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andy.gm wrote:何時開始變得這麼看得起gogoro了啊,200萬輛耶,現在才百分之一而已,真感謝您重新評價了gogoro的能耐,從混不下去到預言拿下200萬輛的份額,都在您轉念之間。...(恕刪) 其實我比較驚訝的是這段預言:國發會以國家之力投資gogoro一定賺,未來每年能獲利千億不知這是幾年後可以達到的目標?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erc wrote:好,就用你的八億四...(恕刪) 營業收入不等於營業利益啊...多去累積理財知識,對你將來有幫助。以近年來的月銷量成長曲線放緩,未見到創新企業跳躍性成長。GGR若能調產品策略,貼近普羅大眾需求。在朝中有人,未來大勢所趨,個人非常看好電動機車未來銷售量成長空間。GGR完成佈建充電站後,或許能考慮推出一款更平價車種,甚至補助後購車價只要8888元,綁兩年月租888元。屆時先別搶著買GGR,先去買供應鏈股票。
1977alex wrote:電池不用錢買嗎200...(恕刪) 如果前提按媒體採訪內容所說,GGR車是賠錢賣。月租費扣除營運成本和折舊後,還要回收賣車的補貼費用。而電價按營業用電計費,而售價遇到低油價而無法高漲。前景艱辛啊。不過,創業者大都不是理性思考,有能力大賠或大賺也是個人造化。國發基金以國民稅金成立而作為創投業者,主要是提供種子基金,而不是補錢坑。國發基金這一輪一次丟了十億元。下一輪就要用營運成效好好檢視。
erc wrote:好,就用你的八億四千萬來算。假設電車吃下台灣機車市場的20%,大約200萬輛;每十萬輛月租收入八億四千萬,200萬輛每年收168億。...(恕刪) 您不說我還沒特別去算租金營收168億,毛利算30%,營業費用10%稅前淨利33.6億需要投入多少資本才能達成200萬輛規模呢200萬輛每1輛配置2.5顆電池就好,2萬/顆投入成本1000億起跳33.6E/1000E...買房當包租公好像比較好賺,風險還比較低(?
莫災鞅 wrote:您不說我還沒特別去...(恕刪) 個人覺得車價高或低都各有高低端客戶群,非問題所在。維修保固的品質問題,亦可透過時間證明與改善。月租費可按市場回饋調整收費方式,非千年不變。GGR營運模式最大問題是電池成本,其造成負現金流和成本攤銷期間過長。用最基本的除法來算,一位新用戶要兩顆電池,支出費用估五萬元。而月租費是後續才逐月收取(負現金流,且與用戶數成正比)。粗估以平均每位用戶月租費七百元估算,且全額用以攤銷電池成本,需要近六年才能攤銷掉電池成本(50000/700/12=5.95年)。當然,以上假設基於車價未隱含電池成本,或電池成本可大幅降低。非引戰,只是去年底在買車時,想到一些問題。因此最後買了燃油車yamaha force作通勤之用。主要個人採購問題在GGR2上市後已獲解決或即將可解決(例如維修)。可惜時間沒配合上。唯一個人思慮未及,無法找到合理解答就是公司獲利。考量到機車應該是一騎十年以上,公司不賺錢,總有成孤兒之憾。
dormer wrote:個人覺得車價高或低...(恕刪) 其實你少預估一個東西就是狗狗肉電池衰退到80%就另做他用了.也就是說他的電池可以另租他用..並不是只有收大家的收租費用.個人覺得應該不只這些錢.也就是說他是一個電池管理能源公司他合理的榨乾每一顆電池資源.這才是他的獲利模式.
tjptw wrote:你沒有考慮到一點,...(恕刪) 以上估算是假設基於車價未隱含電池成本...相信GGR不會做這種事,這對商譽傷害太大了。也破壞營運模式立論基礎。或電池成本可大幅降低...這是最合理解法,以技術創新帶動成本大幅降低的話。但速度要夠快,除現有電池資產逐年提列折舊,又要再購置新電池。按每年新增三萬輛計算,或許二年內又要下一輪募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