格, 同cpu, mac的省電技術最好, 所以在重量/續航力的整體表現最佳.

還有我覺得市面上 surface book 這種2-in-1的windows產品在設計上有個很大的迷思.
為了在重量上平衡鍵盤與螢幕, 會把鍵盤做的比螢幕重一點.
螢幕的重量為了與一般平板比, 會做的跟一般同尺寸的平板差不多重, 但加上鍵盤整機就重的要命了.

這時候若嫌整機太重, 店員會說他是nb, 不能當作平板看, 你看分離的平板不就不重.
可是若不搭配鍵盤滑鼠 windows 生態系可說是乏善可陳, 有誰買沒鍵盤的windows平板了?
至少我買windows相關產品就是為了配鍵盤滑鼠使用的商業軟體.
結果搭了鍵盤卻變的重的要命, 我個人真心覺得這樣的機構設計是個爛設計.
XerXes wrote:
我倒是很慶幸MS沒...(恕刪)


剛看了一下微軟的充電機制是鍵盤充電會先充平板的, 其次在充鍵盤的電池.
平板跟鍵盤電量是1比3.

個人還是覺得支架就算了, 真的平板多一個可充電/傳輸2合1 USB,
鍵盤的充電也繼續存在. 然後兩者可同時充電會更好(平板充平板, 鍵盤充鍵盤) 獨立接都先充平板, 一定辦的到.

然後重點還是貴到翻天的六萬價錢的對應 => 獨立鍵盤/本體分開賣!

買不起以後再買鍵盤就好了. 大概可以多不少購買者.

gouki201 wrote:
剛看了一下微軟的充電機制是鍵盤充電會先充平板的, 其次在充鍵盤的電池.
平板跟鍵盤電量是1比3.

個人還是覺得支架就算了, 真的平板多一個可充電/傳輸2合1 USB,
鍵盤的充電也繼續存在. 然後兩者可同時充電會更好. 獨立接都先充平板, 一定辦的到.

然後重點還是貴到翻天的六萬價錢的對應 => 獨立鍵盤/本體分開賣!

買不起以後再買鍵盤就好了. 大概可以多不少購買者.


說穿了你只是希望SP有一個像SB的鍵盤底座,但是從古至今都沒人做,或許是廠商都太笨了。

先不談USB Type-C,SB跟SP都還沒導入,MS的這個SurfaceConnect有充電跟Dock擴充的功能,先不談擴充,NB系統幾乎沒看過同時擁有兩個充電端子,內部需要兩個電源處理而且要避免衝突是一回事,對使用者而言如何防呆也是一回事,辦得到跟划不划算是另一回事,電源設計不是這麼簡單的。

把擴充功能再納進來就更複雜了。

SB的鍵盤底座跟SP這類Tablet的鍵盤套不是只有厚薄的差異,SB的鍵盤底座有完整的電源供應模組可以提供電力給電池、GPU、USB 3.0 Type-A(每個足瓦的話需要10W),以後的機種或許還有更多的東西要提供電力,把這個一分為二或者是塞在螢幕模組裡我看不出有什麼必要性。

今天MS不是沒有SP這樣的產品,真的需要買SP就好了,又何苦要求SB什麼都要有,而且還不一定都做得好。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