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營業第一年,偶爾會有人問如何成為我們的經銷商
但一直以來我的答案都是:不好意思,我們目前的規劃是網路直營的方式(就是我們直接賣給end-user),所以我從來沒有做過給經銷商的price list
我拒絕生意的理由主要是以下三點:
1) 我的產品跟大品牌比起來,價格只有一半不到,不夠利潤分給中間商
理由:我是全新的小品牌,又沒有名人代言,當然一開始賣不貴。但因為我們自己直接賣給消費者,加上我的公司小管銷低,我們自己能賺錢的同時,消費者也覺得CP值很高,很有口耳相傳的效應。今年認識我們的人多了,我價格有在慢慢往上拉。
2) 人力不足,我也不想放帳
理由:大部分的3C經銷商月結慣了,我小公司給不起客人term,乾脆不去招惹這一塊。而且我是公司裡唯一能碰錢的人,所以採購是我,財務也是我(等於我們其實沒有財務...)。 如果因為有經銷商一起賣,我得採購更多的貨,但是因為分給經銷商的利潤(最少也要20%起跳吧?),所以只是事情變多了,公司卻沒有賺比較多,我也不想白做工。
3) 品牌跟價格控管
理由:我的品牌很小,放庫存在別人那裡,別人怎麼賣,賣多少錢,肯定不會像我們那樣子專心跟呵護。我自己也是別人的經銷商,當庫存擺一陣子時,我也是直接殺價求現了。尤其是那種原廠自己也有網店的牌子,我還得跟原廠自己無預警的特價做競爭。
這幾天又有經銷商來問如何可以經銷,我查了一下,是在我們這個領域裡面做很久的經銷商,夠專業,也有實體店(單店),許多大牌子他都有賣。他在每個網路平台的店,評價都比我們自己的多很多倍,而且他賣的東西真的剛剛好就是我們所在的領域。我覺得如果我要踏出去,應該要利用這次的機會試試看? 不過他線上的商品一千多項,我不覺得在他那裡上架有什麼幫助,而且消費者真的要買,直接就搜到我的店了,一般人應該會選擇跟原廠買吧?
想請問有經營品牌經驗的前輩們
把品牌放出去給別人賣,需要注意什麼呢?有遇到過什麼問題嗎?短期和長期來看有什麼利弊呢?
利基市場,自己能賺,量不大,台灣又這麼小,大家都在網路上買,真的有必要批出去給別人賣嗎?
而且我資金有限,如果要批給人家,我備貨量就必須增加,但是這樣子又會擠壓到我自己開發新產品(我覺得開發新產品對我的價值比較大)
我一直是希望像Lativ那樣子,原廠直接出貨,廣告自己打,品牌自己經營,利潤全部自己賺
pyang3 wrote:
品牌是我自己的我問...(恕刪)
如果自己本身是製造商, 也有零售能力, 且行銷做的也不錯, 已經逼的同行來調貨, 這真的滿有廣告實力的
我覺得可以認真考慮從中慢慢找合適的經銷商, 跟您分享我的公司在發展初期的經驗, 以前只要有人想要經銷, 我通常會親自去對方公司拜訪, 聊聊雙方的理念, 也探探對方公司的通路實力, 另一方面, 也是增加自身的人脈, 見面三分情
當然也不是每一次都談的成, 應該說, 多數是談不成的, 因為我們公司要先付款, 後出貨, 外面很多店家都覺得我在異想天開, 特別是一些老江湖的店家, 但當時我們本身直營的電商已經很強, 並不一定要靠經銷商, 所以我抱著找有緣人的心態
我情願把錢拿去燒廣告, 就是不願意放貨給不花錢存貨的店家, 因為我本身不喜歡做買空賣空的生意, 經過約一年的廣告, 大約拿了公司整年利潤1/10的經費廣告, 目前也很順利找到足夠的經銷商, 如您所說, 人變忙了, 利潤好像也沒有變多, 變多的只有庫存壓力, 但我覺得值得, 因為業界, 人家不會小看你的公司, 甚至出門在外, 業界內會有很多人主動想要認識你, 有了堅定的通路盟友, 我覺得再來擴展會更容易
這是我們公司的經驗, 參考參考
獨家代理制、複合代理、經銷制、直營制...各有各的好處。
舉我們公司的例子,我們一直採用經銷制,也就是所有經銷商全部對我們,中間沒有代理商、盤商。
雖然中間有一度有過一兩家盤商,後來全部收回了。也曾經有兩家上市公司要求談獨家代理,被我們拒絕了,其中一家為了補足他的產品線,還曾派一位副總來談併購。
所謂的獨家代理,也就是連我們自己打下的經銷體系都要拱手讓出去。
透過代理商好處是可以談承諾的量,但是沒有自主性,所以我們一直沒有走代理制度。
至於經銷制度,我們倒是玩得很熟。分享幾個觀念讓您參考:
1. B2B 品牌效應:代表性的經銷商或是平台願意銷售您的東西,對您的品牌絕對是有幫助的。
2. 經銷商是在幫您賺錢的,不是靠您賺的:把經銷商當作無底薪業務,而不要認為他們在稀釋您的利潤。找業務難道不用給錢嗎?
