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有看過「自造世代」嗎?內容主要是在說明Maker運動的紀錄片電影,當時小弟我也是抱著一點點興趣而去看,畢竟沒有人會特別想去關注這個議題,但後來我覺得maker其實就是一群擁有高度熱情與技術的有趣人物們,他們背後其實就像我們追求自己喜愛的東西一樣,各自追尋的目標都不一樣罷了!

其導演為楊育修導演,同時也是M.ZONE大港自造特區執行長,他說過:「不斷地問自己問題並保持質疑,持續不斷地改進,將思考模式帶入文化」,在Maker活動還算封閉的台灣市場而言,還有很大一塊需要突破。

以下為文章部分節錄:
「除了Maker以外,應該也要多注意一般大眾,我們現在要做到的就是見山不是山。」何謂unmaker?育修舉出實例告訴我們;過去許多Makerspace都會有基礎課程的推廣或設備租借,像是3D列印、雷射切割⋯⋯等,希望對這些設備有興趣的Maker們前來學習如何使用亦或租借,如今M.ZONE轉變成以作品出發,讓往來遊客或其他接收到資訊的大眾看到實品後引發想自己做的念頭,並在實作中了解設備的使用。從被動地等待Maker上門,到進一步成為主動地將一般大眾變Maker,從單純的機台學習變成看到商品漂亮而引發實作學習,育修再次表現人生不設限的態度,首當其衝地以M.ZONE推起改革,而此方法能否在Makerspace中吹起一股風潮呢?就讓我們拭目以待!

自造觀察者-導演楊育修現身說法

有興趣的碰友們,來看看文章吧:自造不落後
這種模式吸引不了大家,最多嘗試了一下,會發現,很多問題仍然卡在 「行政程序上」,

或許我不太瞭解,但是一看網站的說明介紹,不會想令人投入跟努力的誘因,在轉型一下。

如果是聯合政府,那個人覺得台灣的公部門,要推動台灣升級與新創,實在是「放不開」,

「不見兔子不撒鷹」的漫長審核與心機、心計,還不如自已找私人或企業投資來的好。


看看youtube上對岸對台灣新創的支持與支援的報導!..........................

........我們台灣 ...................



不過........總要有人試試看,希望不要2年後關閉了,那又是花了「錢」,又沒效益,跟普遍存

在的蚊子館差不多。加油!

mascotqoo wrote:
這種模式吸引不了大家...(恕刪)



是啊~您說的很有道理!
所以我覺得如果讓更多人去了解與知道這項資源,或許也能避免這個問題,但當然還是有很多地方需要努力!!

KK梨 wrote:
各位有看過「自造世...(恕刪)


就是小型社會的縮影,這些過程也會因為相仿的興趣而產生競爭淘汰的過程消弱初衷。
如果你有能力影響公部門,請公部門大力的引進先進國家的「先進技術資源」(買也好、合作也好、聯盟也好),在好好利用台灣優質的人才,增強台灣自身的競爭力與技術儲備

------------------------------

2年後回頭追蹤,好像更多的是 招攬課程 的內容,以為會形成一個maker創業的孵化中心...請繼續加油!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