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11/27/2024,跟大家update一下我朋友的現狀。
我的岳父滿會炒股的,23年初的時候我朋友透過我跟他取經,便決定也開始炒股。
他初期用小額資金嘗試了半年,確定方法可行後,在今年初(24)賣了房,把手上一千多萬的可用資金全部投了進去,他也很幸運他做的股票今年一路猛漲,讓他賺了很多。
上週跟他聊起,他說他今年在股票上淨賺約一千五百萬台幣左右,正在煩惱要怎麼避免繳高額的稅金⋯⋯
以下原文
————————————
座標美國
受到大環境影響,朋友覺得自己的工作長遠做不下去,便從去年就開始嘗試創業,至今為止試了幾個方向,雖然大多都是屬於小打小鬧,整體來說也算是失敗了,但我覺得這樣陪他一路走來對我也是感觸很深,尤其是這幾個月我自己也計畫準備開創副業,感覺有一些可以借鑑的地方,也在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下
<養雞場>
朋友的舅舅開了家養雞場,負責提供宰殺好的雞肉給肉品公司統一包裝出售,他表示願意帶我朋友入門,教他如何從頭開始,介紹一些人給我朋友認識什麼的。我當時好奇也跟朋友去了趟他開的養雞場參觀了一下... 整間養雞場有四棟雞舍、25萬隻雞左右,有自己的屠宰場很多設備跟一群員工,每個月的營收大概在三十萬美金(以下皆為美金,匯率30自己算)左右,算是一家中小型規模養雞場的最終型態了。
他舅舅給的建議是先從小一點開始,先貸款買一個一百萬左右、只有一個雞舍的小型養雞場(當時市場上剛好有個合適的要出售)... 直接購買的好處是場地設備許可證什麼的都有了,甚至有現有的收購合同不用擔心出貨的渠道,但由於美國的商業貸款往往最多就是年收益的30%,我朋友能拿到最高的貸款額度應該是三十萬美金左右,代表他自己需要出資七十萬美金,問題就是我朋友手上現金不夠,就算把房子抵押了最後還差個二十萬吧,加上也不可能一開始就把所有的流動資金投進去,總之最後還是沒能把那間養雞場買下來。
另一條路就是自己重頭開一家,買設備請人什麼的可以走他舅舅的渠道,甚至可以先用他淘汰下來的設備,但是有很多執照、許可證,甚至是收購合同都得重頭去談,整套辦下來保守估計差不多得兩年時間,這段時間沒有收入養塊地對我朋友負擔可能太大,尤其是最後沒有到手收購合同的話那一切都是白談,所以這條路也行不通。
最後一條路就是直接從小規模做起,先買一小塊地養幾百隻雞,在當地小規模出售,同時去談收購合同跟辦理執照,然後慢慢擴大...其實我覺得這條路是可行的,不過剛開始每個月的營收應該就幾千塊吧,我朋友自己的工作差不多也是這個收入了所以他不太願意辭職去走這條路,最後也就不了了之了。
看到這裡你們可能會發現我朋友有點好高鶩遠的問題,你沒有看錯這的確是他一個很大的問題。其實要是我是他我可能就走第三條路了,小農場也有小農場的活法,弄個農業景點區或是加幾個小木屋搞成農村民宿也許還更海闊天空一點。
<電商>
朋友自己很喜歡樂高,加上近年來中國那邊仿製樂高的水準提高了很多,很多美國的玩家也開始願意去買中國產的仿樂高組了,所以他便從阿里巴巴訂了一批這種仿樂高積木在美國Amazon上賣(只要不說是樂高就能賣)...一套積木進貨二三十、賣出去四五十倒也有點賺。
在美國這種形式能夠存活的原因是因為從中國貨運到美國太慢,一般消費者不願意等上幾個禮拜而往往寧可多付十幾二十塊去跟已經有貨的電商購買。而這種店商會遇到的最大問題應該就是貨物囤積、資金回流、以及搶占市場的問題吧。
例如說今天新出了一組樂高,中國那邊往往幾天內就可以有仿品出來,我朋友便花個幾百幾千去訂貨,有的時候貨到的快了,他可以馬上寄給Amazon物流中心去賣,運氣好一切順利的話一天可以賣幾十組,但問題是貨到的慢了,別的店也開始賣同樣的東西,那賣的速度就慢了資金就回不來,甚至是不小心錯估了產品的受歡迎程度,那可能資金就卡在那幾個月了。
我朋友做了大概半年多吧,一開始花了一兩千試試水,後來陸續投了一萬多進去,每個月有大概幾百到一兩千的利潤,回本也很快,但是賺的錢幾乎都重新投進去了。最後放棄的原因是長遠的這樣維持下去滿困難的,到了某個規模後投入跟回收的比例就開始下降,簡單的說就是一開始投入每一千的投入都有20%的利潤,等總投入破萬後每一千的投入增加的利潤可能只有3-5%... 我也不太明白為什麼這樣,但我覺得可能跟市場上很多競爭有關...
