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fon wrote:
美國有很多10人以下...(恕刪)
L大的確就是進入過戰場的, 太清楚創業過程中的眉角. 真實戰場不是念念MBA就可以打仗的. 這也是很多理論派的大師,進入戰場沒多久就滅亡. 大多數創業成功的人都是沒有經過MBA訓練的.
blackway168 wrote:
R sir 是學院派...(恕刪)
linfon wrote:
美國有很多10人以下...
只是我提的是文創產業
是靠文化與創意加值在產品上賦予它新的價值的一個產業
他需要有年輕人的熱情與創意
而年輕人要創業是需要培植的
而不是悻悻然地把她的創意撇在一邊跟他聊你這商業模式機會等等不成熟如何如何
(恕刪)
simon_tzou wrote:
呵呵呵~~在我看來,...
我看來,L大和R大的問題爭論點,其實只有一個,那就是市場規模 !!
在台灣,創業,要多少消費人口,才能撐得起來一間企業的開銷?然後這間企業要多久才能獲利?
台灣號稱有2300萬人口,實質消費人口,估計約 400-500 萬人口,再依年齡層劃分,恐怕鎖定的消費族群,恐怕100萬都不到,這100萬的市場,除非寡佔市場,否則不可能全拿,加上同質或異質競爭者等因素,七除八扣下來,還能佔幾%市場?這家企業能活多久?多久能開始獲利?能持續獲利多久?
如果我是創投業者,我會拿錢出來投資這樣的企業在這樣的市場嗎?
(恕刪)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我個人是比較傾向R大...(恕刪)
blackway168 wrote:
你們討論的都是只是創業成功因子約 60% 的部分(研發跟量產). 真實的世界:行銷跟通路才是最大的決勝點.
通路布建需要時間跟金錢, 新創公司往往忽略了這一塊的重要性,等不到通路佈建起來就滅頂了. 這也是很多有創意的好產品無法在市場成功的最大因素.
(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