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聽過"gogoro睿能創意" 這間電動機車相關產業的公司嗎?

整車重新設計都自家規格,比用現有車體拼裝成本高
電池用最貴的松下電池,採交換讓使用者不用購入電池
性能方面125等級,打敗目前市售TES電動機車
還有一堆智能功能,算是125等級的特斯拉
車體方面:
一堆人要拿車體零件量產,低價低速拼裝車來跟,全車都特規比價錢
電池方面:
或許也可採用買斷,自家充電就不能交換,2顆電池6萬以上
交換有好處,電池很貴又有壽命衰退問題
壞處不能自家充電,廠商要回收成本,電池那麼貴
他的電容量約,市面的交換站多快3倍,比較實用
市面上拿補助只有60個的交換站,電池只能交換又不能自己充
弄個小容量強調5公斤通用規格,點又那麼少,1顆只能低速騎20多公里
副廠電池或自組電池,應該會防止使用
結論:
有興趣騎電動車的,自然會去了解或購入
電動車好處多多,充電慢也是問題,不管是為了
環保:不管怎樣都比一發動就燒油環保,有些人硬扯制造充電
不環保,難道你都不用電的?也不使用電氣用品?
不用去加油站,加的滿地都是油
省錢:採用電池的不同,騎的少還可能賠本,騎多的到能省到錢
寧靜:有騎過都能體會,壞處是行人,腳踏車都會跑到路中央
我這鄉下常遇到
我覺得外面的電池商一定能變出來
或者那正廠電池改裝成其他用途
有改裝市場生意會更大的,

golden888 wrote:
這些工程師在電池上用...(恕刪)

golden888 wrote:
這些工程師在電池上用...(恕刪)


我玩逆向工程20多年了,一定有破解的方法,只是代價要多高而已。其實我已經想到一個破解方式了,只是難得有人願意真的砸大錢而且是用心設計一整個解決方案,我還是樂觀其成吧。如果屆時上市後還是搞得不倫不類的話,那我就不客氣了。
根據我看到的報導,我來猜一下他的營運模式
報導說gogoro採用手機模式營運,所以車體與電池是分開的,電池採租用方式提供。
前面的網友有提到,因為電池會衰退,要是租到一顆電容量已經衰退的電池不是很吃虧?
就我的猜測,gogoro租用的不是電池,而是里程數,我舉個例子:
假設我每日行駛里程數約40KM,每月約1200KM,那我跟gogoro就簽每月1200KM的合約,合約內每月可以無限次數交換電池,交換時車子的里程數會被記錄下來,若超過1200KM時,則依合約每公里加收多少費用。
這種方式就不必擔心換到一顆衰退的電池。而且,依據簽約的月租費,購車價格可能會有不同。
另外gogoro應該不會提供充電站及在家充電功能,因為充電站gogoro不能收錢(依電業法,只有台電能賣電)或只能收跟台電一樣的費用,那就沒得賺,在家充電也一樣沒得賺,所以用月租方式才能保障公司長期收益。

還有前面的網友有提到副廠電池及逆向工程,有沒有可能做到?應該是有可能,但工程會很浩大。
首先要先取得原廠電池,破解電池與中控電腦交換的訊息,看看有沒有後門可破,這通常就得花上很長一段時間。就算破了,可能下次更新軟體時就被封了。若是對電池並聯或拆電池對電芯直接充電,中控電腦可以對一次交換但里程數異常的車輛鎖定,而且gogoro可以從租用紀錄去追查拆解電池的用戶。

真的要破解的話,可能要換掉幾個東西,控制器、中控螢幕、電池,之後這台智慧車就變私家車了

以上都是我猜的,要等gogoro正式上市才知道

terrywan100 wrote:
根據我看到的報導,我...(恕刪)

用里程數算?那在里程數上動手腳不就更簡單!

如影隨行 wrote:
用里程數算?那在里程...(恕刪)


您認為在里程數上動手腳更簡單?
電動車與傳統機車是不同的喔
台灣絕對是全球最容易發展電動機車的地方,但是GOGORO這種封閉榨取式的營運模式就算初期獲得少許成功,
最終還是會失敗。

他們的車價過高已經是問題,而這家公司更把電動機車當成傳統機車,試圖賺取無止盡的充電成本,
就像傳統機車需要汽油,他們想的是賺汽油錢,而且我沒預測錯誤的話,
他們的策略會將消費者的電池與充電總成本設定在略低於汽油,不會讓消費者省到太多錢。

問題是電池技術遲早會突破,不用太多,只要電池容量比現在增加一倍,
續航力就足夠多數人使用一到三天,而且輕到可以讓消費者願意提到室內充電,
而自行充電成本極低,沒人願意去交換電池。
因此就算這種營運模式能生存,也不會生存太久。

機車電池很小,未來抽取式自行充電的開放方式成功率最高,
交換、充電站應用在汽車方面才有成功機會。





terrywan100 wrote:
您認為在里程數上動手...(恕刪)

只要有利可圖的都有辦法破解,現在雙b的中古車從電腦調里程的也不是沒有,個人覺得不會有多困難啦!所以我不認為會用使用里程來計算這方式.

eagleeagle wrote:
台灣絕對是全球最容易...(恕刪)

這一切都還只是網友的猜測(包含車價跟經營方式)....

tgdlyg wrote:
像TOYOTA為了抗衡特斯拉的氫燃料電池車,

開放幾乎所有專利,

希望把市場做大.


您打錯了,是特斯拉開放專利。

但是特斯拉的馬斯克開放專利並非為了對抗豐田汽車,
因為從頭到尾馬斯克就認為豐田搞錯方向,氫燃料並不適合電動車。
馬斯克開放專利是希望全球電動車盡早成熟,淘汰汽油車,這是非常大的胸懷。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