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去年11月騎的,7萬英哩,還有成本統計。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682804975148643&id=164748896954256&fs=0他的重點是只花了他兩年半就把車子的成本賺回來了。
我覺得開發電動機車的想法應該要回到原始的初衷,就是環保,環保就要普及,要普及價格就成了重點!價位太高大家買不起或買不下手,如何普及?又如何環保?開發時一開始就要想到成本要壓低,作工要精良才能算是成功的產品。
旋 馬 wrote:沒有足夠的換電站,gogoro...(恕刪) 寫信去問過只說積極建設中,但眼看5月快要過了.5月上市鐵定黃牛了.以目前雙北完全沒任何的換電站的"間諜照"流出,看來6月要能夠開賣應該也是機會不大...
我個人是認為叫好不叫座,售價高不普及,電池也無法提出改善方針,這樣的商品會一直拖下去無法上市,等上市時又會有更好的電車或更好材料電池的技術出來,且售價可能超低,現在資訊發達,不再只是包裝好看就好,大家都會看各國現時下的技術商品,況且如涉及環保更專業。我是支持台灣的,但這則廣告先前是說售價無法低。之前有人反應,誰會把那麼重的電池拿進拿出充電啊。所以大家看看就好,真要討論就不要離題,無謂的筆戰真費時。