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cubird wrote:當時建國路電腦商場附近一個店面,月租就要近5萬....1年60萬,裝璜20萬...20萬能進啥貨? 這說到重點了阿開這樣的店你要算清楚一天要交多少錢到別人手上店租..如果店裡還有請人...電費...先算一下一天要做多少白工給別人賺要是當天生意不好..營業額不大....賠都賠死...我承認我是個俗氣的人說到創業...很多人會抱著浪漫的幻想可是我都只會為錢著想
莫零 wrote:做吃的跟開工廠最大的...(恕刪) 不要忘了,當業務替代性也超高阿,為什麼?吃人家的頭路的硬,跟自己創業的硬,那是不一樣的如果有再來一次的機會,我還是會選創業,雖然剛退伍工作過一段時間,原因太簡單了,我不想被人凹.....我也不凹人,因為我們也沒請人....但是創業卻是一點都不浪漫,吃人家頭路也是
zxctw wrote:不管媒體網路身邊的人...(恕刪) 我常常去一家不到三坪車床店向老闆求助,每次去都是十萬火急,他講多少我就給多少,還買涼的給他喝.他只是一個車床師傅,坐落在承德路一間很像違建的鐵皮屋,工作間只有一台車床,習慣邊做事邊罵,反正也不知在罵誰,點頭答是就對了.每次去都一堆人或訂單在排隊......只要有一技之長,真的不會餓死,還一堆人傳錢等著給你賺...
zxctw wrote:創業白手起家開工廠,幾乎是0,以後台灣中小型製造業或加工業會滅絕嗎 安啦,我親戚在一家工廠待一輩子,幾年前做了快20年的時候,結果幾個年資快20年的人被老闆辭退,後來就一起在附近開了一家新工廠,現在錢賺到現金不知道怎麼處理,前幾天才一人買一台賓士咧。原公司老闆倒店了也是從0開始白手起家喔!小型製造業加工!符合樓主條件地高科技創業太困難了,傳產創業還比較有希望~
大家討論這個議題時,不應該總是標明『台灣』這個字,因為並不只是台灣創業越來越難,而是創業門檻在全球都越來越高,你想想一個身無分文的韓國年輕人有可能在三星跟LG的夾殺下自行創立電子廠嗎?中國年輕人有可能自創品牌挑戰華為嗎?日本也很難再複製松下幸之助傳奇了。 電子、機工、醫療、建築、汽車工業,這種入門都要資本上億,本來就不是人人都該挑戰的,時代不同於八零年代,你有自己的工廠就有人敢下單。 現在想要進入這些行業,主要有幾個管道:1.政府入股,半國營性質起家,往後再慢慢私營化。2.進入已成功的大企業昇任為高階主管。3.上班族但選定自己喜歡的來投資,成為股東,進一步進入董事會。4.在傳統產業獲得成功之後,再投資創立科技公司。6.擁有不平凡的創意,找金主投資或好友合力創意。 以上幾點當然都令人不盡滿意,因為都缺乏主導權、耗時過久或品牌不是自己的,不過風險相對性的低,而且現實本來就不同於電視影集,創業初業缺乏資源,就必須與人合作;那要與人合作,自然也要顧慮金主的想法,你總不能要人家拿錢出來又不淮人家過問。 又,其中幾個方案是利用原有的成功品牌,當然也不算創業,但重點是,你是否有自己想實現的想法,如果有,利用現在的品牌來幫你完成,也沒什麼好奇怪的。 總之,個人認為現下以赤手起家失敗率幾乎為百分之百,目前我個人經營傳統商家,目前有兩家店,都難以應付了,我不認為一無所有的年輕人可以創立工廠或公司。想獲得成就,不該執著於白手起家的商業傳奇。
創業也要看成本啊烘爐diy,一包木炭,幾條香腸,不用一千元照樣能創業話說烤香腸真是台灣最實際的行業了免學歷、免經驗、低成本、免店面馬路邊只要沒條子,愛怎麼擺就怎麼擺任何阿貓阿狗都可以自行創業當老闆加工業又要成本,又要專業,又要業務專業性打死一堆人,成本打死一堆人,業務打死一堆人那要創什麼業不就很明顯了加工業創業的都是業界打滾很久後自立門戶跟原東家搶生意的
哈拉伯 wrote:這說到重點了阿開這樣的店你要算清楚一天要交多少錢到別人手上店租..如果店裡還有請人...電費...先算一下一天要做多少白工給別人賺要是當天生意不好..營業額不大....賠都賠死......(恕刪) 1.所以越來越多人認清房東最好賺.2.創業越來越不容易,因為賺的都被已經有資產的人(如房東)削了一大部分.3.所以國家失去競爭力,因為創業創新的越來越少.
zxctw wrote:不管媒體網路身邊的人,提到創業就做一輩子生意...(恕刪) 看你的文就知道你沒經驗小加工廠不是不能做,但整個景氣已經不是那個需求大於供給的時代問個最簡單的問題:設備廠房都給你了,客人從那裡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