3. 永遠不要跟經銷商搶生意:有一家同業自己在官網以及購物平台的直營賣場長期賣 8 折,現在實體門市已經看不到他們的東西了。
除非你永遠只在網路上賣,或是您準備全省設營業據點,否則純直營,會限制您的品牌發展速度。
我常舉一個例子,我只有一台機器,一天幫我賺 1000。
如果租別人的機器,每天租金 200,租兩台就要 400。
但是,如果三台機器一天可以幫我賺 1500 以上。
扣掉租金,我一天就賺 1100,比原本的還多,而且更多人在幫我推廣品牌。
如果是這樣,那就走經銷制度吧。
本生物已配置全天候戰鬥系統~
手機不通、Skype 離線時,請託夢,或留言!
理由有四
1.你也是批來賣的, 不是工廠,就算量再衝更大, 你賺的其實也很有限. 如果你是工廠那我就會贊成你放給他經銷, 但很可惜你不是
2.你的利潤不夠高, 沒什麼能力再擠壓利潤分別人一杯羹
3.你是薄利, 但國稅局可不這麼想. 你量衝大了, 容易引起國稅局注意, 你的利潤還不夠拿來繳稅金呢, 低調點比較不會被查
4.量太大, 你一個人忙不過來, 還要請員工來幫手. 雖然量大賺多了, 但因為聘人開銷也多了, 總利潤不見得就比較好. 人多了,你以前沒想過的困擾就接著來. 請假的, 摸魚的, 捅婁子的, 教不會的, 有離職再登人力銀行也是要費用
他來問你, 你也不用太爽
正如你所說, 他的品項太多, 賣你的東西只是順便賣賣, 有人買就賣, 沒人買就算了, 除非你是跟他簽的包銷約, 每個月最低量都要多大, 一定要達到這個量以上. 不過我猜對方沒這個打算?
假如為了銷量、規模、市場等因素,但沒了利潤,甚麼意義也沒有
我覺得,先思考,您自己的產品,要到達多少數量,才能把生產成本壓低下來
銷量是用來壓低生產或進貨成本用的,這是我做生意最基本的方式之一
假如有辦法壓低成本,您才有競爭力,能經營更久,對產品更有控制力
您現在是薄利,放給經銷商,經銷商也要有利潤,您是要調高末端售價?還是要把自己的利潤壓縮?
調高售價:可能影響您的產品定位、競爭力
壓縮自己的利潤:沒利潤,又何必去搞經銷
就算勉強做下去,您的利潤不多,風險成本卻變高
當您遇到生產成本波動時,您可能連撐住的彈性都沒有
另外,一個一年經銷1萬件,和一個一年經銷20萬件
有能力的經銷商,要求也會不少,或許又要更多的利潤損失
而且當您要經銷商吃更多貨,利潤太低時,可能連這點都做不到
自己能保有多少利潤,才是自己和經銷商間談判的武器與保障
所以若要走經銷制度,您必須先設定目標
舉例:所有的經銷商,一年內銷售總量必須達10萬件,而這10萬件是否能成為您壓低生產成本的規模
如果可以,且利潤足夠,您就可以考慮走經銷制度,因為經銷制度是為了強化公司競爭力用的
對我來說,經銷制度就是要達成銷量增加、壓低成本、保有或增加利潤,這才比較有意義去做
所以當銷量增加,也無法壓低生產或進貨成本時,這生意就沒什好做了(因為銷量增加時,很有可能其他支出也會增加,例如行銷、廣告、人力、行政、售後服務等支出)
看起來簡單,但實際做起來會很難達成條件(因為細節很衍生出很多問題)
不過,千萬別勉強去做
做生意就是要有利潤,沒了利潤,一切都是假的
寶肝丸 wrote:
做生意就是要有利潤,沒了利潤,一切都是假的

真的要好好想想,且戰且走的通路策略真的很恐怖。
說實在的,我現在看到的只是一個單店的商家聯繫,他真的能賣得動嗎?一個月能幫創造多少利潤?或者只是客戶詢問,想要賺點過水費。
如果樓主真的想嚐試看看,建議可以用轉單、客訂、同業調貨的方式處理,反正現金交易,當做無底薪的業務。
即使像我們有上百家的經銷門市,很多新加入的經銷,不乏業界知名的,我們都是先以同業調貨的折扣,隨交易額再慢慢調整。
有的加入經銷一整年一套都沒賣到,有的一兩個月就破表,立即轉正式經銷商,改月結交易。
本生物已配置全天候戰鬥系統~
手機不通、Skype 離線時,請託夢,或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