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 Gogoro 0001號正式交車


jameslee0723 wrote:
我滿常去的,環境乾淨,雖然比別家貴,但我還是愛去。

生意就是這樣,要有本事比人貴,讓人願意接受。

Gogoro現在的問題就是定價高,客戶接受低啊!!!!!


衝你這句話
下次洗車你來相認
送你整罐的鐵甲武士水鍍膜
然後GOGORO借你騎出去玩


BTW
說到價錢
我去騎過這個

保證圖片與本人相符

奇昜<--這個念"陽" SWAP01
這車在今年之前是台灣電動機車之王了
這有鄉民最愛的所有功能,在家充電,多數零件跟機車共用,開發成本低,體積大
超越50CC油車的動力
但,他也是六位數字車價。

如果看看車價,再對照實際騎乘的感受..............

我真的能說SWAP開發過程絕對是傾全力的精華盡出
把該公司的所有科技與實力都在這台車上實現
還花了很多力氣送ARTC與TES上市
你可以看到這廠商對電動機車真的很有心

但若要聽我實際的騎乘感受,SWAP這台車
不會要。不是不會買,是根本不會"想要這台車"。送我也不要
要買這種車,就是真的要對地球很有愛,對油價要很敏感,每天固定路線行駛。

回來觀察一下GGR,騎過的用過的,都覺得是很好的車
他讓很多人想要
他的騎乘經驗是超越很多人原本腦中的想像的

好像女人用過夜市包再摸過進口仕女包,分得出差異的,就會好想要一個
男人開過國產中古車再開過歐洲進口車,分得出差異的,就會好想要一台
先有好想要一個
才會有後面的理性的,要不要馬上買、怎麼買、優惠多少、還是過幾年再買、還是等便宜的版本出來再買.....等等的考慮
GOGORO騎過的都是這麼覺得,都覺得是好車
光是到這一點,我就不覺得是"問題",而是很大的"機會"囉




阿芒的芒 wrote:
衝你這句話下次洗車...(恕刪)


感謝大大說明, 所以GGR有不同於其他可自充可共用電摩的騎乘體驗, 期待它能進入大台北以外都會區, 日常通勤偶而近郊出遊應該它有機會, 又可吸少一點廢氣, 如果GGR接下來包括可與一些店家簽包括出遊特約優惠在行使路線上聯網通報[若可以開發放在安全帽中的通報模組穿戴也可以, 安全帽上或者車體局部抬頭顯示, 應該挺有意思], 開放API等打造生態圈, 有機會啦
其實,環保 這東西從來就不是便宜的。

現在的經濟體制(自由放任經濟)對於人類的未來本就已經不適合,它對於整個生態系和人類未來的發展和存續造成莫大的影響(限制)

對於錯誤的人類決策無法立即更正、改善(石化能願依賴、核能依賴、食物產生方式等),這是比較高層次範圍(站在山上看山下)、也是我認為很多問題的根源。
"
"不想要看到桌上排滿的螞蟻,要做的不是殺死每隻螞蟻,而是拿走吸引螞蟻的糖罐",愛因斯坦說過:人不可以用既有的思考模式和制度去解決因為該制度產生的問題,必須要跳脫這個框架用不同的制度或模式解決。


GGR宣導的都一直是"能源使用的效率"改善,這台車能解決的環保問題其實也是有限,但當拓荒者、領頭羊、第一個砲灰 本就是要冒著失敗率高的風險,"改變"本來就是人類基因中會不斷抗拒的,在現代任何事物都快速改變的情況下,小弟認為可以"改變"的人才有機會生存下去。

GGR的車有沒有那價值?我認為有,因為我試騎過;至於那個"價格"台灣人買不買得起?

以台灣金字塔型經濟及人口結構來說,頂端群絕對買得起,但要看他們有沒有意願"改變"使用模式(四輪換兩輪or大重換小電);金字塔下層廣大基層民眾,買得起的也應該大有人在,但重點是這族群對機車的要求並沒有"環保"在內,最cost down的、最基本的代步功能需求 才是它們關心的,GGR的價格能符合這些嗎?(近年夯車SMAX 9萬多售價就可以擁有,GGR呢?)


Tony_Yeh wrote:
想法跟你不同就是邏輯有問題?


用字遣詞要精準,回文只這樣回(您講這句話=斷章取義),這樣叫做負責任的討論嗎?

我跟您說您的問題出在哪裡:

1.您看不懂我的回文,沒關係,在M01版上很正常(原因我就不多說了),我有空就會像這樣慢慢解釋給您聽,假使您態度良好。
而不是貼一些挑釁的圖樣.....
2.您沒看出"這些網友"類舉的例子完全不恰當,原因同一,還是您根本懶的一一觀看。
3.我開頭的回文已相當淺顯,卻讓您看不懂,這就是我常講的"版上正常的現象"

s9040401 wrote:
看你講的話我野蠻想...(恕刪)


