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創新 我在台北與成都(分享)


linfon wrote:
美國有很多10人以下...(恕刪)


L大的確就是進入過戰場的, 太清楚創業過程中的眉角. 真實戰場不是念念MBA就可以打仗的. 這也是很多理論派的大師,進入戰場沒多久就滅亡. 大多數創業成功的人都是沒有經過MBA訓練的.
blackway168 wrote:
R sir 是學院派...(恕刪)


我可不是學院派的
我只是協助別人去申請台灣的計畫而以

基本上
我自己的副業
根本不找政府協助

VC要什麼
大家都心裏很清楚
不能IPO
VC才懶的理~

等公司賺錢了
VC就會幫忙了~

技術夠不夠獨特
有沒有獨佔性
一商品化可不可以打垮眾家好漢
或是創新的技術

VC有的是關係企業
只要夠獨特
產品力夠強
VC都可以幫你推廣

某人與一間公司開發出
美國不賣的材料
全世界獨二的材料與應用
股市大戶可以看某間公司連燒兩年錢沒income都沒關
還加碼的燒
就是賭最後能獨佔(美國因國防因素不能賣)
背後都是研發高手中的高手
業界少有的人才
若能成功
大概今周刊之流又會來報一報
VC與股市大戶還滿喜歡這種

這種公司若能成功
是有一統江湖的本事~

某大陸的客戶看了後
直說
技術過硬,沒問題~
心的通透 並非沒有雜念 而是明白取捨

linfon wrote:
美國有很多10人以下...

只是我提的是文創產業
是靠文化與創意加值在產品上賦予它新的價值的一個產業
他需要有年輕人的熱情與創意
而年輕人要創業是需要培植的
而不是悻悻然地把她的創意撇在一邊跟他聊你這商業模式機會等等不成熟如何如何

(恕刪)


文創產業
唉~
我的好友是國立大學某工設系系主任
少有的理論與實務兼具的狠角色
台灣的文創產業產值有多少
成功率有多少
他都知道~

他利害的地方是
有創意
更有實踐的本事
以前某廠商找他設計公司logo
從公司的產品的精髓中找到創意設計出來
廠商滿意的不得了~

接下來
請他設計機台的外觀
要有歐洲大廠的藝術本質
這些都不是問題
重點是
他出的圖是
"鈑金圖"
直接拿給廠商施工就可以

工設系不是藝術系
是要落實概念的
他有強大的機械底子
可以把創意落實到模具與鈑金圖
而不是藝術家
只會畫圖而以~

這種狠角色
在國立大學
也是少見~
心的通透 並非沒有雜念 而是明白取捨

simon_tzou wrote:
呵呵呵~~在我看來,...

我看來,L大和R大的問題爭論點,其實只有一個,那就是市場規模 !!
在台灣,創業,要多少消費人口,才能撐得起來一間企業的開銷?然後這間企業要多久才能獲利?
台灣號稱有2300萬人口,實質消費人口,估計約 400-500 萬人口,再依年齡層劃分,恐怕鎖定的消費族群,恐怕100萬都不到,這100萬的市場,除非寡佔市場,否則不可能全拿,加上同質或異質競爭者等因素,七除八扣下來,還能佔幾%市場?這家企業能活多久?多久能開始獲利?能持續獲利多久?
如果我是創投業者,我會拿錢出來投資這樣的企業在這樣的市場嗎?
(恕刪)


+1
您說的對~

創業就是拿錢在燒
圖的就是未來

這家企業能活多久?
多久能開始獲利?
能持續獲利多久?

不就是創業者要告訴投資者的嗎?
如果都沒有考慮到
那不就是像辦家家酒一樣?
錢燒完了
沒了
然後呢?
誰背債?


所以創業也有職業隊與業餘隊之分~

------------------------

我在美國時
覺得年輕的Ph.D可以去一些有潛力的start up Co.
圖的是IPO的夢
因還年輕
還有失敗的本錢
美國沒有 age discrimination
還是可以多闖蕩再安定都沒關係
幾年前facebook的起薪就有十萬美金
不過草創期已過去了~
心的通透 並非沒有雜念 而是明白取捨
我個人是比較傾向R大這一邊的
空有創意的人很多,我每天早上都可以想一,二個
例如可以搞一個自動駕駛車的出租公司,用APP訂一下時間,無人駕駛的車子準時到逹你家門口
問題是有創意有屁用呀?
連APP都寫不出來,車子也沒有,誰要投資你?
要講VC,天使,你至少要講得出你要怎麼獲利,不能跟夢想家有什麼不同?
還不就是燒(別人的)錢圓夢?

