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家開雜貨店,所有認識的親戚朋友以及同是開雜貨店的父老,大家一致認同"超商"是"穩倒"....三十幾年過去了...超商不只沒倒,還愈開愈多,獲利愈多,品牌愈多....現在連無人商店也出來了..睿能現在還在賠錢,機車賣得愈多,賠得愈多.....但是,一旦固定成本攤銷完畢,市場規模出來,能源收入開始超過賣機車收入.....如果能成功的話,他會變成什麼樣的企業?....所以,2011成立的睿能,2018進入關鍵發展期,如果7-11的魔術數字也適用的話,2022年開始睿能可能會.....故步自封,自以為日不落國,躲在保護傘下,承受父蔭而步步為營,預見不到未來,多年來上天已經給過機會了,不會再給你一次....
ch22502000 wrote:對短視的人,總有租...(恕刪) 目前只是初期再發展幾年,或許可達到一塊錢台幣成本 可以時速75km行駛10~15公里。 (兩顆電池續航力可以時速75KM跑350~400公里!)(或許可同時搭載四電池、六電池)等之後技術更普及 價位更吸引人時 再入手!=20年前 10G~40G硬碟約4000元目前2000G硬碟好像不到兩千塊!
Mirage-Ulysses wrote:等之後技術更普及 價位更吸引人時 再入手! 或許,未來,1元可行駛15公里,電池可以跑400公里,或可搭載6顆電池,都跟消費者無關,因為,廠商是收里程月租費的一般人,幾乎天天要用到車,所以,1年有85萬人買車,5年有425萬人買車,10年有850萬人買車,這幾百萬人要等多久呢?請問,要等幾年之後? 或什麼等級技術普及後? 或價位降到多低?才是吸引人,才要入手呢?我的分析,是3~5年內,要買電動機車的,應在2019年就要買,為何?因為,後年,你要跟大家搶補助名額,若搶不到,就是原價了
ch22502000 wrote:01電車版,總是有一群人,認為帳號有問題,卻不思考事實及真相每次,比喻或舉例,總是用最極端,最不可能的狀況,來討論...(恕刪) 這是g粉在01才有的權利,不是每個人都有的
只要不是公規!充電換電都只是行銷手法!當電池壽命比月租換電方式划算時~換電方式自然被淘汰!眼光視野確實應該要寬廣點!要考慮到科技的進步!一樣都是18650 電池壽命管理特斯拉辦得到,一樣有其他廠商辦得到!推動換電站公規是場赤裸裸的陽謀!不應該淹沒在口水戰中!
maxwu123 wrote:換電、充電一切都是電池成本問題只要電池夠便宜買斷 多買一顆備用誰還要換電電池續航力也會突破 對啊, 一切都是取捨就是一直等不到電池夠便宜, 所以電動車發展那麼多年了還弄不起來商業模式就是在中間取得一個平衡, 由提升方便性來平衡支出就像超商對雜貨店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