整體來說這肯定是一個可行的商務模式,但具體操作我也不太懂,可能要加大投資讓產品更多樣化一點,看看能不能跟中國廠家談出更好的合作方式例如增加進貨量來減價、在產品上放自己獨特的商標或是找到更快的貨運渠道,或是經營產品部落格或YouTube頻道來增加曝光率跟產品銷量等。
<客製模型>
我朋友對3D建模有點技術,所以他會自己製作模型然後用3D列印機印出來,自己上色然後放上網站去賣。每個模型從便宜的幾十塊到幾百塊不等。我朋友用的是某自由職業接案平台,記得抽成是20%,不過每周都有幾個不大的委託,做了兩三個月後每個月營收大概固定是小一千塊吧。
他遇到的主要的問題是客源不足、產品不夠多元化、無法提升3D列印產品質量、每個產品所需的製作時間以及客製時間過長等。這些問題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擴大規模的可行性,我跟他討論了幾個解決方向不過最後還是不了了之了。
-------------------------------------------------------------------------------
我朋友還有幾個不是很成熟的主意例如從墨西哥進口啤酒、開自助洗衣店什麼的我就不多說了... 整體來說,我覺得他除了缺乏一點執行力、有點好高鶩遠外,在擴展規模的決策上也過於保守... 可能是因為他沒辦法完全放棄現在的工作去專心在創業上吧,沒有那種破釜沉舟的感覺...
我自己來說應該只會更有這個問題,我的想法是先在工作外的時間開創副業,等副業的收入跟我正職的收入持平後再辭職全力去開發這個副業... 但我的收入在美國算是滿高的(前5%),所以將一個副業開發到這個程度可能有點困難...

個人積分:104分
文章編號:86351035
iLagalots wrote:
最後一條路就是直接從小規模做起,先買一小塊地養幾百隻雞,在當地小規模出售,同時去談收購合同跟辦理執照,然後慢慢擴大...其實我覺得這條路是可行的,不過剛開始每個月的營收應該就幾千塊吧,我朋友自己的工作差不多也是這個收入了所以他不太願意辭職去走這條路,最後也就不了了之了。
你寫這一篇時有搞懂開家養雞場要怎麼養嗎,
沒搞懂,怎麼開。
養肉雞速度非常快,3 4 星期養大就賣,
找好要的店,看他一禮拜要多少隻,
一天四餐要是要做400份便當,就是要200隻雞,
一週1400,你就要養1450。
等於每週要進1450隻雞仔。
美國有像我們吃土雞,放山雞,閹雞,,,
這才是養幾百隻養法。
我十年前就想退休養雞,一朋友是養雞養到懶。
而且養雞,臭。

Saker rapX wrote:
你寫這一篇時有搞懂開...(恕刪)
其實我有喔,我沒有寫出來但是這種後院式的微農場在美國是一個新的農場模式,是美國從前幾年因應民眾對經濟環境不信任開始流行的那種後院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所延伸出的商業模式,在youtube上有很多這方面的影片教程有興趣你可以去了解一下⋯⋯
應該說 我有認識的人家(之前常跟他們買)就是在做這個,他們已經從每週在社交群組裡賣幾十隻雞做到在郊外買了一塊農地然後在市內開一家店專門賣他們的農產品了
我對台灣的這種養殖型態不是很了解所以如果你有興趣的話我們可以詳細討論一下看看有什麼不同可以互補的地方
第三階 wrote:
樓主 您好~我也想在...(恕刪)
好啊,歡迎隨時傳訊給我,雖然我自己現在都還在構思的階段
烏都禾黑 wrote:
美國流行玩物喪志,你...(恕刪)
你這種產品這樣直接賣的話,說實話在美國應該只有特定的城市才有市場,需要加工改造一下,我也有想過從阿里買一台來玩,你哪天想拓展國際市場的話我們可以聊聊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