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goro,台灣電動機車的逆襲!?

roseman wrote:
機車本身應該是不會比傳統機車貴太多...(恕刪)


我騎一般機車十幾年了,什麼樣的誘因會大到讓我想換成電動機車?
這一點如果廠商搞不清楚,怎麼逆襲呢?

跟台北市合作,由首善之都開始充電基礎設施的發展,廠商一開始就把客群鎖定在「高端」吧!這種情況下,車價是不會低到哪去的!就算車價只有汽油車的一半,但這樣價格的電動車,能創造出吸引消費者的外型、性能嗎?值得懷疑~

政府的眼光應該更長遠!而不是全聽廠商的!即便方案乍聽之下似乎公益導向,短期有些人或許真的會選擇用電動車取代機車,但長期的效果呢?消費型態會改變嗎?憑一小群人的改變,就能替大台灣的生態環境加分嗎?如果評估的結果並沒有廠商說的這麼樂觀,或是車價無法「平民化」,那還是放手讓廠商自己搞就好~
總之政府投資用的是全國納稅人的錢!不可不慎!

但換個角度,如果電動車市場真的充滿利基,廠商幹嘛跟政府合作呢?有錢自己賺就好不是嗎?
二輪市場是否真有電動車的一席之地,開放市場就知道了!例如政府鼓勵民眾換騎電動車,取消電動車進口關稅、奇怪的驗車制度之類的~
選擇更多,市場才會更活躍,電動車市才旺得起來吧~

但我總覺得電動車替代腳踏車還行啦!畢竟現在的腳踏車,動不動就二、三萬的,顯得三、四萬的電動車,好像也沒貴太多…
但應該很難取代汽油車~

如果售價要到八、九萬以上…恐怕也就是有錢人的玩具而已~
政府大概不需要在這當中扮演什麼角色了~
與其期望統一電池規格

本人倒希望政府將全部的公有機車停車格都設有充電插頭

並且立法規範統一充電插頭(充電插頭可以設定成大電流的快充規格)

再加上道德勸說各大賣場,百貨公司(反正能停機車的停車格)都配合加裝充電插頭


這樣,騎車上班後,在上班期間就可以充飽電

去逛大賣場,百貨公司,看個電影也可以充電

反正養成習慣,停車就是隨手把插頭插上充電


這樣,回家也不用提電池,也不怕跑到一半沒電


電動車要推行,就會很容易了
wecaleo wrote:
個人認為電池規格GOGORO.......至於能不能在家充電?我覺得台灣電子技術人才濟濟,開發相容充電器不是問題,GOGORO普及後自然有其市場。到時候GOGORO睜隻眼閉隻眼,讓山寨電池也能做,就如同手機電池一樣,活絡周邊產業市場何嘗不是支撐本業的一步棋?(恕刪)

電池如果能夠自充,那麼業者要從交換站賺到錢就更難了
更何況電池都有使用壽命,如果大部份車主都在家裡充電,等電池壽命減少了,再拿去交換站換顆較好的電池,繼續在家裡充電,那麼業者投資的交換站成本永遠都別想回收,更何況還要支出那些電池壽命減短更換電池的成本
GOGORO的售價宣稱不包含電池的價格,電池是要用來到交換站交換充飽電的電池,業者再從交換站賺回電池的支出成本,如果開放讓車主能自行在家充電,電池就等於送車主使用,而且是永遠免費提供堪用電池給車主,光這點就虧死了
我覺得到時的做法可能是買機車之後,業者會提供使用帳號給消費者,消費者再用這組帳號跟業者買電池交換次數,業者就會有固定的交換電池收入來源而從中獲利

xboy200 wrote:
我騎一般機車十幾年...
但我總覺得電動車替代腳踏車還行啦!畢竟現在的腳踏車,動不動就二、三萬的,顯得三、四萬的電動車,好像也沒貴太多…


您說的全部命中要害。

老實說,gogoro把電動機車當高階手機銷售,這策略真是太離奇了,
如果是用小米的低價高品質方式銷售,成功機率高,但是這種超高價簡直是開玩笑。

GOGORO目前這外型基本上就是小女生、小朋友騎的車,就算動力強勁,
找個帥哥把這車的廣告拍成賽車一樣,它的大小、外型仍是小女生的用車,
賣超過十萬是在想什麼?

