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觀察,未來的年輕人一定會購買GOGORO電車的


CcCManCcC wrote:
人類夠用只是定點接收...(恕刪)


核聚變是專業術語嗎0.0
我只對核融合比較有感覺。
輸了自己贏了世界又如何
1.太空太陽能版定點接收,就是一個大型的接收站(發電廠),本來就與電車電池續航力,無關
2.gogoro是以廣設換電站及不斷更新新式電池,來改變續航力,這與太空太陽能站,無關
3.車輛電池續航力不足問題,正不斷透過電池科技研發一直在進步中
4.本來探討話題,只在電力接收站及換電站,請勿天馬行空連結到未來才會發生的車頂接收板的用太空的電

5.核電廠炸毀和其他發電廠炸毀,廢話當然是停電,但是核污染與空污染,是完全不一樣的
6.圍阻體,只要鑽地炸彈就足以炸毀產生核污染了,拿核彈炸,是大砲打小鳥,也不需要
7.核聚變=核融合,目前科技尚未成熟,現在討論幫不上忙,現在核電廠是核分裂,只要飛彈炸毀,核污染很難處理
8.可燃冰,雖然比瓦斯汙染還少,燃燒的排廢,還是有空污啊!
9.目前人類科技,並無能產生大量潔淨能源的方式,應等到未來的核融合或太空太陽能吧!
10.雖然電池製造過程會有污染,不過,全世界政府卻仍大力的往電池及儲能系統發展,也是透過發電廠來存電,是否全世界政府都是白痴,而你只看到的電池污染,才是智者?
只要戰爭威脅存在,台灣就不能擁有核電廠

若炸掉核電廠,滿是放射線的基北宜桃及高屏,還能住人嗎?

ch22502000 wrote:
只要戰爭威脅存在,...(恕刪)


幅射塵會隨季風飄散, 一般對核能有常識的絕對不敢這樣做, 傷人也會傷己...
ch22502000 wrote:
1.太空太陽能版定點接收,就是一個大型的接收站(發電廠),本來就與電車電池續航力,無關
2.gogoro是以廣設換電站及不斷更新新式電池,來改變續航力,這與太空太陽能站,無關
3.車輛電池續航力不足問題,正不斷透過電池科技研發一直在進步中
4.本來探討話題,只在電力接收站及換電站,請勿天馬行空連結到未來才會發生的車頂接收板的用太空的電
..(恕刪)

四點結論

目前不管怎樣,就是無法滿足我們已經習慣一桶油用高速騎乘還能連續騎150km距離的習慣。
就連目前換電站的量,還是必須要規劃換電站的路線環島,和我們隨便出門想都不用想就能環島,甚至亂竄的油車天差地遠


ch22502000 wrote:
5.核電廠炸毀和其他發電廠炸毀,廢話當然是停電,但是核污染與空污染,是完全不一樣的
6.圍阻體,只要鑽地炸彈就足以炸毀產生核污染了,拿核彈炸,是大砲打小鳥,也不需要
..(恕刪)

與其擔心這個會被國際公幹的行為,不如擔心大屯火山爆發,當然,我是位於核電疏散範圍,我私心是支持廢核廠的

ch22502000 wrote:
7.核聚變=核融合,目前科技尚未成熟,現在討論幫不上忙,現在核電廠是核分裂,只要飛彈炸毀,核污染很難處理
..(恕刪)

這是指正你剛剛說顛倒了

ch22502000 wrote:
8.可燃冰,雖然比瓦斯汙染還少,燃燒的排廢,還是有空污啊!
..(恕刪)

燒可燃冰汙染幾乎是砍半以上的減量,而且連工業也能使用,重點是可行性比天馬行空的宇宙太陽能和核聚變可行性更高,效率又好。

ch22502000 wrote:
9.目前人類科技,並無能產生大量潔淨能源的方式,應等到未來的核融合或太空太陽能吧!
..(恕刪)

緩不濟急的話,目前看起來就是可燃冰最有希望,至少比現在燒油還砍掉一半以上的汙染

ch22502000 wrote:
10.雖然電池製造過程會有污染,不過,全世界政府卻仍大力的往電池及儲能系統發展,也是透過發電廠來存電,是否全世界政府都是白痴,而你只看到的電池污染,才是智者?
..(恕刪)

因為電池壽命不是終生,這批製造完了,淘汰期到了,就沒用了,又要生產新的,舊的又要丟(目前統計過稀土回收其實很少)
這樣每年都要製造新的電池去汰換舊的電池


另外,電池只是把電儲起來,前面還要有

電廠先發電->把多餘的電能儲存->再釋放,簡單來說就是..儲電算是脫了褲子放屁

那為什麼不研究出更佳的動態發電控管方式,發電廠把多產的電能減少到更低,這樣代表機組能夠貼近實際使用量發電,減少多餘的發電,機組不用全速運轉,產量少汙染自然少。


就沒必要去想辦法把那些多生產的電能給儲存起來!!!
nobel0711 wrote:
核聚變是專業術語嗎0...(恕刪)


不算專業 他只是一個名詞而已

核聚變和核裂變是中國的說法

核聚變=核融合

核裂變=核分裂

我只是覺得念起來比較順口 可控核聚變 可控核融合
ch22502000 wrote:
只要戰爭威脅存在,...(恕刪)


試想一下 核一 核二 核三 關掉會發生甚麼事情

核一 核二 核三 不怕飛彈嗎

而且 說真的 不用想那麼遠 就算沒有核電廠 讓台灣不見太簡單
ch22502000 wrote:
我的觀察,未來的年輕...(恕刪)

完全同意,他們未體會油車的樂趣,只能隨俗的選擇電動車。
我還預測將來年輕人會用人工受精方式產生下一代試管寶寶,因為他們可能一輩子都不懂性行為是什麼。
CcCManCcC wrote:
為什麼不研究出更佳的動態發電控管方式,
發電廠把多產的電能減少到更低,
機組能夠貼近實際使用量發電,
減少多餘的發電,機組不用全速運轉,
把多生產的電能給儲存起來
四點結論目前不管怎...(恕刪)


我之前的工作跑過很多工廠,
核一、核二,
汽電共生電廠,燃煤,燒天然氣的,
甚至燒垃圾焚化爐都跑過。

就算不提這些經驗,
用一點小常識想也可以知道,
當電池電力不足的時候,通常都可以感受出來,
直覺就是換電池。但,家中供電不足的時候,
可能家中電腦或電視就因為電壓不足,斷電關機了,
隨後電廠加載發電,電力足了,
你再把家中電腦或電視打開,你會希望台電這樣嗎?

想必不希望吧,那又更何況是從事生產的工廠呢?

Kang-Wei Tzou wrote:
我之前的工作跑過很...(恕刪)


我知道

所以我說的是技術上應該朝更完美的調控發展

不是說現在的技術就馬上要這樣做

照那些人說的用電池,等於每天要再多佔據一些全台耗電量,意味著發電廠要用更高的輸出去滿足安全值

發電廠發電->損耗->電池充電--電池放電->損耗->居家使用

假設:
沒有電池時發電廠使用80%輸出可以滿足全台的備轉容量
裝上電池時變成發電廠要用81%的發電來幫電池充電,才能滿足備轉容量

而多出來的1%把電池充滿電後,透過了轉換損耗,產值卻不是發電廠直接發出的1%電力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