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各種各式的店太多了消費者沒這麼多時間也沒有義務去關心某個小店是為了什麼而創創了什麼你上了法院,是要自己去爭取自己的權益你的故事,是要你自己去說給別人聽的不是坐在房子哩,好像其他人就應該來主動問問你在幹啥,有什麼激勵人心的故事說來聽聽你到了市場上,就是要真金白銀去拚個你死我活的如果你是自己創好玩的,不在乎營利,那隨便你玩因為那是你親人開的小店所以你願意認真去聽親人說了什麼了解產品是好是壞但另一方面你還知道多少為了理想而堅持的小店呢?市場不會因為你是不是為了理想而給你什麼特別的待遇想存活,就得作跟一般商家作的事情一樣該行銷的行銷該說故事的說故事該PO文的PO文世界上哪個商品會說自己很爛很黑心黑不理想?
在臺灣做小農一開始開店會很辛苦,尤其臺灣假的東西實在太多了,甚至假的被政府認證變成真的了,就拿你提到的蜂蜜來說,因為剛好我自己也有在養蜜蜂所以能就我所看到的來說,臺灣的蜂蜜不能說是假的,但是絕大多數都是濃縮的,都是採收水蜜去濃縮,不是採收封蓋蜜,國外大多數都是採收封蓋蜜,都是用繼箱方式養蜜蜂,但是你看看臺灣大多數都是平箱方式養殖,所以......,政府也說要濃縮,要參加蜂蜜比賽還要拿出濃縮記錄表才可以參加,這......,對那些堅持天然讓蜜蜂去熟成封蓋的蜂農情何以堪?好險我是養興趣的,我還有本業,要是真得靠蜂蜜賺錢會被臺灣無良商人先擊敗,好的東西要運氣好碰到懂得欣賞的人才有那個價值,一般人都是價格先決,現在你看到有的在電視上播的小農不一定都是真的,很多都是先拿錢出來請電視台來採訪當做拍廣告,弄個場地說個故事打品牌,之後要販售的產品都是去跟其他農民收購,臺灣一般人很吃這一套,做小農要堅持很久錢也要準備夠,不然真的是當興趣就好。
很多人為了理想開店也是賺很多啊,我反而覺得有好的理想可作為品牌概念,要有適當的包裝、行銷、品質堅持,這樣才吸引人,台灣有錢人很多,相對眼光也高,自己的產品相對於其他同質性產品有何差異,自己要最清楚,消費者是誰?消費者在哪?這也要很清楚,不要傻傻的開店就等人來,善用時代趨勢做行銷,個人覺得不難經營啦~而是自己不想改變,對創業者來說,不停地推翻之前的成功模式,不停地推翻自己的認知,會是個不太舒服但一定要適應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