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有人寫過PRD的經驗嗎?
自行有上網google過...發現有功能結構圖、信息結構圖,完全看不懂差在哪裡?!
如果您曾經有寫過的經驗,可否分享讓我知道怎麼做呢?
以上感謝您唷~
雖然沒有硬性規定, 一般常看到的項目開發SOP中, 該類文檔的產生大致是: MRD -> PRD -> PSD -> DS.
這樣的順序揭示了後序文檔的生成是為了服務前序文檔,是其更具體的延伸.
MRD – Market Requirement Document – 由市場開發部門負責撰寫,用意在於分析並描述市場需求,和產品應該能提供的功能(或服務),這裡或許也對產品成本,定價和其它認為有必要做進一步的規範.根據這樣的要求因應出
PRD – Product Requirement Doc. – 由技術或工程部門撰寫.這分文檔主要目的在針對產品技術性功能的描述與設定技術規格.較複雜的產品,尤其是系統性的產品光在這個層面上就牽涉很廣,大家有興趣可以參考波因公司新型飛機開發的PRD, 甚是精彩絕倫.
先放著牽涉廣泛這一層不提,在縱的方面也是可深可淺.端看撰寫人的技術功力和對產品在性能,品質的認知與對開發影響力.他規範的越深越細,那麼開發過程的迂迴程度(或說是誤差)則越少.
樓主這裡提到的 功能結構圖,信息結構圖,就顯示(作者)對開發/製作有些執著.好在的是,通常PRD一旦產生,需要經過漫長的一段Review 階段,接受檢驗.相關開發項目單位/人員都應該參與.如上面所說,後序的開發設計文檔,PSD和 DS都是 PRD之下的產物,一旦PRD被定案接受,後續的開發只有跟著按表操課.所以在很多例子裡,PRD詳細到了一個程度 工程部門甚至略過下面的文檔,直接拿它來當設計規格(Design Spec.)用.
至於 "可否分享讓我知道怎麼做呢?"您是想知道PRD怎麼製作嗎?說穿了,我的經驗是這跟寫一般文章一樣,其實它沒有一定的風格要求,但總也離不開類似 起 承 轉 結這樣的架構.至於內容,那就要看作者對要下的題目本身認知多少了. 多參考外面現成(有水準)的PRD文檔, 像您已經在做的一樣, 是個不錯的捷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