至於現在的腳踏車動不動就兩三萬.........您知道嗎?不買兩三萬的腳踏車會被很多人笑。
幾年前我一位老朋友看我假日都載著三台電動腳踏車出門玩,
他想健身瘦啤酒肚,我推薦他3000多元的taiwan top 20吋﹝現在好像超過4500元﹞,
他一開始覺得不錯,可是上網之後被一堆車友慫恿,說一萬只能算入門車,一萬以下的腳踏車根本不能騎,
最後花了三萬多買一台公路車,一開始興趣勃勃,學挑戰山路的發燒車友穿著褲檔前會鼓著一包物體的馬褲,
但是騎沒多久車子就晾在家裡,我想鏈條應該已經晾乾了。





eagleeagle wrote:
您說的全部命中要害...(恕刪)

這台售價應該不低於十萬。
各車廠推綠牌車都五萬起(bobe玩具倒是很親民)
全民公測在看風向
聽說馬達很不耐操……等大神環島或中橫遊記在考慮。

webb6688 wrote:
這台售價應該不低於...(恕刪)

我猜車價會訂在9萬9,再用個政府補助一萬多,消費者只要負擔8萬多,跟現在買一台125cc的燃油車價格不會差太多,後續的支出如果交換電池的費用比加油可以節省一半以上開銷,消費者在盤算之後仍會買單
如果訂價超過十萬以上,光一次要拿出那麼多錢消費者就縮手了,十萬以上的訂價鐵定會失敗
給我雙翅膀 wrote:與其期望統一電池規格
本人倒希望政府將全部的公有機車停車格都設有充電插頭
並且立法規範統一充電插頭(充電插頭可以設定成大電流的快充規格)
再加上道德勸說各大賣場,百貨公司(反正能停機車的停車格)都配合加裝充電插頭


Idea不錯,但會不會衍生安全問題(漏電)跟付費問題(偷電)。
我相信如果機車售價低,一堆副廠相容電池肯定因應而生(就像印表機一樣);如果機車售價太高,電池一樣貴,那就沒有推廣的必要了。

這種交通/節能議題讓政府推動,會比較輕鬆些;因為後續的建設是得花時間跟預算了(BOT?);這台車若想要有亮點,不光只是規格/維修/售價問題(都是同質性問題換包裝罷了),以上為個人拙見。

現在已經有Ubike了,不知道有沒套件把它改成電動的+雙載???CCCC.....
繃到最緊的時候,記得要放鬆一下!!!
電池交換站的構想早在我2006-2007年在電動機車業就在推了,那時我在寫PGO E bubu 的韌體
並實際拿公司的電動測試車騎了三個月,約2500km


請問,交換站的電池,如何保證有多少能量? 以前我們是採用筆電電池組在用的Gas Gauge(如TI Bq2013)的庫崙計算法
,那在筆電上是可行,因為耗電流不會差到很大.
但機車的耗電量,慢慢騎跟全油門騎差很多,在這種情況下,榨出的能量會差很多.還有,電池價格交換的如何計算?
如果用同樣的錢換新品90%容量和85%容量那不是有點怪?

樓主提到的那款車.光看車體和車上開關,都感覺是新開模的產品,材料成本很高.量一定大不起來,那如何能普及到一般機車使用者?

=================
我2006-2007年在電動機車業,2011-2012在台灣的中資公司上班(當初說要做電動船因此被吸引).電動交通工具雖然很容易吸引新聞報導,但離普及化還有一段距離.


hx135cb750 wrote:電池交換站的構想早在我2006-2007...(恕刪)
好奇的想問當年E-BuBu都開發完成,也發表了,最後怎麼只給離島租車用,沒讓車上市呢?

給我雙翅膀 wrote:
與其期望統一電池規...(恕刪)


現在讓人不敢買電動機車的理由,多半都是因為充電不方便。
如果換電池和加油一樣方便,那就不必擔心續航力的問題了,可以一直騎一直換。

當然如果所有停車的地方都有充電器,似乎也是不錯的方式
停在哪裡就馬上充電。可是我覺得充電還是有些問題啊。

首先是充電需要很長的時間,如果我趕時間騎到沒電了
那就是得停下來充個半小時一小時才能再上路,那充電座再多也沒屁用啊!

舉個極端的例子,我如果要挑戰從台北騎到高雄的話,假設每騎一小時50公里要停下來小時充電
那環島800公里只騎16小時就可以騎完,但要花整整48小時在充電上!

再來,充電的時候,車子必須一直連在充電座上。
這時候如果充電座都滿了,那後來的人就沒有辦法充電,必須等到前面的人騎走了以後才能充,那不知道要等多久啊。

除非充電座的數量多到比電動車的數量還多很多,但是那不是又很浪費土地和資源嗎?

你想想全台灣如果所有人都換成電動車,那麼1400萬台電動機車需要多少充電座?可能不止1400萬座哦
因為家裡一個,公司附近的停車場也要一個啊!而且每台車都要佔用好幾個鐘頭的充電時間!

而換電站呢?就算全台灣每隔一公里裝一台,覆蓋滿全台灣的土地也不過三萬六千台啊
而且一個換電站可以同時滿足好幾台車的換電池需求,你覺得長遠看來哪一個比較可行?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