我不知道你在哭什麼,

繳稅比例是一回事,那是稅制不公平使然,

但只要有繳稅,就有權利講話,了解政府所花的每一分錢,

那跟比例有什麼關係??就算全國只有1%的人在繳稅,還是要監督政府所花的每一分錢,

真的有夠腦殘的~~~。
呵....
一篇開箱文有必要要吵到稅制、貧富鬥嗎??
GOGORO也不過就十來萬
我相信大多數人都花得起
差別在務不務實、屑不屑買而已
有些人也不過點出了葉姵文事實而已
完全看不到酸意阿
前面網友如影隨形就有說了
開箱文樓主就是合作廠商
如影隨形 wrote:
我知道樓主的身份,其實在發表會上就有樓主公司大大的logo了(合作廠商),那又如何?樓主是一直致力於推廣節能電動車的先進廠商,台灣能有多點這樣的業主,這對台灣來講也是一件好事.畢竟環境污染嚴重,"潔"能,減碳,環保又保有速度帶來的樂趣一直是人類未來的目標之一!

被戳破事實
有這麼難被接受嗎?
一定要把戰線拉到稅制、貧富鬥嗎??
570 wrote:
為GGR平反的網友...(恕刪)


我倒是覺得是因為有被大眾肯定的不可取代性,所以才訂高單價,不可取代性可能包含很多種:功能、品牌、外觀、稀有度等等,這些東西其實都滿主觀的,你的不可取代性不一定等同於別人的不可取代性,所以每個產品才會有不同的客群。

另外,不管大眾會不會肯定,你要做到不可取代性一定要先做到無法複製或是封閉系統,這樣才能保證利潤,至於大眾的肯定可以透過行銷、品牌包裝或是功能性提升來達成,但是競爭者的進入障礙一定要先確立,就廠商的角度來看,降價提升市佔率反而是下下之策,價格一但降了,要再增加就很難了,萬一市佔率也沒增加,就真的GG了;但消費者剛好是站在相反的立場,希望經爭者多,不要有不可取代性,這樣才有議價的空間,只不過誰贏誰輸就由時間來證明了
s9040401 wrote:
然後累進稅率0%的戶數佔總戶數38%,根本不用繳稅
總言之,台灣近後面八成的人沒繳什麼稅,前面兩成的人繳了9成多的稅
所以你這番言論大約跟某唐小姐的乞丐論差不多不要臉...(恕刪)

難道政府如何花納稅人的錢不用監督?

另外,即使沒被課所得稅,但生活在社會裏,每天就要繳稅
你買東西 加油、住房,裏面通通有課稅
我誰呀,我瑪爾Gy耶!
globe1016大大:

您講的內容裡,在我看來是對錯交融在一起,那為免討論失焦,我來破題一下。

1.我們在講GGR對吧,大眾是哪一種大眾,大眾有肯定嗎,您說的還是我說的大眾?

我的大眾就是普羅大眾,台灣存在的二輪族,夠清楚明白了吧!!!

2.這樣東西的開發,以現在的社會角度來講, 為"人類貢獻"對比於"獲利",

很明顯他沒有各佔一半,講難聽一點獲利佔90%(請原諒我的獨斷,詳細分析PTT的文組鄉民都有深入淺出的探討)

這個產品精神訴求的大眾與實際開賣後購買的大眾完全是背道而馳的。


3.為了能快速獲利回收,當然就會用上您提到的想當然爾的規格的封閉以及領頭羊這套辦法,

粗淺一點的就跟餐飲業快速回收裝潢成本是一樣。


但是要封閉,前提是你的東西真的要夠好,好就有辦法封閉。當然這不是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東西要先好是擺前面的,

GGR那裏給我好,而這個東西那裏要好,同樣的PTT鄉民早就都講明了。

我的觀感是,頂多就是美型設計而已(實不實用又牽扯到您講的"大眾客群"),其他的好我真看不出來,

當然如果你又要反證說因為我不是那個客群,自然看不出他的好,這樣說的話,那就陷入迴圈鬼打牆了。



您想想看,強如SONY上中下游都能自成一鏈,搞封閉都會50%摔跤的機率,GGR的所有元件還是不同的開發商搞出來的,

沒有歷史的精品經驗累積,只有人為快速分贓的技法在裡面。

不用等時間證明了,我斷定他GG了,就這樣。

========================================================

前面有人提到一些創新總是要有先驅者,沒錯,但是歷史證明先驅者都是一歩一腳印,且失敗居多。

現在自詡為先驅者,卻又充滿了一步登天的模式在內,怎能不失敗呢,不過這個失敗當然不會是既得利益者的失敗,

而是跑最慢的那一些




570 wrote:
globe1016...(恕刪)




其實我騎過,感受上雖少了油車的"衝"的力道,但那樣的感覺其實也只有一點點,就像是沒聲音的125一樣。

至於車身重量,像是50差不多,輕、靈巧。

懸吊系統我認為是最好的部分,非常有穩定性。

制動性算是較弱一點,需要加強。

實用性上,車廂是小了點,雙載可能性極低,不過這種新產品(交通工具)第一砲做小車的確比較正確。

設計美型是正確的,其實就算它上述優點都沒有,光個設計就值不少錢,否則~ 偉士牌是在賣啥?它除了美,甚麼都沒有。

GGR車單純就一台車的質來講,我覺得算得上是一台不錯的車,只是要搞到這樣成本勢必不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