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紙張中重逢靈魂:走進竹風書苑第八家店,二手書的溫度與可能
近年來,閱讀的風氣似乎被螢幕吞噬,但就在大家以為書店一間一間關門的時候,「竹風書苑」默默開出了第八家分店。這間新店,就開在川西堂麵店的隔壁,書香混著湯麵香氣,為這一帶增添了幾分文化氣息。
竹風書苑與一般書店最大的不同在於,它主打的是二手書。但這裡的書不僅保存良好,價格也相當親民,而且更新速度飛快。常常你上週看到的某本書,隔週就已經換成另一批新書,流通率之高,讓人忍不住每次經過都想進去「巡田水」一下,看看今天又有什麼驚喜。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第八家分店不但環境舒適,更聘用了不少年輕人擔任正職書店店員。這在勞動市場動盪、青年失業率偏高的時代裡,是一種相當有意義的選擇。讓熱愛書籍、喜歡與人互動的年輕人,有機會在紙張與思想之間找到一席之地,這樣的實體書店,不只是一間賣書的地方,更像是一個文化中繼站,也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連結所在。
其實,竹風書苑的本店在公館,是以網路銷售為主的倉儲型書店,也有實體店面讓客人現場選書。每天都有許多讀者上網下單,工作人員則分工合作地整理、包裝、寄送。即使是二手書,每一本仍被細心擦拭、整理、重新上架,讓它們在新讀者手中再次發光。
這種高效率的運作,靠的正是一群默默耕耘的年輕人。他們也許不是站在聚光燈下的明星,但他們在知識與文化的流轉中,扮演著關鍵角色。
如果你曾走進一家二手書店,每一本書都像是有故事的老朋友,等著你與它重逢。看二手書像在翻別人的日記。這話或許太浪漫,但也不無道理。當你翻開一本泛黃的書頁,有時會看到前任主人的筆記、劃線、書籤,甚至是一張遺忘的車票或明信片。這些痕跡,讓閱讀變得更立體、更有人味。
閱讀本來就是一種療癒。
而且,買二手書其實也是一種環保行動。一本書被重複閱讀十次,就少砍一棵樹;一本書被重新流通,就少一份資源浪費。這是對地球溫柔的方式,也是一種內斂的生活哲學。
每當我走進竹風書苑的任一分店,總會被那種沉靜卻溫暖的氣氛打動。也許某個午後,你走進去,只是想隨手翻翻,結果卻帶了一本讓你久久無法忘懷的好書回家。也許你會遇到一位願意跟你聊書聊人生的店員,也許你會被某本十年前的書封勾起青春的記憶。
書,不會說話,卻最懂人心。而二手書,是書界的智者,沉默卻厚重。它們在等待第二次、第三次、甚至第十次的被理解與珍惜。
#二手書#读书好地方 #二手書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