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因為最近在擬一個促銷活動,但對毛率的計算一直有撞牆的情況,所以發文跟大家集思一下 ^^
基本資料如下(假設性)
商品成本:30元
銷售毛率:40%
一、當要滿足上面條件,那麼商品售價就要訂為(50 元)
算法:30 ÷ (100% - 40%) = 50元
二、但我最終商品售價訂為65元(相當於銷售毛率約 = 53.8%)
換句話說
(1)此售價的利潤會比預期售價利潤多約 15 元。
(2)每件商品的促銷議價空間有 15 元可利用。
三、促銷計劃為買三送一
商品售價 = 65 * 3 = 195元
商品成本 = 30 * 3 + (贈品成本30)= 120元
問題在此:
(1)既然在65元的售價情況下,每件商品會產生15元的議價空間
(2)那麼銷售三件就有45元的議價空間
可是,贈品成本只佔30元
照理說,45元的議價空間拿來Cover贈品後還會多15元的額外利潤
但為何最終算起來的銷售毛率會不到40%?
最終毛率我是這樣算的
65(商品售價) * 3(銷售數量) = 195(總銷售額)
195(總銷售額) - 120(三件商品成本 + 一件贈品成本) = 75(銷售毛利)
75(銷售毛利) ÷ 195(總銷售額) = 0.384(銷售毛率約38%)
不知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
mikro wrote:
三、促銷計劃為買三送一
商品售價 = 65 * 3 = 195元
商品成本 = 30 * 3 + (贈品成本30)= 120元
因為你的單件成本從 30 上升到 40 了 (120元 / 3 = 40 元)
所以單件毛利 = (65-40) / 65 = 0.384
三件就是你的算式:
mikro wrote:
75(銷售毛利) ÷ 195(總銷售額) = 0.384(銷售毛率約38%)
如果你希望能維持銷售毛率 40%
依然是買三送一的情況下,三件要賣 200 元。
成本 120 / 60% = 200 元
mikro wrote:
問題在此:
(1)既然在65元的售價情況下,每件商品會產生15元的議價空間
(2)那麼銷售三件就有45元的議價空間
可是,贈品成本只佔30元
照理說,45元的議價空間拿來Cover贈品後還會多15元的額外利潤
但為何最終算起來的銷售毛率會不到40%?
贈品成本只佔 30 元是沒錯,但不能直接減去 30 元,
因為這 30 元雖然是送的,但不能算白送,依然是成本,同時也要產生 40% 的毛利,
如果你當他是白送,或是減去 30 元而已,當然會影響到整體的毛利。
優惠方案,訂價是個很複雜的問題,我們希望用不同的組合去刺激銷售,
銷售毛率降低並不是多嚴重的問題,
重要的是最後淨利(扣除所有成本)上升,簡單的說是薄利多銷。
薄利多銷也不是最佳方案,還是要看您商品的定位,
追求最高淨利不見得是最好的方法,還有許多是錢算不出來的東西。
天使雪花 wrote:
因為你的單件成本從 30...(恕刪)
謝謝您的分析 ^^
其實我是覺得有點趣味,因為折讓總價給客人反而毛率能維持40%,但把贈品算進成本裡,反而毛率降低,看似一正一負的關係,結果卻不同。
天使雪花 wrote:
優惠方案,訂價是個很複雜的問題,我們希望用不同的組合去刺激銷售,
銷售毛率降低並不是多嚴重的問題,
重要的是最後淨利(扣除所有成本)上升,簡單的說是薄利多銷。
薄利多銷也不是最佳方案,還是要看您商品的定位,
追求最高淨利不見得是最好的方法,還有許多是錢算不出來的東西。
您說的這些經營概念是對的
像我在設計活動方案時,主要第一個是考量到顧客對於商品訂價數字的感受,
例如:100元與99元,差1元毛率與毛利沒什麼差,但顧客心理層面的感覺就不同。
而我會想抓固定%的毛率,是基於評估一家店的總管銷成本、平均年來客數、平均客單,最後算出的一個有辦法打平營運成本的利潤值,以這樣平均毛率當基礎,就比較能掌握業績目標及促銷方案的議價空間。
當然也不是所有商品都能用同一標準來銷售,所以很多眉角也都還要細細揣摩才能找到比較好的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