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有未來性的新創產業尤其是全球政府一致在做的電動車產業就是未來的趨勢所以需要靠政府扶植、補助也是很正常的難道要等到石油全部枯竭時才來發展電動車產業嗎?拜託目光放遠一點hot635241 wrote:既然是小眾憑什麼領...(恕刪)
今天仔細看了電動車,對於部份的網友發言,小弟也有點實在看不下去。車子售價貴,這是事實。但是對於新的品牌來說,由於不是在大市場環境之下,成本高是必然的。另外以當地所得來看東西價值,並不能說這看法是錯的,但是成本與當地所得相比,本來就不合比例。不少人在酸太貴,這是看你拿什麼來相比。拿臺灣一堆對岸進口進來的車種比本來就不合理。在對岸十年前時,電動車一台不過才一萬多台幣出頭,電池用的是較高污染的,車子也實在品質不怎麼好。技術性不高。現在對岸外型好看一點,品質好一點,動不動就是要三萬五起跳。但同款車如果要出口,到美國好了,車價立碼近幾增加一倍。因為電池必須用美國政府準許的環保電池,然後這些外型好看一點的車種,馬達仍然是舊款的。(小弟才問過出口到美國的價格)然而對方成本能夠那麼低,是因為零件全大陸廠商共用,壓低了成本。然後GOGORO是否有用對岸共通零件我並不知道。但是光看模具開模,加上走高品質(品質高一點點,成本貴很多),成本+本地勞工薪資加上利潤的確容易讓售價超過十萬。這成本導向出來的售價與國民所得本來就沒有任何太大的關係。如果如果政府及民間今天要支持臺灣電動車產業,該公司就必須有完整的配套讓該產品流通。像換電池的部份,如果能夠增設電池點,我想單依車子售價(含電池),政府補貼多一點,應該是可以成為汽油車替代品。以當初汽車產業剛出來時,一台汽車就相當於幾棟房子,所以在一戰前那年代往往是貴族使用。如果今天GOGORO能夠達到一定銷售量,我想車子自然售價也會應成本而降價不少。話說回來,工研院才研究出來的電池,如果能夠在臺灣達到量產,我想車子又會更加的便宜了。
這邊分別請到 173cm/70kg 的男性與 158cm/42kg 的女性一同進行比例尺對照,也許第一眼會覺得 Gogoro Plus 很小台,但實際上這台車對於大部分身材的男性與女性都不成問題,腳踏與坐墊高度合適,空間也非常足夠。 兩位 model 都算是台灣成年男女的標準身材了吧?後座安全帽都嚴重干涉到前座的安全帽了,這樣還可以叫 "空間也非常足夠"?
hot635241 wrote:重點是政府有補助超...(恕刪) 那你跟我說好了過去政府沒有支柱兩陽發展產業????我從沒買過兩陽的車啊...阿有啦...一台爛野狼也不算速課答他們目前賣的最好的主力車款 也是人均收入的2倍啊一款老模具修修改改的 成本早也該攤提了吧??換個殼再上 2倍算便宜??? 算詐欺了吧動不動廣告就說什麼NASA鍍膜 不算詐欺嗎???
屁股上的凹線 wrote:這句話應該是你講的吧?台灣的機車難道只有電動車???我看你再坳嘛。 不好意思,又要請你google了,請你搜尋GY6, 迪爵、豪邁、車架這些關鍵字,這個應該是雙生車中通用零件用得最明顯的,裡裡外外...明明是兩家不同公司出的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