今天路上隨便一個人跟你說: 我漫畫畫的不錯,雖然我的FB只有幾百個人看,但是如果你可以投我1000萬,我保証做得出像小叮噹一樣的文創產品
你信嗎? 你會投嗎?
如果是己經有幾千萬個人Like過的彎彎來跟你說呢?
我想答案應該會很不一樣吧?

如果你仔細研究很多成功的案例,其實你一定可以看得出來,真正好的創意跟產品,
即使只是在開發的初期,也非常容易經由一些試營運的活動獲得資金。
想要一毛錢不出而成功的企業,我可以很肯定的說是"沒有"


Bill Gates 和 Steve Jobs 的初期產品也都獲得不錯的成功,如果
不是這樣,而只是純綷從別人口袋掏錢,他們就不會成為這些公司的大股東了
早就在Pre-IPO前就稀釋光了

即使是FB,在FB之前的 Facemesh,Zuckerberg 就己經在Harvard 很有名了
而且他自己一個人把FB 做出來了之後(而不是之前),要錢就從來不是問題


申請人覺得文創基金難申請,其實就預告了這個東西極可能失敗的未來
審查的人不是笨蛋,真的好的東西一上來,審查的人自己都想掏錢了
哪會申請不到?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我個人是比較傾向R大...(恕刪)


你們討論的都是只是創業成功因子約 60% 的部分(研發跟量產). 真實的世界:行銷跟通路才是最大的決勝點.
通路布建需要時間跟金錢, 新創公司往往忽略了這一塊的重要性,等不到通路佈建起來就滅頂了. 這也是很多有創意的好產品無法在市場成功的最大因素.

台灣目前面臨由代工轉型品牌銷售之路,從 B2B 轉 B2B2C 或是B2C,最大關鍵就在於行銷. B2B只要service幾個客戶, B2C 需要service 所有客戶. 這是完全不同的思維~ 賈伯斯最大的本事說穿了,就是他很了解"客戶"要的是什麼? 什麼樣的功能是讓客戶有感? ~簡單說就是 Marketing 開規格~ APPLE 開發產品做的往往是減法, 要如何讓使用者好用. 跟台灣以硬體導向功能思維是不一樣的. Simply the Best.
blackway168 wrote:
你們討論的都是只是創業成功因子約 60% 的部分(研發跟量產). 真實的世界:行銷跟通路才是最大的決勝點.
通路布建需要時間跟金錢, 新創公司往往忽略了這一塊的重要性,等不到通路佈建起來就滅頂了. 這也是很多有創意的好產品無法在市場成功的最大因素.
(恕刪)


大大說的都沒錯~
不過最燒錢最需要向VC要錢的也就是這一塊~
產品力,市場性都沒問題
VC覺得風險與獲利的比較,覺得可以承擔
這就需要大錢來推!

以三星而言,研發與廣告費是一樣的
兩者都一樣的重要
(才有錢養一堆寫手)

----------------

我有朋友反而不覺得向VC要錢是好事
因通路燒錢的速度太快
當錢不是問題後
經營權與創業者的報酬反而是重點

公司一有大筆資金進來
股權要分給他們吧
自己的股份反而變小
也不會是佔絕大多數
賺錢了
市場派會進來
主導權在初期當然沒問題
未來呢?

我一個朋友則是穩紮穩打
產品競爭力夠
賺錢後向銀行借
自己拼死老命創業
不想大權在某一天旁落

當你有能力
別人也看的出有市場潛力
錢真的很好借
都有人主動拿錢來
但經營權
會不會被市場派主導....

VC與股市大戶
幾千萬真的隨便可以拿的出來
連上市公司都在吃了
這種小錢真的不算什麼
他們在意的是能否IPO
這才是重點
為了財務可能會主導公司走向
有些人看的遠
不是很想要...
心的通透 並非沒有雜念 而是明白取捨
辛苦了
也對年輕人能夠毅然決然的創業開始表示敬意

台灣最大的問題只有一個
而這個最大的問題也是腐朽與不可救的

這個局面是誰造成的
我想已經不需要再去追究

有能力與精力歲月離開這個令人生厭的社會
很令人羨慕
不管結果如何
都致上滿滿的祝福與敬佩

profound0216 wrote:
因為私人的勞務津貼要扣 10% 的費用....1成耶(恕刪)


這位大大,你是不是搞錯了,這個叫做扣繳,不是扣費用,被你扣錢的當事人,在申報所得稅時,是可以拿來退稅或是抵用的。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我個人是比較傾向R大...(恕刪)

如果你覺的我是在討論的是做夢嘴泡創業
你也太侮辱我了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