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爾Gy wrote:
你應該根本沒買過偉...(恕刪)
300 & 150小弟都有
實際上,它的整車身結構等等優異處也的確是有,但~跟其他車比(大速克達tmax, 650GT, 漢堡人, integra),這樣的結構差異的確沒大到那樣。當然啦,要比也是跟同級比才恰當。單純150 vs 一般塑膠車,是有明顯較佳,但除此外它其他懸吊我認為沒有較優,避震、制動、甚至舊款車台還要加一種"吊架"才會比較穩。
至於其他內部零件用料,坦白說,也並沒有比較好,因為都拆開看過了,大車可能比小車好,但實際上→水龜、全車冷水管等很多東西耐用性並不久,相關套件也很多。
總結~ GGR我認為價值高,偉士的大重款若真硬要跟其他廠牌比,它強項依舊是"設計",否則怎可能出的了精品款白牌仍舊賣50幾萬(不確認現在是否這價格)。
570 wrote:
國倫兄:油車如此方...(恕刪)
其實我是覺得,現在GGR的目標客群應該也是中上階層的消費群才對(亂猜拉),否則不可能不知道或是沒研究中下層看待機車的角度是甚麼。假設若沒錯的話,那相信GGR應該也準備好長期抗戰的(燒錢)準備才對,否則~
電動車續航力我想這是出名的差吧,我不確定國外有無研發出更強的電池供電科技,不過這似乎依然是電動車沒辦法完全取代油車的最大因素吧(撇除陰謀論→石化產業界背後的阻擋),更別說GGR的電池還只是普統的電池科技而已。
自己一點點小想法,產品的推出多半可以有很多針對性,如果是我,在賣了一段時間(視錢燒的程度)後,就該推出"平價車款",藉此來增加市佔率,當然料件有的沒的勢必也要妥協選些低成本但質感較差的零件來降成本降賣價(就像偉士牌出LT系列差不多)
570 wrote:
globe1016...(恕刪)
因為您說高單價的商品都要有眾人肯定的不可替代性,所以我以為您沒有特定在講GGR,任何新產品的開發本來就是以獲利為目的,人類貢獻那些都只錦上添花的東西,講白點廠商不會作不賺錢的東西,只是重點在他是要現在賺還是以後賺。
我並沒有要反駁您的意思,我只是認為您的說法過於籠統跟模糊,好或不好、值或不值都是很主觀的,您看不出來其他的好,就代表這台車的其他功能或噱頭沒有打到您的痛處罷了,這不是鬼打牆,單純只是認不認同的問題,品牌需要時間累積,一個成立才幾年的公司能累積什麼??
與其說不可取代性我倒認為用獨特性或許更精確一些,GGR對於普羅大眾來說他不是一個好的替代商品,這個從售價跟功能上就知道了,但是我認為他的意義並不是在取代傳統機車,更大的意義是在用不同思維做出來的機車可以是什麼樣子,產品的價格跟營運模式只是決定他能帶給這個市場多大的衝擊罷了,至於會不會成功我倒覺得其次,這種新產品問世向來就是只有小眾會買單,這麼多新創陣亡,也不會差這一家。
企業的成功都我認為都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如果歷史證明了一步一腳印的先驅者會失敗,試問後進的先驅者還會採用一步一腳印的方式嗎??沒錯,GGR的野心很大,想要一條龍都包當然失敗風險很高,但是一旦成功了伴隨的獲利也比一步一腳印的先驅者來的高,對我來說他不過就是選擇了比較冒險的方式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